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棉開
(江蘇蘇稅迅通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風險一般都存在于事務所本身和被審計單位涉及的財務信息中。依據相關實例中所提到的有關會計師事務所與被審計單位的相關聯系與審計風險得知,美國能源巨頭A公司在接受會計事務所審計時,選擇采用虛假的財務信息,以非法手段將公司財務管理部門整理出的經濟利潤虛構成對審計有力的利潤值,隱瞞在日常經營中因管理手段不當或財務管理部門因財務信息錯漏等原因堆積產生的內部債務和經濟損失,加之,接受相關審計工作的B信會計公司因接受A公司高額的審計服務費用,在審計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隱瞞A公司的真實財務狀況,而只限于展現A公司所呈現的被審計財務信息[1]。也正因如此,背負債務和經濟損失的A公司在經濟市場中仍占據高位,導致選擇A公司投資的投資者蒙受惡意欺騙,從而造成在A公司投入資金后,投資者自己的公司瀕臨破產的嚴重后果。諸如此類因蒙受審計假象而面臨破產的案列還有很多,而且屬于集中性發生案例,這也不得不引起大眾對審計的深思和關注,同時也為被審計單位和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風險敲響了警鐘。
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過程一般都處于封閉化狀態,將所有審計信息都歸類為秘密性信息,導致審計質量缺乏清晰的觀察角度,也讓審計結果缺乏可信度,對信息使用者來說,這屬于不利因素,同時這也會影響審計報告的客觀性和參考性。會計師事務所實行相關審計工作時,雖然仍會涉及到對審計質量的監督,但只是事務所內的監督機構對所內審計事務的監督,因而仍是處于封閉狀態。雖然說,封閉的審計狀態屬于傳統意義上的工作狀態,能夠保證審計工作的專業性和機密性,但這仍取決于信息使用者的態度,有使用者會認為封閉化的審計可減少成本開銷,也有使用者會認為實行封閉化的審計便讓自身處在不被選擇投資行列中,因此,如何選擇,如何規避審計風險需結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實行。
會計師事務所、信息使用者、被審計單位在審計過程中的利益關聯性較強,若三方利益失衡,便會出現審計風險,其中會計師事務所與被審計單位的利益關系更加密切,可能出現兩方可能為共同利益而與信息使用者對抗,進而喪失審計意義,增加審計風險。
證監會和證交所都存在監督職能,但審計的工作量非常龐大,因而難免會出現監督空白,而不能達到有效的監督檢查。而且被審計單位若無內控制度,或審計工作更偏向于封閉化,便會增加舞弊或錯誤出現。
會計師事務所在接受審計工作時,開展審計工作的基本條件便是保證審計過程的透明化,全程讓監督機構實行監督與管控職能。比如,會計師事務所在接受委托后,需對此次審計工作相關聯的人員和信息進行總結性分析,排除一切影響審計結果的關系和事項,并及時通知信息使用者,隨時與監督機構或被審計單位對接相關信息,滿足證監會和證交所的要求。大部分的審計過程透明化只是限于表面性信息公開,而對于隱秘性的機密信息則選擇保留,避免被審計單位的機密泄露[2]。會計師事務所在選擇將審計過程透明化后必然會涉及除審計服務費用以外的開支,因此需在費用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確保透明化開銷在會計師事務所承受范圍內。同樣的,在進行審計過程相關事宜的改進度上,需要對審計報告進行格式的非標準化,實現定制化,結合被審計單位和會計事務所的要求,制定審計報告。
會計師事務所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獨立的單位,在審計過程中出現的審計風險,不僅會讓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能力受到質疑,而且也會讓會計師事務所出現一定的經濟損失。會計師事務所不會因其他不確定因素而讓自身的經濟利益受到威脅,當然也不會因錯漏的其他工作而做出個人利益犧牲的事,因此在確定對審計風險的控制措施時,要先尋找三方的利益均衡點,保障各方的權益,以便開展相關財務審計工作。利益均衡點給予的首要措施便是先了解被審計單位,避免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與被審計單位高層管理員之間有密切關系,如近親關系等;同時在規避審計風險時,還需讓證監會和證交所對會計師事務所增加監督范圍,避免出現事務所更換,利益交接等情況,以保障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和事務所與信息使用者之間的利益關聯,使會計師事務所處于中立位置,脫離其他不相關因素的利益關聯,降低審計風險值。
