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穎
膿毒性休克,又稱之為感染性休克,是外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發病與病原菌、宿主因素及特殊類型的感染性休克等因素密切相關[1]。在臨床中,膿毒性休克患者的主要癥狀為交感神經興奮,會對患者的心功能狀態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進而影響到生存質量。因此,需要針對膿毒性休克患者采取及時有效的醫治干預方案[2]。此研究分析血必凈聯合烏司他丁治療膿毒性休克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3 月~2018 年3 月收治的92 例膿毒性休克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6 例。觀察組男26 例,女20 例;年齡28~73 歲,平均年齡(49.6±7.8)歲。對照組男28 例,女18 例;年齡29~72 歲,平均年齡(49.7±7.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內科學》中有關膿毒性休克的診斷標準[3],同時均知情簽署相關醫治同意書。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實施常規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以及營養支持等對癥治療。對照組患者實施烏司他丁(廣東天普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134)治療,20 萬IU/次,行靜脈滴注,2 次/d。觀察組患者采取血必凈(天津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40033)聯合烏司他丁治療,其中烏司他丁用法同對照組,血必凈50 ml 加入100 ml 生理鹽水形成混合液,行靜脈滴注,2 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1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①顯效:經積極醫治,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體征水平恢復正常,生活質量良好;②有效:臨床癥狀有所好轉,體征部分恢復,生活質量尚可;③無效:均達不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比較兩組治療前后GEDVI、CI、SVI三項心功能指標水平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65%,高于對照組的76.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相關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的GEDVI 為(553.89±62.17)ml/m2、CI 為(2.37±0.76)L/(min·m2)、SVI 為(32.59±3.41)ml/m2;對照組GEDVI 為(553.87±62.11)ml/m2、CI 為(2.38±0.54)L/(min·m2)、SVI 為(32.55±3.42)ml/m2,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GEDVI為(787.24±68.35)ml/m2、CI 為(4.69±1.15)L/(min·m2)、SVI為(39.51±3.38)ml/m2,均高于對照組的(672.31±67.29)ml/m2、(3.45±1.04)min·m2、(34.12±3.24)ml/m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相關心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相關心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膿毒性休克作為外科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臨床研究發現在嚴重感染,尤其是革蘭陰性菌感染的情況下,更容易引發膿毒性休克[4,5]。考慮到患者的病情有效改善,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次提到血必凈聯合烏司他丁治療方法的應用。
上述提到的治療方法中,血必凈能夠使機體炎癥反應得到有效抑制,同時使免疫調節得到有效促進,同時對血管內皮起到保護作用,在患者的組織微循環得到有效改善的基礎上,最終使膿毒性休克的病情嚴重程度減輕[6-9]。而對于烏司他丁來說,則是一種廣譜蛋白酶抑制劑,能夠抑制溶酶體酶,并對心肌抑制因子產生抑制作用,還可以對氧自由基產生很好的消除作用,可改善膿毒性休克患者的心功能癥狀[10-13]。本次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65%,高于對照組的76.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治療后各項心功能指標水平改善效果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中可知,聯合用藥療效更理想。
綜上所述,膿毒性休克患者實施血必凈聯合烏司他丁醫治療效明顯,能夠使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值得采納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