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娥
(山東省鄒平市魏橋鎮人民政府)
正所謂“農村穩、天下安”,為了盡快實現2050年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應大力發展基層農村集體經濟,由此帶動農村經濟的高效發展。同時,還應積極消除當前存在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不足之處,保證農村各地區實現均衡發展,這樣才能促使我國早日成為經濟強國,進而提高民眾的生活品質。
當前,我國基層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仍面臨著以下障礙:
(1)領導不到位。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不但發揮著引領作用,而且還會為整體發展方向帶來指引。而現下部分農村地區的黨組織未能產生較高的思想覺悟,甚至存在損公肥私現象,并且部分卓越人才不愿意回村發展,造成大量人才流失在外。因此,應充分調動黨組織成員的積極性,促使農村集體經濟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2)方法不先進。少數農村地區的經濟項目負責人,常不具備創新發展理念,同時所采用的發展方法與當前農村建設改造要求不匹配,以此延緩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速度。故而應遵循“創新為主”原則選擇適合的管理方法,便于農村經濟實現良性發展。
(3)體制不匹配。農村集體經濟改革機制可對農村居民合法權益起到重要保護作用。然而當前仍有許多農村地區尚未意識到改革體制的重要性,造成農村地區各產業未能形成良好的流通空間,從而不利于農村集體經濟的高效發展。因此,從改革體制方面著手可解決當前面臨的重大發展障礙[1]。
(4)思路不明確。基層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應當具有明確的工作思路,一是為了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二是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而目前部分發展速度緩慢的農村地區提高集體經濟水平的方法只局限在土地流轉、房屋租賃、拆遷補償,這就造成當地農業生產力下降。基于此,應以農村特色產業為主,努力打造農村特色品牌,以此增加農村集體經濟收入渠道。
2.1.1 統籌協調發展
基層黨組織作為基層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應在其中發揮出突出的領導作用,黨組織成員應做好統籌協調發展工作。
首先,應結合當地各鄉鎮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規劃方案,并設定一個短期目標,這樣才能促使黨組織有目的性的開展壯大基層農村集體經濟事項。如要求在2022年前將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農村數量超出50%,便于黨組織成員能在其中形成較強的動力落實相關內容。
其次,應對黨組織成員的職責進行明確劃分,必要時可對其具體貢獻加以評定,或者定期召開評選會,選出優秀的典型模范人物,將其當成榜樣,對其他黨組織成員起到約束與鼓勵作用。例如山東省曾預計在2020年年底設置“一核多元治理體系”,從黨組織中選出10000個縣村級先進典型。
最后,當地政府應及時給予政策扶持,聯合黨組織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進行統籌建設,山東省在2019年出臺了稅務減免政策,達到了901.99億元的減稅,并且針對農村地區各產業每年予以至少10.5萬元的政策扶持,進而提高了當地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
2.1.2 化解市場風險
在規避市場風險時應以黨組織為主要負責人,使其擔當起領導職責,在涉及到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時,應在黨組織協助下進行落實。同時,還應從市場風險角度對項目開發潛力進行調查,防止受到不良干擾而降低集體經濟發展質量。此外,還應設置專項審計組織,在黨組織領導下對各個農村集體項目進行考察。如山東棗莊市薛城區東托二村共有1526戶村民,以入股的方式與黨組織一同對項目存在的市場風險進行有效把控,最終在村內建立了占地面積為6764.8㎡的工業項目,推動了當地集體經濟發展。
在基層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融入創新理念,并采取先進的方法,可為其提供重要助力。通常情況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需要設置專門的預算與收支管理規劃,促使農村地區能夠早日達成脫貧致富的目標。
同時,還應充分借鑒其它地區成功的發展經驗,并依據本地農村發展特征選擇適合的發展道路提高集體經濟發展水平。如大力開發閑置土地,根據自身氣候環境以及人員分布特點種植相應的農作物,并以當前“無公害產品”為發展理念打造綠色產品品牌,如蓬萊市無公害雞蛋、青島脫水大蒜等,為了扶持此項目還特意撥款6000萬元用作特色產品發展基金,由此促進了農村集體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要想確保農村集體經濟獲得較大的發展成就,應秉承著“因地制宜、環保至上”的原則確定項目類型,進而從源頭上提高經濟水平的同時控制好環境污染問題,這樣才能達到最佳集體經濟發展效果[2]。
2.3.1 股份制
在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的過程中應根據每個村落的實際發展情況建立適合的經濟改革體制。其中以股份制為最常見的經濟改革體制。通過實施股份制農村經濟改革機制,一方面,可充分調動農村居民的積極性,使其愿意配合黨組織及村干部的指揮改善生活條件。另一方面,在產業發展階段若農民也能享有一定的股份,將加快農村集體經濟改革速度。在實踐中,應及時收集股份所有人的建議,并對其進行思政教育,由此在了解項目詳情及國家政策的情況下保證股份制經濟改革機制的順利推進。
如山東省預計到2021年全面建成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山東省棗莊市在早些時候成立了該省份的第一個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并將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劃分為了1270個股權,總資產高達1.1億元,同時把其中獲得的60%利潤分給參股村民,進而完成經濟改革任務。截止到當前已有24個鄉村享受到了分紅政策的福利,總分紅資金為1362.3萬元。所以,股份制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2.3.2 公司制
公司制的推廣范圍比股份制略小一些。它主要是以一種聯合市場經濟運營體制而開發的一種新經濟發展模式,不但涉及到合伙制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而且還包含獨資企業。在其發展階段會對農村集體經濟帶來一定促進作用,并且能夠實現農村資源的合理配置。故而,各個農村地區也應根據現下發展現狀積極采用公司制增加集體經濟效益[3]。
在促進基層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時還需拓寬招商引資渠道,充分利用特色資源開發品牌項目,以便農村地區獲得更多產業支持,這樣才能有機會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比如部分地區因其占據著風景優美的地理優勢大肆發展旅游產業,進而推動了農村集體經濟的高效發展。因此,在基層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期間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充分開發閑置土地,并種植產量高、質量好的農作物或者開發其它特有項目,進而吸引更多投資商與其合作,由此最大程度上實現農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比如山東省膠州洋河鎮山相家村因其具有大量螢石礦井,故而促使魯佳機械企業為其投資200萬元,并且悅麗姿服裝企業也投資300萬元。該地區先后共有10余個招商引資項目在此落戶,為了確保投資方項目的順利開展,還開通了自來水系統,不但提高了當地村民的生活水平,而且還為基層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帶來了重要助力。
綜上所述,在發展基層農村集體經濟過程中,應對當前發展障礙予以重視,并從加強黨組織建設、創新發展方法、建立改革體制、重視招商引資等方面著手,以此改善基層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以便我國能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實現農村居民的高品質生活,進而在增加我國農村地區經濟實力的同時縮短城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