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
(山東能源電力銷售有限公司)
當前,發電公司面臨著嚴峻的外部考驗,電力產能過剩,電力市場化交易電量規模逐年擴大,發電企業間競爭更加激烈;水電、風電等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和發電量逐年增加,發電企業的生存空間不斷縮小;國家環保管控政策愈加嚴格,發電企業不斷增加環保支出。因此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要加強成本管理,燃料成本在發電總成本中占比達到75%以上,因此加強燃料成本管理對發電成本控制起到關鍵作用。
燃料采購管理作為燃料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分為計劃管理、調運管理、采購管理、合同管理、駐礦監裝、供應商管理、費用結算及數據統計上報等環節。加強和規范燃料采購管理中的各個環節,降低標煤單價,將大幅減少燃料成本,從而達到控制發電成本的目的。
目前,市場上普遍省內長協煤價格偏高、省外長協煤價格偏低,對礦直供煤價格偏高,發電公司為降低燃料成本,希望增大省外長協煤量、減少省內長協煤和對礦直供煤量,而實際情況是,低價的長協煤處于供不應求狀態,能簽訂的合同量偏低,造成了發電公司長協、對礦直供等穩定合同量占比偏低,供應基礎薄弱、供應結構不穩定。在迎峰度夏、冬季供暖等耗用量偏大月份,極易出現供應緊張現象。常常為了保證供應,被迫大量采購高價市場煤,保供控價的難度較大。
隨著環保排放新標準實施,發電公司為杜絕瞬時超標,采購硫分降低的趨勢愈加明顯,低硫煤耗用量大幅增大。當前,市場低硫電煤資源逐步減少,價格普遍偏高,極易出現供應量不足和采購價格無法控制的風險。
當前,大部分發電公司連年巨額虧損,造成煤款支付方面欠賬較多。隨著近年來信貸規模縮緊,金融機構貸款條件較多,發電公司難以取得大量貸款,付款周期難以保證,導致正常供應的供應商因欠款多停止發運,新引進供應商供應量不穩定,電煤到廠量大幅減少,影響發電公司正常的生產運行。
采購人員慣性思維、經驗主義觀念較重,思維方式趕不上形勢變化。部分發電公司入廠標單長期處于落后地位,采購人員思想麻木,安于現狀,認為是理所應當的,沒有從深層次找原因,導致采購管理水平、市場應對能力較差,對市場研判、采購節奏和庫存變化的分析把控能力有待增強。
一是修訂涵蓋市場分析、供應商管理、計劃調運管理、統計管理,日管控管理,全流程風險管理等整個采購流程的燃料管理制度,規范燃料采購環節,堵塞管理漏洞。二是規范來煤信息預報機制,對來煤預報偏差進行考核,以便提高預報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三是推進績效考核,適時調整績效考核指標,將來煤信息預報偏差、區域采購量等指標納入采購人員績效考核體系,提高采購人員工作積極性。四是提升采購人員工作素養,堅持“以講促學、以考促學、以賽促學”,創新培訓形式,突出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通專題培訓、崗位輪換等形式,提高員工的綜合能力,打造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燃料采購隊伍。五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實現部務公開,使采購各環節陽光化,杜絕不廉潔現象。
一是認真研判國家政策和煤炭市場走勢。正確解讀國家有關政策要求,提前制定應對措施;建立定期分析機制,在煤炭市場發生較大變化或重要關鍵節點組織專項市場分析;加強與行業內其他發電主體的交流溝通,交換采購價格、入廠標單等信息,及時掌握最新數據,共同應對市場變化。
二是科學制訂采購策略。充分認識庫存與煤價的必然聯系,科學管控庫存,加強過程控制,在保證燃料供應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存煤,既要減少損耗、又要平抑煤價。每年年初制定全年采購、庫存策略,供暖期、迎峰度夏期、冬儲煤期間保持高庫存,“可用”庫存維持在15天以上,以提高市場煤的議價能力。
三是充分利用競價平臺,拓展競價煤種,最大限度降低市場煤采購價格。積極新增供應商,創造充分的市場煤競爭環境,在實現采購量的同時最大程度降低市場煤價格,發揮平抑標單的作用。探索擴大煤種范圍,根據市場供應情況,增加火車、汽車不同硫份的競價煤種,建立科學的價格體系,實現不同熱值、不同硫份在體系內定價。
