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萍 孫玉英 唐飛 劉豐 方磊
(一)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1.評價主體單一,缺少可靠性。有些高職院校在進行教學質量評價工作時,還是采用學生為評價主體對科任老師進行逐項打分的評價模式。雖然高職院校的學生已經具有對任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作出客觀評價的能力。但是,對教師進行評價不應該僅僅只依靠學生,學生不應該是唯一的評價主體,單純依靠學生對科任教師進行評價,所得結論是片面的。作為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同行教師及專家督導也應該是對教師進行評價的主體之一。
2.評價觀念落后,影響學生學習成績。一些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部們把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結果作為決定教師待遇、分配教師崗位、決定教師職稱的晉升、評選優秀教師的一個絕對依據。這種評價觀念對于加強教學管理確實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對于教師的自身提高和業務發展并沒有太大的促進作用,而且容易導致部分教師為了較好的評教結果而不敢對于學生嚴格要求。而實際上,教師是一種特殊的職業,絕大部分的教師都是具有良好師德的個體,就算沒有教學質量監控和教學質量評價,大部分的教師對自身一樣還是嚴格要求,在課堂上照樣還是認真負責的,評價觀念的落后,影響了學生學習成績。
3.評價只注重評價,不注重反饋。一是教學質量評價的評價結果只提供給院校領導或者系部領導作為參考,不告知被評價的教師,被評價的教師完全不知道評價結果二是評價后就未有下文,評價結果是昨樣的根本就沒進行統計,僅僅是在形式層面上走個所謂評價的過場;統計人員工作作風拖拉或者統計手段落后等各種原因,導致評價結果未能及時反饋給被評價教師,被評價教師在被評價后相當長時間內都不能得到評價結果;三是反饋結果過于簡單,反饋時只告知被評價教師總分得了多少分或者在同系部教師中評分處于第幾名,至于哪條指標得到多少分被評價教師無從得知,評價的評語不能當面反饋給教師,被評價教師也無法了解。教學質量評價起不到應有的激勵和促進作用,大大降低了教學質量評價的有效性。
(二)影響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的主要因素
1.學生的評價態度,影響評價結果。部分學生不能正確對待評教,沒有正確認識到積極參與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是與他們的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因此,他們評教的態度表現為一種應付式的態度。有些學生隨便填個分數了事;也有些學生根據個人喜好和也情好壞打分數;還有個別學生由于違反課堂紀律給科任教師批評過,而給科任教師打個很低的分數;甚至還有學生連教學質量評價都不參與。這幾種情況都會影響到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準確性和客觀性。
2.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科興趣。學生的學習基礎及他們對某學科的興趣,會影響到他們對待該學科的教學質量評價的結果。學習基礎好并且學習興趣高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會更好一些,通過課堂上的學習會有一定的收獲,那么他們對于科任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相應的會高一些;而學習基礎差并且學習興趣低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會表現得差一些,在課堂學習中的收獲也相應的少了,因此他們對于科任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就會低一點。
3.教師的個性特點,決定評價分數。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體現的個性特點常常會影響學生的情緒及學生對教師的主觀印象,從而影響到學生對其教學質量評價的打分。比如,教學效率不高,但是能說會道的教師比教學效率高的教師更容易獲得高分,熱情奔放且善于調節氣氛的教師比嚴肅認真但課堂氣氛沉悶的教師更容易獲得高分。教師的教學環節教師的教學環節常常體現在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多種方面,學生是具有獨立判讀能力的個體,具有相似個性特點的教師相比較,在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幾個方面表現良好的教師相對容易在教學質量評價中獲得高分。
4.教學督導的評價,影響教學質量。教學督導不是所有的課程都明白,在聽課過程中,對教師教學評價結果,有不確定的因數,還有督導對有的教師有偏見,不能達到公平公正,考評分數也存在差異,對教師的評價,不能客觀公正,評語也不完善。影響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
1.方向正確原則。設計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時應該在國家的教育方針的指引下,符合教學規律,結合教育目標,突出評價目的。而且,評價體系還必須體現出科學的現代教學觀念。
2.指標科學原則。設計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時,每一項指標的內涵都要明確并且獨立,指標和指標之間的表述不能相互矛盾,設計出來的評價指標必須全面,而且評價指標必須是教師們經過努力可W做到的,不能設計一些高職院校的教師努為都沒法做到的指標。
3.層次分明原則。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在設計評價體系的時候,必須參照評價目的,對各條指標進行嚴格篩選和準確定位,做到層次分明,結構完整。
4.可操作性原則。可操作性具體表現在:評價指標必須符合教學實際;評價指標的數目合適:評價時盡量量化,量化后的統計過程最好能結合計算機平臺進行統計,減少人工統計的失誤。
1.利用文獻研究法,借助圖書館、互聯網等途徑,查閱大量相關研究文獻,了解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動態和相關理論知識。采取調查法,針對教學質量評價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數據材料的調查搜集,與高職院校教育管理部門的管理人員以及 髙 職院校的一線教師進行交流溝通以及對他們進行問卷調查,并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在實踐方面獲得關于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的規律性的結論。
2.堅持以教學質量年報為基礎,認真收集教學考核評價的基礎數據和資料,逐步完善高校教師教學考核評價制度,以保證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和學校教育教學實力的提升。發揮教學質量年報對教師教學考核評價的作用,從而從評價主體、評價指標、評價方法、評價目標等幾個方面完善教師教學考核評價體系的措施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