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 晶
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特”就特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步入新時代,北汽集團作為國有企業,承擔著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使命,需要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把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轉化為企業改革轉型的發展力。對此,北汽集團從公司治理結構、企業經營機制、改革發展能力三個層面,推動通過黨建工作與經營工作的深度融合。
國企作為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公司治理是其重要組成,要落實兩個“一以貫之”要求,推進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一是堅持和加強黨對企業的全面領導。明確黨組織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領導地位和作用,針對企業內部絕對控股、相對控股、混合所有制等不同企業特點,探索領導作用與現代國有企業治理體系的全面對接,規范黨委(常委)會的前置程序,加大與董事會、經營層的決策銜接,明確決策邊界,細化決策事項,提升決策效率,提高決策水平,做到既不缺位失位,也不越位錯位。二是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探索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中的方式方法,將黨組織的機構設置、職責分工、工作任務全面納入企業管理體制、管理制度、工作規范中,不斷增強“黨委把控-董事會決策-經理層執行-黨委保障監督”工作模式的規范性、有效性,提升企業決策的效率和質量。三是狠抓關鍵少數提升企業治理能力。國企領導干部是黨在經濟領域的執政骨干,要堅持“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國企好干部標準,深入推進“一把手”工程,加大干部輪崗交流,加強年輕干部培養儲備和使用力度。要聚焦干部能力提升,堅持既要政治過硬、又要本領強的高素質要求,健全培養激勵體系,深化年輕干部培養,不斷為干部賦能。
企業各級黨組織需堅持“融入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格局,在“中心”工作實效中體現黨建工作成效。
一是從機制制度上融入。企業黨建工作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企業的發展,要著眼于“實功實做”,將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全面從嚴治黨“5+2”的工作格局,轉化為企業經營體系中的要素,把企業黨組織的機構設置、職責分工、工作任務納入企業的管理體制、管理制度、工作規范之中,將作用職能化、目標化、績效化。二是從工作方法上融入。主動適應國企改革的新模式,積極借鑒和運用現代企業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手段,推動黨的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做好黨建工作的項目管理、日常督辦、評價考核、改進提升等閉環工作,推動黨建工作從作用引導向精細管理轉變。三是從責任評價上融入。建立與法人治理結構責任體系相融合的“黨委抓、書記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黨建責任體系。明確主體責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走向縱深;明確監督責任,紀委踐行監督、執紀、問責職能;明確管理責任,形成全面從嚴治黨常態檢查指導制度。
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的要求。企業黨組織作為治理主體之一,應深耕黨建引領能力提升。
一是聚焦發展共識,深耕思想牽引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實,進一步規范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逐級推進意識形態責任落實,強化輿情風險預判與處置能力,加強形勢任務教育,聯動基層宣傳陣地唱響主旋律,找準重大事件發力點提升企業形象。二是聚焦干事創業,深耕文化驅動力。將企業文化上升到戰略層面,建立大文化格局,統籌黨紀工團、職能部門、基層單位力量,通過豐富文化理念內涵、完善宣傳教育體系、創新文化活動形式等,講好企業故事,讓文化變得可感知、能效仿。要推動文化管理協同,讓文化理念融入選人用人、組織變革、制度建設等管理舉措。三是聚焦助力經營,深耕組織戰斗力。落實全國組織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要求,推進“三轉”舉措,向基層轉,強化黨支部規范化建設,開展黨支部星級評定;向融合轉,加強黨委、黨支部、黨員不同層面的作用聯動,助力生產經營;向效果轉,將經營成果納入對黨建成果的評價。四是聚焦發展生態,深耕風險防空力。主動查找管黨治黨薄弱環節,不斷完善全面從嚴治黨考核機制,抓好整改督導、防止問題反彈。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保持正風肅紀高壓態勢,切實加強重大任務部署執行監督,用好問責追責利器。五是聚焦團結力量,深耕群眾服務力。發展的基石和動力在基層職工,要堅持黨管人才,分類做好人才隊伍建設。要堅持“黨建帶工建、團建”,工團組織開展好服務員工成長、助力終端銷售、合理化建議、技能提升、選樹典型等工作,最大限度激發基層員工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