一是優化省內長協和省外長協的采購比例。穩定省內長協煤采購,密切跟蹤省內煤采購政策變化,以入廠標煤單價最優為目標,靈活調整省內煤不同礦、不同煤種的采購比例,保證省內煤的穩定采購;提高省外長協煤的兌現率,建立常態化的溝通機制,通過做好煤質確認、回款及時等,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力爭年度兌現率達到100%以上,從而在次年年度合同量增量爭取上占有優勢。
二是加大市場煤催發力度,提高合同兌現率。對已簽訂合同,采購人員要堅守崗位,分區域駐礦盯守,及時了解煤質信息和發運情況,才能保證電煤按時間進度和合同約定入廠。
三是持續開拓新煤源。采購人員要樹立必勝的信心,堅持不斷地尋找新煤源、對接新煤礦,及時組織不同煤種競價采購,靈活地選擇競價方式和時間周期,實施量、價掛鉤采購策略,提高供應積極性。
四是不斷拓寬采購半徑。采購人員要解放思想,打破區域界線,積極尋找陜西、山西、內蒙等地區煤源,尤其是近期即將投產的新增優質產能,進一步穩定供應基礎。
五是加強與集團公司系統內煤炭企業合作,進一步發揮集團系統內供應商的保供作用。
(1)嚴格供應商管理。一是嚴格供應商準入和退出管理,控制供應商的數量。二是合作過程中對供應商行為按制度管控,每月進行評價,并做好評價結果的運用,逐步淘汰供應能力差、信用度低的供應商,保留有資源優勢、有墊資能力、有鐵路運力優勢,誠信度高的供應商。三是著力培育和發展有實力的供應商,在合同簽訂、結算、付款等環節提供優質服務。
(2)不斷完善合同管理。一是加強合同事前審查,規避不合理、不合規的采購行為。加強履約管理,驗收、付款、索賠等環節要按照合同約定執行,降低履約風險。加強備案管理,做好統計分析,發現問題及時糾偏。二是加強結算管理,嚴格按照合同條款進行結算,避免結算差錯。
(3)統籌好資金支付。一是做好供應商評價結果的運用,優先支付評價得分高的供應商,進一步激發供應商供應的積極性。二是認真研究每個供應商的資金現狀、后續供應能力以及可能的法律風險,用好每一分錢,確保采購的可持續。
一是部分發電公司采用煤場接卸,接卸效率低且安全風險大,若開展卸煤溝技術改造,恢復卸煤溝使用功能,可消除車輛煤場接卸帶來的安全風險和車輛損壞情況,提高日接卸能力。二是深化汽車、火車智能調度系統的應用,根據汽車來車數量和現場接卸條件,靈活調整接卸時間,保證當日來煤車輛不過夜。提前安排火車裝車計劃,實時掌握火車裝車情況,優化火車來煤時間及煤種,提高火車作業效率,對重、排空專人盯守,逐步實現按需求時間、需求線路調車作業。火車、汽車智能調度系統通過在線預約可以大幅降低人為干預、從而營造風清氣正的采購環境,實現電廠與煤礦、運輸單位、供應商的和諧共生。三是加強內部管理,對預報偏差、汽車火車在廠停留時間等關鍵環節進行考核,做好煤質預報、發運、質檢、接卸、摻配等各環節的溝通聯系,進一步提高接卸效率。
燃料采購涉及多個部門、多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制約燃料采購,比如燃料驗收工作人員出現失誤影響煤質數據,將會影響供應商后期的供應,出現次數多了將會影響公司在供應商中的形象,進而制約采購。因此要突出關鍵環節,加強過程監督。
一是加強燃料驗收管理。充分發揮燃料“三大項目”管控作用,確保關鍵環節關鍵流程在線規范操作,質檢部門要對數據的真實性負責,杜絕人為干擾、人為調整的現象。抓好廠礦差索賠管理,落實各環節崗位責任,開展周管控、月考核工作,實施結算單備案管理,嚴格執行集團公司商務差控制標準,對未索賠到位的,不予辦理結算手續。
二是加強過程監督。堅持開展燃評抽查、煤場典盤等工作,嚴格督辦各類檢查問題整改,防止問題反彈,夯實管理基礎。加強煤場量質、庫存結構盤點和入爐煤數據管控,排查、梳理燃料全流程管理存在的問題,防控管理風險,夯實管理基礎。
本文分析了發電公司存在的供應基礎薄弱、資金壓力大、環保政策嚴格、采購人員管理水平差四方面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從“健全規章制度、準確把握市場脈搏、建立穩定采購渠道、努力防范合同風險、改善廠內接卸環境、突出關鍵環節”六個方面提出了應對措施,以解決采購問題,從根本上提升燃料采購管理水平,降低采購成本,讓企業獲得更大的收益,促進發電公司的高效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