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博
(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吉林長春 130051)
多年來,為提高資金流動便利性,提升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我國不斷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彈性明顯增強,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也逐步增強,人民幣匯率基本實現雙向波動,進一步為資本項目可兌換提供了條件。目前,個人資本項目可兌換程度較低,成為資本項目開放的重點和難點。當前外部形勢嚴峻,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對各國經濟產生深遠影響,隨著我國推進復工復產成效顯現,以及各國對我國抗疫成果和經濟前景的肯定,我國國內市場將被看好,資本流入增加,國際收支平衡和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加,當前成為逐步開放個人資本項目的契機。同時,隨著國內居民個人財富增長,疏通合法的個人資金流動通道,滿足投資者多樣化的跨境投資以及風險管理需求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個人資本項目管理的基礎法規仍然是2006年、2007年出臺的《個人外匯管理辦法》以及《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文件明確了境內個人和境外個人允許開展的跨境資本交易項目,多年來,隨著資本項目可兌換不斷推進,相比其他資本項目交易,個人項下的跨境資本交易開放步伐較緩,可兌換程度較低,分為完全不可兌換項目和部分可兌換項目。
境外個人可按規定在境內進行直接投資,在遵守實需自用的原則下可購買境內商品房,可購買B股或者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國內金融市場,可作為擔保人參與外保內貸業務。境內個人在對外投資上,可在境外設立特殊目的公司,但是以融資為目的;在境外證券投資上,僅可參與境外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或通過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港股通、基金互認等渠道進行境外金融產品的買賣,同時對境內投資個人有適當性要求;可作為擔保人參與內保外貸業務,但履約時操作困難;符合要求的移民、繼承個人財產轉移。相比之下,個人跨境資本交易的資金流入渠道更暢通。
個人跨境對外投資合法途徑有限,使個人資金通過分拆購匯、地下錢莊等非法渠道或改變資金性質借道經常項目、借道企業境外投資等流出境外。多年來打擊個人外匯違規違法行為力度不斷加大,但違法行為屢禁不止,為達目的鋌而走險,使非法活動變得更為隱蔽。
為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形勢,近年來不斷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按照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有序、可控、逐步放開對個人資本項目跨境交易的限制,拓寬資金跨境流出渠道,有利于促進國際收支平衡,實現資本項目有序開放。
近十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飛快發展,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快速增長,2010年至2014年從萬元增長到2萬元,2015年至2019年又一個五年時間增長到3萬元。我國已經擁有大量具備境外投資資金條件的居民個人,財富增長使境內居民充分利用國內外金融市場優化資產配置、分散投資風險的需求增加,其中購買境外居住生活使用房產的剛性需求明顯增加,由于目前政策尚不允許,該部分資金通過其他非法渠道流出。
逐步放寬個人資本項目的匯兌限制,拓寬資金跨境流出渠道,促進個人資金合法跨境流動,將個人跨境資金數據顯性化,有利于打擊分拆購匯、攜帶現鈔、地下錢莊等非法活動,促進經濟金融健康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
近年依法查處各類外匯違法違規行為力度加大,成效顯著。個人項下跨境資金流動規模逐年下降,基本維持在較合理的水平,受年初新冠疫情影響,個人項下跨境資金流動規模進一步萎縮,以吉林省為例,截至8月末,跨境收支規模同比下降近兩成,其中跨境支出規模同比下降逾兩成。全球經濟受新冠疫情影響深遠,就業、旅游、留學等個人外匯業務需求將大幅縮減,個人項下跨境資金規模將保持較低水平,是個人資本項目開放試水的契機。
個人資本項目可兌換應該是在防范金融危機的前提下逐步放開的,遵循總量可控、風險可控的開放原則,進行有管理的個人資本項目可兌換。個人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基礎是要具備監測個人項下資金跨境流動數據系統,對跨境流出入規模進行監控,根據個人跨境資金規模和國際收支狀況,必要時放緩可兌換步伐或制定指導政策引導個人跨境資金有序流動,實現微觀監管和宏觀調控相結合的管理原則。
個人資金具有盲目跟從性、逐利性,并不具備機構的專業分析能力和判斷力,易導致投資熱或厭惡投資,都不利于個人資金的有序流動,違背資本項目開放的初衷。因此,個人資本項目應該按照先剛性需求、后彈性需求再知識密集型需求并綜合跨境資金規模因素的次序開放,即境內個人境外購房、財產轉移、境外投資、證券投資。
拓寬個人資金流動渠道,加大了非法資金流出的風險,因此亟需加強個人資金來源審查,豐富審查手段和方法,避免開放政策被非法資金利用。個人資金的審查難度大,利用公檢法、反洗錢等多部門形成的大數據提高資金審查實效,同時健全個人信用制度,實現個人工作、生活等全面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和查詢。以此為基礎,在資金匯出前開展盡職調查,對于大額資金交易(50萬元以上)進行向上或向下追溯,并進行個人資本項目專戶管理。
1.境內個人境外購房。以資金流出入均衡管理為思路,以實需自用為原則,允許境內個人享受與境外個人境內購房政策相同的待遇,實現雙向政策。即在境外工作、學習、生活時間超過一年的境內個人,可購買不超過一定限額(比如50萬美元)且符合實際需要的自住房產,每人及每戶只能購買1套境外房產。匯出時除資金來源審查外,提供境外工作、學習、生活證明,房產預售合同或能證明房產價值等材料,并以戶為單位進行每筆資金匯出登記,辦理該筆資金匯出時查詢以往匯出記錄。
2.境內個人移民財產轉移。現行法規對境內個人移民財產轉移的管理較為嚴格,需要提供申請人在境外的身份證明文件等。此項目開放可先放寬投資移民的管理,并進行資金來源等方面重點監管。境內個人在資金投資于目標移民國家之前無法取得境外身份,允許投資移民境內個人憑目標國政府批準的投資基金或商業項目等證明材料,辦理部分資金的匯出,在取得目標國移民機關確認材料之后,可匯出剩余資金。
3.境內個人境外投資。個人處于信息鏈下游,國內外復雜多變的政治經濟形勢難以把握,信息良莠難辨,投資難度大。初期應引導個人投資符合國家政策的項目,且明確投資個人的資質和投資規模,并進行登記管理,同時提出投資收益資金調回要求,對未有投資收益資金調回的個人不予再次投資資金匯出。
4.境內個人境外證券投資。世界經濟局勢風譎云詭,國際金融市場形勢變幻莫測,個人作為投資者,風險難以預測,為避免境內個人盲目跟風,保護境內投資者合法權力和利益,境內個人境外證券投資應最后開放。同時,增加境內合格機構投資者和互聯互通機制等所涉投資種類,簡化機構機制的操作流程,弱化機構機制的存在感,使境內與境外的互通更成熟、更緊密,為境內個人投資者提供豐富的、便利的境外證券投資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