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艷君
1.全面調查。按照國家規定,自上而下將調查表布置到基層單位;基層單位以原始記錄為依據,按照統一的表式、指標解釋、報送時間和程序,逐級提交統計資料。實際工作中,全面調查分為定期全面調查、普查兩類。
2.非全面調查。和全面調查相對,工作形式分為三類:(1)定期調查,使用最普遍,能獲得真實準確的統計數據。(2)抽樣調查。按照隨機原則,從總體中抽選一部分進行調查,用抽樣數值推斷總體情況。以森林資源為例,采用連續抽樣技術,以固定地為基礎進行資源調查。(3)典型調查。對研究對象進行全面分析,并選擇少數有代表性的對象進行深入細致調查。
林業統計數據的應用包括:
(1)提供給政府宏觀管理部門,包括發改委、財政部、國家統計局等,作為宏觀管理決策的依據。
(2)提供給各級林業管理部門,編制林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林業政策、開展分析研究工作等。
(3)提供給科研院所、高校、行業協會、咨詢機構等。
基層林業統計工作中,統計內容不全面,表現為三個方面:(1)缺少微觀統計指標,目前的統計以宏觀資料為主,忽略了微觀元素,例如缺少林業內部資源管理數據。(2)缺少專題統計指標,目前的統計以林業基本情況為主,無法準確反映林業和經濟社會之間的關系,會影響林業的可持續發展。(3)缺少生態和社會效益統計指標,過分關注經濟效益,導致林業發展不均衡。
基層林業統計工作中,數據采集不規范,表現如下:(1)不按照規定開展調查工作,出現數據重復上報問題,不同單位在工程領域存在交叉現象,對同一地塊重復設計、重復調查。(2)數據統計分析不到位,獲得調查數據后,沒有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無法結合經濟形勢做出宏觀調控。(3)一些基層單位中,存在不寫統計分析報告的現象,可能是工作人員不會寫,也可能是寫后不受重視,打擊了工作積極性,今后不愿再寫。
基層林業統計單位中,人員業務素質低的表現如下:(1)工作人員的專業不對口,對林業統計的了解不多,不僅缺乏統計理論知識,而且相關技能不足。(2)為了滿足工作需求,不少新員工直接上崗工作,缺少培訓環節,影響統計工作效率。(3)工作人員按照經驗做事,對統計制度、調查方法的認識不足,難以保證統計數據的質量。
新時期,基層林業統計工作的開展,首先要明確統計指標。統計工作既要和經營管理相結合,滿足實際運營需求;又要參考統計部門的要求,配合上級管理工作。
具體操作上,其一要分級管理,針對不同林業區域,采用不同的統計標準,和當地林業狀況相符合。其二,林業統計指標要和其他業務相關聯,多方面考慮統計指標、統計內容,推動林業生產,提高林業統計的有效性。
為了提高數據采集的質量,基層林業統計單位應該加強內部管理,完善統計職能。第一,將統計核算作為一項核心內容,要求林業局、統計部門加強合作,統計人員、會計核算人員相互配合,不斷提高林業生產效益。例如:林業消耗主要是房屋和道路建設,應對這些建設項目進行統計,提供進度報表,形成監督體系。第二,制定林業統計機制時,應該明確統計、會計核算的功能,全面優化統計監督職能,提高統計管理水平。
基層林業統計單位加強人才培養,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提高人才準入門檻,優先選擇專業對口、有知識、有經驗的人員,認識到林業統計的重要性,樹立高度責任心。二是落實人員培訓,采用崗位培訓、進修、再教育等形式,鼓勵統計人員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適應新形勢下的統計工作需求[4]。第三,采取激勵手段,可以激發工作積極性,穩定統計工作團隊。對于表現優秀、工作負責的員工,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表揚,在單位內樹立榜樣,大力宣傳個人事跡,形成創優爭先的工作氛圍。
綜上所述,林業統計工作主要分為全面調查、非全面調查兩種方法,目前統計工作中的問題,集中在統計內容不全面、數據采集不規范、人員業務素質低三個方面。對此,應該明確統計指標,完善統計職能,加強人才培養,切實提高基層林業統計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