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琨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
現在企業競爭日益激烈,僅僅依靠產品的售價和質量而獲得的利潤逐漸降低。企業轉而將目光放到成本中節約能源和增加能源利用率上,這也正符合低碳經濟部分要求。與以往相比,受低碳教育的影響,人們在挑選商品時也更注重商品生產的綠色環保,響應國家的低碳生活的號召。這種情況下,企業也需要從生態環境考慮降低能源的消耗,減少污染物和污染氣體的排放,向低碳企業進行轉型以謀求更加長遠的發展。企業轉型需要對在低碳背景下綠色成本的會計核算,結合市場影響和國家政策的支持以期得到最有利的生產經營方案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使企業的管理人員合理調配人員設備,到達降低企業成本,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在未來中占據最有利的市場。
企業的綠色成本可以按照成本產生的目的進行劃分有三種:預防成本、治理成本和損失成本。預防成本是企業為了防止企業污染的產生而投入的綠色成本。治理成本就是企業對環境已經造成污染,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進行治理。損失成本則是沒有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而導致企業出現的損失。這些都是企業向低碳企業的轉型而形成的有可能出現的損失,也是企業必須進行預估和預留的綠色成本。企業應該改變以往的成本觀念,樹立環保節約意識,積極引進環保設備,從而保證企業的長久發展。
低碳經濟是為了實現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共贏的經濟發展模式,要求盡最大可能減少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促進開發清潔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潮汐能等。創新技術或生產環保設備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要求企業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進行產業優化或轉型。減少對環境的二氧化碳或有毒氣體的排放。發展低碳經濟是企業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也將會在全球范圍內掀起改革風潮。低碳經濟下會刷下一大批落后企業,同時也會涌現許多先進企業,科學的企業綠色成本會計核算能幫助企業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有效發展。
二氧化碳排放過多導致全球范圍內氣溫升高出現溫室效應,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的環境問題。而導致這一切發生的是人類在能源的過度消耗量。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那將是一場無法阻止的滅頂之災。這種科學的預測使得人們開始發展推廣低碳生活來阻止或減緩全球變暖。
國家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從國策上支持實行低碳經濟。國家摒棄以前“先污染,后治理”的錯誤經濟發展模式,要求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要以低碳作為行事的核心,一切向低碳看齊。國家要求企業進行改革,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模式全面分析,改善不符合低碳經濟的產業,要求企業制定符合低碳經營的有關制度,最快實施并且落實到位。要求企業安裝相應的環保設備,對企業的排放物進行凈化處理才能流向環境。要求企業在生產中最大程度進行節能減排,降低對環境的影響,走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在低碳背景下,企業要想實現低碳經濟就要對碳的排放量進行準確地核算。在不斷地改進配套的環保凈化設備使核算的碳排放量達到國家的相關標準,才能達到減排的效果,在低碳經濟改革下生存和發展。
所以無論是生態環境的要求,還是國家政策的要求,又或者是企業本身發展的要求,企業綠色成本會計核算都是十分重要的。
(1)企業進行綠色成本會計核算能夠盡到自己的社會責任,也能積極響應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實行低碳經濟、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由此可見綠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所以企業一定要建立健全企業綠色成本會計核算的相應制度體系。對于工作人員做到有制度依照制度行事。安排專人對企業的碳排放做到實時把控,定時檢測。如果出現不合格的情況,專人應該及時上報對應設備的管理人員,及時排查生產中的問題,做到立即解決。管理人員能夠進行更好的管理。企業的管理人員能夠按照相關核算制度,對檢測到的數據做到心里有數,對于突發情況能夠及時找出原因,提高產品的生產率。
