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艷
(鹽城生物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消費金融主要是指經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在境內設置的消費金融機構。消費金融組織主要功能并非吸收社會公眾存款,而是以小額度、分散為基本原則,為中國境內每位合法居民提供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業務。商貿流通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夠真實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情況,也是擴大內需最有效的助推器。本次研究從消費金融、商業流通之間的相關性入手,探尋兩者相互作用的機制,并提出消費金融和商業流通協同發展的對策,以期為類似研究提供一定指導。
加大對商業流通環境的監管和整頓,有利于完善我國流通市場中的相關信息系統及各種平臺,確保中國居民消費的安全性,進而改善整各商業流通環境。同時,要為商業流通產品提供整套的商業服務設施,確保消費群體感受到更舒適、個性化的消費服務,刺激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同時,還應在商業流通環節實施信用建設,組織相關人員接受培訓,提升企業生產產品的質量及服務水平。此外,想要建立一個讓消費者滿意的商業信用氛圍,必須及時解決原有商業環境中的不足之處,從而提高消費者對商業流通產品的信任,進而刺激消費金融量隨之增加,為消費者提供所需的商業保障及消費支持[2]。
商業流通是推廣消費金融業務不可缺少的平臺,也是促進消費的重要力量。近些年,中國商業結構逐漸完善,我國商業流通企業也為不同的消費金融業務提供能加大合作的渠道,如:中國部分大型消費金融機構與銷售公司、專業售后服務等增加合作,為國內消費者提供最便利的金融服務,從而提升商業流通環節的流通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消費金融機構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的發展促使電子商務在中國迎來快速發展期,這也是由于商業流通產業的發展必然出現的結果。電子商務的應用使消費者網絡購物量隨之增加,網絡消費不單能為消費者提供多個選擇機會,也可以在網上開展大范圍與多層次的選擇,充分釋放出消費潛力,進而提升消費金融總量的增加。在此基礎上,消費金融產業的空間不斷增長,商業流通速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消費者消費方法獲取廣闊的選擇空間。
在我國執行擴大內需的發展策略下,想要健康、穩定地發展,應倡導大眾樹立現代化的消費觀念,合理引導人民樹立信用消費觀念,不斷增加我國消費金融觀中的文化內涵。借助商業流通環境加大對消費金融的宣傳及正確引導,提升人們對相關消費品服務信息的理解,加快人民群眾對消費產品的認識和使用,促使多數消費者快速跟上現代消費市場發展步伐,并盡最大可能符合消費者的消費潛力,促進我國消費金融的發展。眾所周知,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促使國內人民整體收入水平不斷提升,且不再單一滿足人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也要追求高層次的消費。現階段,我國商業流通業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其中,享受型的消費金融業及相關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如:大型連鎖超市、折扣商店等根據自身發展優勢及特點,能吸引大量消費者,使消費者在娛樂、文化等方方面面獲得高層次的消費。此外,也要想方設法擴大消費金融在商業流通中的服務范圍,為商業流通的發展創設良好的條件。
要大力開展各項拉動內需工作,從而落實各項惠民消費的措施,其主要內容如下:大力支持并落實社區商業“雙進”工程,在各地增設適量的商業網點及便民服務,解決包括安置住房、住房補貼等服務。在公租房等方面認真落實政府設定的補助力度,或為上述消費給予貸款服務,幫助中低收入群體解決住房困難的問題,減少這些家庭的經濟負擔和壓力。同時,政府可加大與教育機構的聯合,幫助家庭困難的大學生貸款,發揮知識改變命運的作用,提高這些學生的知識水平、道德素養等。此外,加大對消費金融的宣傳,讓人們認識到消費金融的重要性,并為其建立完善的消費金融服務制度,從而為消費者及商家提供所需的服務。
商業流通企業想要獲得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必須適當引導消費觀念,大力提倡并開發節能環保的消費產品,為消費者營造一個綠色、環保的消費環境,使人民及早熟悉循環經濟消費理念。對商業銀行及金融機構來說,必須遵循政府制定的文明、低碳的消費模式,為消費者提供合理額度、優惠價格等服務,提升民眾在新型產品方面的購買能力和環保產品消費能力,促使消費結構快速升級。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及城市化的發展,部分經濟發展較好的二三線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隨之該地區的消費市場也快速崛起,從而出現較大的消費需求。相對來說,部分地區,上述地區的消費金融理念及應對措施比較陳舊,這也是消費金融中相對薄弱的環境,這種情況顯然不能滿足居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因此,政府可大力引導消費金融機構加大二、三線城市的建設力度,從而提高上述城市的消費水平及信用度,帶動本地區乃至全國經濟的增長。
現階段,中國農村地區的消費市場并未完全開放出來,但中國農村人口較多,農村市場具有較大的消費潛力。想方設法激活農村消費市場,能有效提高國內消費水平,達到國內消費水平處于雙驅動增長狀態。我國自2015年開始大力推廣各項惠農政策,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幫助農民積累大量財富,提升農民的消費能力。如今,農村消費力量慢慢成為拉動我國內需的不可忽視的力量,尤其在家用電器、農機器具等方面,農村消費需求也隨之提高。但國內農村消費市場主要表現為:缺少充足的金融支持,信貸種類單一等,這些因素均會對消費金融及商業流通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針對上述情況,我國政府可通過宏觀調控不斷向農村信用消費方面傾斜,在消費金融服務中將市、區作為重點建設區域。在此基礎上,執行輻射市郊和周邊鄉鎮的發展戰略,加大農村消費市場開拓力度,從而為收入水平較高的家庭提供家電、農機等消耗品服務,確保農村消費處于穩定增長狀態。
在農村流通體系建設方面,一方面,推進農村現代化流通體系建設,積極構建工業品、農資下鄉村、農副產品進程的雙向流通平臺,建立完善的農資流通服務體系,推動城鄉商貿業的統籌發展。另一方面,培養一大批規模較大、輻射力強、具有示范效應的專業市場,實現各行政村農資中心及日用市場全面覆蓋,形成城鄉商貿、村鎮商業中心互為補充,規模適度、功能齊全的城鄉商貿和諧發展的大市場和大商貿格局。此外,在加強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增加對農村流通市場的監督和管理力度,確保農村居民的消費安全。在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方面,必須強化農產品配送建設,提升產品的配送效率,有效降低“最后一公里”成本。同時,強化冷鏈物流建設,確保農產品質量的安全。
一條健康的供應鏈發展會帶動鏈上多數企業共同盈利,因此,在未來發展戰略上加強商貿流通企業供應鏈建設。必須注意,多數大型零售企業一般具較強的組織、協調及金融能力,因此,要優先選擇那些具有供應鏈和共贏理念的零售企業,以此帶動中小型商貿流通企業的發展。眾所周知,供應鏈金融能打破傳統融資手段的不足之處,促使多數中小企業依托供應鏈上的大企業實現融資。
綜上所述,中國與歐美等發達國家消費市場對比成熟度欠佳,且國內服務于消費金融的主體結構比較簡單。加之,銀行為民眾提供的消費貸款設定的門檻較高,中低收入者很好獲得所需的服務及幫助。本研究以消費金融對商業流通的影響入手,詳細介紹消費金融與商業流通之間協同發展的策略,以期為商業流通和消費金融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定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