會計師事務所開展財務審計工作時,首要確保的就是被審計單位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再來便是在審計期間不存在以非法手段影響審計結果的情況出現,最后便是對審計行業內外部的監管控制,以及內外部環境的優化度,以有效防范財務審計風險,提高財務信息的質量。在相關的審計工作中,會計師事務所必須先保證內部環境的“干凈度”,具有科學性和針對性的對審計行業內部環境進行大掃除,有效治理審計環境,并在適當時機時建立對審計行業內外部環境實行監督和控制機制的機構,如監管委員會等具有實效性的機構,或者可在會計師事務所內部設立專門的監管部門,且讓監管部門與會計事務所和政府部門隔離開來,使其變成獨立的機構,真正的對審計行業內外部環境實行監管和控制制度,以降低審計風險發生率。單獨設立的監管部門,必須具有懲戒和監督復核的職能,能夠實時反映審計行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審計時所涉及的財務信息真實性。會計師事務所堅決實行監管和控制制度,不僅可以緩解審計環境的緊張氛圍,還可提升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能力和審計質量,避免出現因審計環境導致的法律訴訟,降低審計風險。
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的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都與審計風險有聯系,若缺乏專業能力或職業道德行為存在詬病,都會增加審計風險,而這便不是被審計單位的責任,而僅僅是會計師事務所的責任。從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的執業經驗來講,與審計風險也有一定的聯系,執業經驗的長短與審計風險的大小有關。注冊會計師從在從事審計工作時所學到所聽聞所掌握的審計知識相較于從書本中,從各類案例中所汲取所吸收的知識更多,而也正是由于多年的執業經驗才讓審計工作變得更加嚴謹,存在審計風險的相關值更低。但是,一般注冊會計師在從事幾年審計工作后,可能會因審計工作的乏味性和密集的工作量而步入其他行業,而這對于審計行業是不容樂觀的。因而,為有效控制和防范審計風險,國家推行了很多政策,以控制審計風險為導向,激勵注冊會計師長久從事審計工作,進而增長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的執業經驗,督導注冊會計師了解執業經驗對審計風險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保證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自身利益的前提下,降低會計師事務所和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審計風險,打造良好的審計執業環境。
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的專業能力、職業道德、執業經驗都是影響審計工作的相關因素,其中專業能力的調節對其影響較大。由于我國審計人員的數量龐大,層次不一,因而會計師事務所在開展審計工作時會因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和工作態度等受到限制[3]。加之,會計師事務所本身就存在一些墨守成規的規定和工作性質,因而讓所內的注冊會計師逐漸養成了穩步求穩,不求發展的工作態度,進而導致審計工作質量下降,審計風險增大的現象。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必須從自身角度出發,改變固有的工作模式,鼓勵審計人員積極進取,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不斷提高工作積極性和專業能力,養成借助于審計經驗不斷充實自己,培養自己的實務操作能力,同時遵守職業道德,規范自身的行為,嚴格遵守注冊會計師的職業標準,增長執業經驗的同時,提高審計質量,減少審計風險。
會計師事務所在開展相關審計工作時,最首要的點便是充分了解委托方,也就是被審計單位的真實情況,嚴格規避悲劇發生。會計師事務所接受審計工作時,需嚴格考察委托方的高級管理層,調查管理層成員與審計人員的關系,其次,盡可能了解被審計單位詳細的業務狀況和財務狀況,搜集更多有利的審計證據,充分意識到被審計單位業務狀況引發的審計風險值,防患于未然。最后,需在監督機構的幫助下,對財務狀況不佳的被審計單位進行全方位的考核,仔細搜查是否存在負債或股份暗中轉移等問題,時刻提高警惕,以規避審計風險。
結合以上信息可得知,通過實行防范控制審計風險的手段充分了解被審計單位,將審計過程透明化,全面提升注冊會計師的綜合素質,可有效降低會計師事務所的財務審計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