(2)企業也需要相關制度體系進行自我約束和自我保護。科學管理了核工作人員,提高了同行企業的競爭力。企業擁有了完善的制度體系才能讓生產經營有效運行。相應制度的建立并不是為了出事故追究到個人責任的分配,而是為了企業的工作人員在進行核算或者是監督工作時,有明確的制度體系告訴他們應該干什么,怎樣去干,而不是憑借感覺或熟悉度進行決斷,保證生產經營中出現問題能夠及時解決,提高工作效率。當前社會的發展要求有關部門和企業都應該重視生產過程中綠色成本的會計核算和低碳經濟的充分有效融合。
(3)政府有關部門需要對核算人員定期考察,對綠色成本核算制度以及核算結果進行監督。強化政府的職能,讓企業時時繃緊綠色成本核算的標準線,切勿觸碰政策高壓線。如果企業缺少核算人員,政府要做到及時安排指導作業,保證實時上緊低碳經濟落實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這根弦。
(1)外部的問題往往很容易被找到,要加強企業的綠色成本核算需要尋求企業自己內部的幫助。企業內部的環境時刻影響著企業綠色成本核算工作,在進行核算時要同相關的部門一起合作,核算出最準確的數值。在無法在外部發現問題的原因,就需要從內部排查找到問題的所在并且及時解決。
(2)企業的綠色成本核算更應該與實際的社會、環境等綜合起來統計研究分析,在這樣的基礎上能夠保證核算更加精準。這樣通過多方計算能夠最大程度提升綠色成本核算的能力,為企業作出更合理的核算。
有時候核算人員一時懈怠和疏忽就會導致核算結果不準確,讓企業進行自我監督。在企業進行核算時除了要建立建設完善的相關制度和積極與其他領域合作外,還要加強外部對內部的核算人員核算過程和核算結果的監督。政府需要建設相關的檢查監督部門,對企業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檢查綠色成本會計核算,對人員要進行考核上崗。對于沒有核算人員的企業嚴厲處罰。外部監督部門能夠有效促進企業完善綠色成本核算人員的安排,增強進展程度。外部的有關監督部門需要對企業的真實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在此之上檢查綠色成本核算的工作完成效果,分析完成程度是否屬實。
(1)現在市場中企業的數量十分龐大并且還在增加,政府部門要發揮管理和監督的職能,嚴格按照國家規定標準要求企業,運用相關的法律法規整治綠色成本核算安排不到位不完善的企業。對企業的核算內容認真檢驗,對于上報內容不真實或編造虛假數據的企業進行嚴肅處理;對于及時上報真實有效的數據的企業進行一定的獎勵。可以是金錢上的獎勵,也可以是相關政策和資源的相度有所傾斜。這樣獎懲分明的制度能夠刺激企業進行主動積極上報真實的綠色成本核算數據。企業能夠真實感受到國家在推行低碳經濟的決心。
(2)科學合理的監督也能促進企業綠色成本核算完成程度。會計的最后步驟便是披露。目前我國的綠色核算會計還不很成熟,完善的綠色會計體系并未建立,經常將經營成本混為綠色成本。在核算利潤上,可以要求企業將預防成本和治理成本添加到營業利潤額之前,將損失成本記到營業利潤額之后。企業的綠色成本會計核算的披露,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避免一些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不上報。可以鼓勵審計公司加大對人員的招收,對企業進行科學審計。
就我國當前的低碳經濟推行情況而言,實行時間較短,還沒有完善的相關綠色成本核算制度,缺乏專業人才和核算經驗,在進行企業碳排放的核算時容易出現錯誤,導致企業不能正常生產運行。企業的核算人員可以到借鑒國外企業怎么在低碳經濟環境下的綠色成本核算方法,結合自己所在企業的具體真實的情況作出相應的改善。對于適合自己企業的核算方式勤加練習,綜合其他領域進行精準核算。歐美和日本企業實行低碳經濟的時間較長,我國可以參考綠色成本會計核算的實踐情況,根據我國不同行業進行進行不同的環境成本管理籠統劃分,然后按照每個行業的特點,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準確環境管理成本的劃分。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的污染源。面對這種情況,我國應該不斷進行針對性研究,使企業綠色成本會計核算時更加準確和方便。
企業要想順應時代的發展和國家推行的低碳經濟需要對企業綠色成本會計核算。時刻關注低碳經濟和企業綠色成本在進行正常生產經營中能否有效融合,根據企業所面臨的真實發展狀況為企業提供發展指引和有利的生產經營方案,在未來的發展中占據有利優勢。本文就建立相應的綠色會計核算機制體系、加強與其他領域的合作、加強外部監督和獎懲機制提出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一些有關措施,希望能夠幫助到解決具體的低碳背景下的企業綠色成本核算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