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馮 敏
在新時期的經濟發展中,集團企業的發展對經濟而言起著關鍵作用,而不合理的財務管理方式只會使得資金運轉機制不適用于自身的發展,出現經濟管理不當,造成經濟出現損失。因此集團企業要重視財務管理方式的選擇,以適合的管理方式推動資金的正常運轉,實現經濟的穩步增長。
1.集權型。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顧名思義就是所有財務管理都由母公司所控制,像是重大事項的決策、財務的分配、具體的經營任務、財務人員的任免、投資、籌資、融資等等,子公司沒有私自決策的權利,母公司對子公司的資金分配,投資決策、經營活動等有著絕對控制權。這種相對集中的財務管理模式優缺點也較為明顯,其優點主要在母公司控制強,能夠實現統籌管理,對整體投資優勢把握明確,能夠使整個集團都為了同一個發展目標努力,最終達到整體經濟共同進步的目的。但其最大的缺點也在于母公司控制強,子公司缺乏獨立性,容易喪失積極性,同時各子公司的經營目標不同,實際情況也有所差別,其在母公司的控制下靈活性受限,無法在市場變動下及時調整經營項目,造成決策滯后性,除此之外,過分集中的權利也會使決策集團過分官僚化,容易造成集團母公司的決策失誤,出現一損俱損的現象。
2.分權型。分權型的財務管理模式相對集權型來說子公司的權利較大,子公司對生產經營擁有一定的決策權,像是投資、財務人員聘任、財務分配等,決策結果向母公司申請備案即可,可以說母公司對子公司呈現出“放養”的管理趨勢。其優點在于子公司擁有一定決策權,極大減少了子公司決策失誤對整體集團造成的影響,減少母公司的決策壓力。其缺點在于子公司權力較高,母公司缺乏控制,分散的管理使得在面對多個子公司時難以統一調度,導致一些子公司為了一己私利忽視了集團整體的發展,出現子公司損害母公司經濟的現象,
3.混合型。混合型的財務管理方式結合了上述兩種模式的優點,集上層統一決策與下屬靈活性為一體,母公司統一管理財務,控制子公司的經營,子公司也有著自我決策的靈活性,能夠激發集團全員追求集體利益的積極性。在財務決策方面,采用了母公司根據各子公司的特點、規模大小、資金占比、獲得收益等進行科學統籌,按實力進行資金的分配,是大多集團企業理想的財務管理模式。
1.企業所處行業。雖然混合型的財務管理模式優勢較大,但也不是應用于所有類型的集團企業,不同的企業處于不同的行業中勢必也存在著自身特征的不同,應該選擇適合的財務管理方式。例如制造業類型的集團企業,發展相對穩定,子公司權利過大會使得母公司成本難以調控,造成不必要的資金浪費,因此在成本為重的特點下,就應選擇相對集中的財務管理方式。又如流通性較強的集團企業,靈活性是其發展優勢,在財務管理方式上就應改用相對分權的管理模式,是各子公司都能靈活調控滿足提高服務質量的發展要求。
2.集團企業規模。企業規模大小也對財務管理方式的選擇有著一定的影響,規模較小的集團財務部門結構較為簡單,分權會使得權力分散,統籌困難,此時就需要選擇集權型的財務管理模式,使整個集團更加和諧,發展更加穩定。而規模較大的大型企業,內部的組織機構相對復雜,但是財務部門都有不同的類型,像是成本控制、績效評價、機會成本、風險管理等,分為不同的部門,若是采取集中管理則會加大母公子的管理壓力,此時就需要制定相對完善的財務制度,應用分權或是混合型的財務管理方式,在保障合理監督的前提下,實現管理的優化,內部的協調和有效控制。
3.管理技術水平。雖然財務管理模式長期存在,但其始終處于發展不完全的狀態,優勢較為明顯的混合型財務管理方式也是近年來才開始應用,可以說在長期落后的財務思想影響下,財務人員即使有著先進的知識,也會難已將之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像是時間價值、風險控制、機會成本等方面較為忽略,實踐中使得方式應用混亂。因此,集團企業不管是應用何種管理方式,都需要以先進的技術為指導,使財務管理方式適合集團的發展,最終實現低風險,高收益的穩定成長。
綜上所述,集團企業的財務管理方式主要有集權型、分權型和混合型三種,這三種模式各有優勢和缺陷。因此,集團企業要在明確這些優缺點的同時,根據自身所處的行業、自身的發展規模、所擁有的財務管理技術水平,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合自身發展趨勢的財務管理方式,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的同時,為企業逐步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