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培潔
在“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背景下,發展高職大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對我國經濟發展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要求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意見中指出,要在不同的學習階段,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可見勞動教育十分重要,是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職業院校更要適當開展勞動教育,通過工匠精神、勞動精神、勞模精神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勞動是人類才具有的特殊屬性,作為社會實踐活動,是指“人類通過有目的的活動改造自然對象并在這一活動中改造人自身的過程。”馬克思認為教育對兒童還有少年尤為重要,能夠讓他們在參與工作之前就能了解勞動的重要性,同時養成良好的勞動觀念,這一點和發展經濟有密切的聯系。可見勞動教育并不是簡單的指體力勞動,而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培養,它對學生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勞動技能水平都起著決定性作用。勞動教育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教育者應當通過勞動教育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勞動價值觀。
勞動價值觀是勞動者對勞動的根本看法,它直接決定著勞動者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的勞動價值觀不僅直接影響其大學階段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更關系到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的價值取向、就業傾向、社會責任等方面的精神特質。
大學生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有助于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勞動以及勞動的重要意義,可以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勞動實踐中去,以勞動為榮并且學會尊重勞動人民,懂得珍惜勞動成果。相反,勞動價值觀扭曲則會使學生喪失勞動精神,甚至不愿意為社會做貢獻、不尊重勞動人民,這對學生將來的擇業就業都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大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念大體上處于積極狀態,,同時也發現大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念中存在很多錯誤的思想,諸如:勞動本質認識不足、輕視體力勞動及體力勞動者、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缺失、創造性勞動意識缺乏等。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依然存在。
勞動教育無處不在,勞動價值觀的培養也應當從校內外統籌開展,滲透在學生家庭、學校、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家庭勞動教育處于基礎地位,在勞動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學生在家里可以積極分擔日常家務,如清潔衛生、整理日常用品、保持房屋整潔等等。通過這些家庭日常勞動實踐,使勞動成為學生日用而不覺的行為習慣,并掌握基本的勞動方法,從而促進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馬克思經典文獻有提出勞動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將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使專業教育和勞動教育相輔相成。我們應把勞動教育帶入課堂,作為高職院校,一方面,需要以實習實訓課重要的載體,開展方方面面的勞動教育。并在不同的課程中結合本專業學科的特點,恰當地融入勞動教育的內容,讓學生通過學習這一過程,體會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可以組織學生多參加校園勞動,如美化校園、宿舍和班級的日常整理等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以勞動為榮、熱愛勞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必須深入到實踐中去,既能檢驗學習到的實踐,同時也踐行了勞動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教導青年人要熱愛勞動,才能創造美好生活。我們應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一方面讓學生深入實踐基地,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參加勞動實踐,在實踐中檢驗所學技能;另一方面鼓舞學生積極參加志愿者活動,只有當學生真正深入到實踐中去,不怕吃苦、堅強奮斗,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中才會感受到勞動帶來的幸福感。
因此,在家庭教育、學校引導、社會實踐的培養路徑下,高職大學生將充分樹立良好的勞動價值觀念。這不僅對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有著重大的提升,同時還能對我國經濟發展起著深刻而長遠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