范會敏
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眾多,高血壓病通常分為原發性高血壓病和繼發性高血壓病,前者基于現代醫學水平和檢查方式無法確定血壓升高誘因,后者則可確定具體誘因,目前臨床上大多數高血壓病患者屬原發性[1]。原發性高血壓病發病與環境和遺傳因素相關,是一種處于不斷進展狀態的心血管綜合征,會導致心臟、血管功能改變,臨床需及時控制患者病情,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疾病的致殘率或死亡率。針對原發性高血壓病,臨床治療以藥物控制血壓為主,常單獨給藥治療,但大量臨床實踐證實效果欠佳,因此臨床主張聯合給藥治療,但尚未形成統一方案,其中硝苯地平控釋片和纈沙坦分散片應用廣泛,但具體作用機制值得進一步探究。本文探究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接受纈沙坦聯合硝苯地平控釋片治療的效果,分析具體作用機制,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指導,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3 月~2019 年3 月北鎮市華盛醫院接收的80 例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9 例)和試驗組(41 例)。對照組男21 例,女18 例;年齡38~72 歲,平均年齡(55.13±5.72)歲;病程3~17 年,平均病程(10.12±2.38)年。試驗組男22 例,女19 例;年齡37~73 歲,平均年齡(55.45±6.16)歲;病程3~18 年,平均病程(10.65±2.56)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硝苯地平控釋片(上海現代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079)治療,30 mg/次,1次/d,持續給藥4周,若患者舒張壓仍≥90 mm Hg(1 mm Hg=0.133 kPa),則增加藥物劑量為60 mg/d,持續治療3 個月。試驗組采用纈沙坦分散片+硝苯地平控釋片聯合用藥方案治療。硝苯地平控釋片用法用量同對照組。纈沙坦分散片(海南皇隆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508)起始劑量80 mg/次,1 次/d,持續給藥1 個月,若血壓仍高出正常水平,則增加給藥劑量,但總劑量≤160 mg/d。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密切監測血壓波動情況,配合適當體育鍛煉,以太極拳、慢跑、散步等為主,飲食以清淡為主,不得暴飲暴食,限制食鹽攝入量,3~5 g/d 即可。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臨床療效 參照文獻[2]制定評估標準,具體內容如下:顯效:治療后患者頭暈、頭脹、眼花等癥狀消失,舒張壓降低≥10 mm Hg 且恢復正常水平或舒張壓降低≥20 mm Hg;有效:治療后患者癥狀明顯改善,舒張壓降低<10 mm Hg 達到正常水平,或降低10~19 mm Hg;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3.2 血清IgG 與補體C3 水平 叮囑患者清晨空腹,抽取肘靜脈血5 ml,離心操作10 min,3000 r/min,于治療前1 d 和治療后4 周采取免疫比濁法檢測。
1.3.3 不良反應 包括外周水腫、失眠、乏力。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95.1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9.4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 IgG、補體 C3 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IgG、補體 C3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IgG、補體 C3 均較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后血清IgG、補體C3 分別為(10.65±2.86)g/L、(872.11±43.64)mg/L,均低于對照組的(15.11±2.32)g/L、(912.27±43.51)mg/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88%,與對照組的2.5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無需處理,停藥后均自行恢復。見表3。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 IgG、補體 C3 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 IgG、補體 C3 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原發性高血壓病是威脅中老年人群身體健康的常見病,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臨床大量研究證實原發性高血壓病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患者病程較長,伴有頭暈、惡心等明顯不適情況,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3,4]。同時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若控制不當對心臟功能、心肌結構、腦供血均會造成不利影響[5]。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95.1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9.4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血清IgG、補體 C3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IgG、補體 C3 均較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后血清IgG、補體 C3 分別為(10.65±2.86)g/L、(872.11±43.64)mg/L,均低于對照組的(15.11±2.32)g/L、(912.27±43.51)mg/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88%,與對照組的2.5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原因分析如下:在原發性高血壓病治療中,鈣離子拮抗劑應用較為廣泛,硝苯地平控釋片為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藥物作用于機體后可對鈣內流進行阻斷,抑制細胞鈣超負荷,降低血漿中內皮素、神經肽濃度,并可促進血管擴張,進而有效控制血壓,緩解高血壓對靶器官的損傷,但是很多患者病程較長,單藥治療降壓效果不理想[6,7]。本研究中試驗組聯合纈沙坦治療,其為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可選擇性作用于血管緊張素Ⅱ,阻斷其與AT1受體相結合,抑制血管收縮分泌,從而降低并控制血壓,聯合給藥發揮藥物協同作用,強化治療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反應。同時聯合給藥利于降低血清 IgG、補體C3水平,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會出現T 淋巴細胞水平異常情況,究其原因與B 細胞活化、補體參與等情況相關,而IgG 是抗原抗體形成的復合物,在人體血管基底膜沉積,會影響血管內皮功能,并導致血壓升高;補體C3 是補體系統激活途徑的中間遞質,在其作用下可增加血管緊張素Ⅱ釋放量,加強血管平滑肌收縮,使得血壓升高,聯合給藥后二者水平均降低,說明聯合給藥可降低血清 IgG、補體 C3 水平,進而強化治療效果[8,9]。
綜上所述,針對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采用纈沙坦分散片聯合硝苯地平控釋片治療可促進患者血壓降低,改善血清IgG、補體 C3 水平,更利于疾病恢復,且未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臨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