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波 王桂蘭
預付式消費是一種“預先支付款項,隨后逐漸消費”的消費模式。由于預付式消費省卻了每次交款的麻煩,對消費者來說既便利又能得到價格上的優惠,對于經營者來說能較快回籠資金并可長期擁有固定客戶,因而備受歡迎。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預付式消費已成為經營者慣常使用的營銷手段,我國近年來也呈現了快速發展勢頭。
隨著預付式消費范圍的不斷擴大,消費投訴在全國范圍內也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由于缺少事前經營準入、資金監管備案和事后司法救濟等環節的有效銜接,導致消費侵權、甚至卷款跑路等問題時有發生。預付卡消費糾紛事件頻發,嚴重擾亂了市場經營秩序,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一)商家有意誤導。經營者為了吸引消費者辦卡,在宣傳、介紹預付式消費項目時,往往采取夸大宣傳的方法,只介紹各種優惠的額度和種類,故意忽視或隱瞞對消費者不利的條款。當消費者辦卡后,商家服務與當初的承諾相差甚遠,產品質量也不盡如人意。
(二)維權取證困難。在辦理預付式消費時,消費者通常與經營者采取口頭約定形式,大多數經營者不主動提供書面協議,由于無書式合同,一旦發生消費糾紛,消費者往往處于“空口無憑”的尷尬境地;即便簽訂合同,有些經營者故意提供含有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條款,在與消費者簽訂協議時,只告知簽字要求,不作任何提醒。當消費者由于工作變動、卡被偷、遺失或過期等原因,要求商家延期使用、補卡或者退卡時,商家均以“一經售出,概不退款”“、消費卡過期作廢”、“本公司擁有最終解釋權”等條款拒絕消費者。
(三)權利義務不對等。由于預付式消費實行先付款后消費,經營者集中地獲取了權利,而分散地承擔義務,處于優勢地位;一些企業由于經營不善關店走人或轉手他人時,消費者雖持卡卻不能消費或只能折價消費,而消費者想要退款則基本上不可能。
(四)監管執法有漏洞。商家跑路頻發、事后維權艱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監管缺位。目前,對于預付式消費的監管缺乏統一的法律約束。雖然在2011 年,中國人民銀行等7 部委聯合制定了《關于規范商業預付卡管理意見》,但該意見中沒有規定相應的懲罰措施,實際可操作性不強。2012 年,商務部出臺《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規定企業發行預付卡需在商務部門備案,并按預收資金的一定比例向商業銀行存入存管資金。可現實中,企業基本不備案,資金使用也無跟蹤監管。當消費糾紛產生時,有關職能部門只是在各自職能范圍內各司其職,對違法行為沒有形成聯合懲戒機制,經營者的違法行為得不到應有的法律制裁,違法成本遠遠低于既得利益,這也是導致預付卡經營者鋌而走險,惡意發卡圈錢后“關門跑路”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立足源頭治理,加強事前防范。一是防范于未然。商家在什么情形下可以實行預付式消費,收取的預付款如何監管、由誰監管等等,都缺乏法律的具體規定。盡管商務部2012 年就曾出臺《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就規模企業、集團企業和品牌企業發卡做出相應的規定,但沒有規定“其他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的發卡資金存管和業務情況上報制度。實踐中不少跑路商家為個體戶,對這些個體工商戶能否實行預付式消費經營、誰來監管,法律并無明確規定。要有效杜絕商家卷款跑路,有必要對商務部的上述辦法進行修訂,或者參照上述辦法另行作出規定,將市場行為中所有的預付式消費全部囊括進來,明確具體的監管部門和法律責任,從源頭上規范預付式消費,上海市已在全國率先建立了《上海市單用途預付消費卡管理規定》,從2019 年1 月1 日起正式實施,該規定將眾多個體工商戶納入監管范疇,有望彌補此前的監管空白。其中就經營者辦理預付卡及退卡事項做出詳細規定,并對違反規定行為制定相應的處罰措施;二是建議建立第三方資金監管賬戶,一旦商家跑路消費者可以獲得先期賠付,以確保消費者資金安全;三是大力推廣和使用規范性合同文本;四是加大宣傳提高消費者維權意識。
(二)健全協同機制,強化事中監管。通過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規,明確預付費消費的監管主體,保證相關部門日常監管、行政處罰有法可依,引導預付卡消費經營者完善自律制度、承諾制度、誠信制度,實現預付式消費領域有效監管;同時,建立各行業主管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從而形成職責明確、優勢互補、分工協作、溝通順暢、齊抓共管的監管格局。
(三)強化社會共治,做好事后維權。商家收取預付款后跑路,不管出于何種原因,都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侵害。從民事法律的角度來看,盡管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規定確立的維權渠道,但是這對消費者而言,屬于事后維權,難度較大,既要有足夠的證據,還要投入相當多的精力。而單個消費者所交的預付款數額一般都不是很大,多是幾百上千元,一旦投訴不成,很難選擇訴訟維權。一旦法律維權渠道不暢,極易導致消費者群體性上訪問題的出現,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建議發揮消協組織和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宣傳,增強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主動要求商家簽訂合同,并對合同約定進行認真了解,便于發生糾紛后的索賠與處理。引導消費者探索采取公益訴訟措施,降低消費者維權成本。商務、市場監管、公安、銀行等部門應加強協同配合,共同建立協同監管、精準監管、功能監管、全覆蓋監管新格局,消除監管盲區。同時,進一步完善社會信用體系,依托建立黑名單制度、追究刑事責任等法律手段維護良好的消費環境,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保護消費者權益有利于經濟健康發展,有利于凈化消費環境,有利于推動社會進步。因此,作為方興未艾的預付式消費模式的規范管理顯得尤為重要,相信通過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預付式消費存在的問題終將得到妥善解決,消費者權益將會得到更加有效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