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義麟
(江蘇中油天工機械有限公司(揚州中油天工機械有限公司))
在當前市場經濟中,企業間的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各個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因此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必須面面俱到,以降低經營管理風險為工作目標。充足的企業資金是保障企業正常運轉的基礎條件,一旦資金周轉出現問題,將影響企業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的開展,甚至威脅企業生存,因此企業要提升自身競爭力,必須重視經營資金問題,而稅務風險成本就是其中的關鍵所在[1]。企業稅務風險涉及到國家法律法規、稅務機關、稅務管理部門,把握正確的稅務風險控制時間,及掌控風險動向,能規避稅務法律法規變動給企業管理帶來的風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不斷變化,為適應經濟大環境,企業也要不斷調整自身經濟發展,這就要求稅務機關和企業在稅務管理中有新的作為,方能保持企業甲亢發展。因此,如何規避企業稅務成本風險這一問題擺在了廣大財務工作人員面前,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及相關文獻,就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關于稅務風險成本管理的一系列問題展開以下綜述。
通常來說,企業稅務風險是指企業涉稅行為因未能正確有效遵守稅法規定,可能給企業未來利益造成的損失,當然,這一靜態定義不能完全揭示稅務風險的本質,有學者認為稅務風險是指企業在遵守稅法過程中的實際表現與其應達到的標準之間存在一定差異,而這種差異的不確定性可能給企業帶來損失。企業稅務風險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企業經營行為適用法律不準確,沒有充分應用相關優惠政策,導致多繳納稅款,使企業承擔了不必要的稅收負擔,而另一方面就是企業納稅行為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出現少納稅或未納稅的情況,從而面臨補稅、加收滯納金以及罰款等風險,同時還有接受刑罰處罰及企業形象損害的風險[2]。
對于同一涉稅業務,納稅人與稅務機關存在不同的解讀,這是導致稅務風險發生的最直接因素,此外,納稅業務在相關的業務中也有一定主觀性,不同的稅務管理機關對稅收制度的理解存在差異,導致征稅方和和納稅方難以實現有效溝通,而企業風險也由此而生。
稅后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生產經營及管理過程中的最終目標,但稅收本身具有強制性,因此二者之間必然產生矛盾,在此過程中,企業追求稅務成本最小化這一動機就導致了企業與稅務機關間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此外,我國稅收執法環境處于不斷調整和變化的狀態下,而企業管理者和財務工作者對新的法律法規的理解存在局限,因此很難做到完全規避稅務風險,且這種風險隨著法律的不斷調整,還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持續的潛在影響。
企業在正常進行經營活動和財務核算活動中,稅務風險就已經產生于企業各項稅收行為中了,可以說企業的稅務風險是先于稅務履行責任行為發生的,因此掌握企業風險的預先性這一特征,建立起有效的稅務風控機制和時間管理,能夠對稅收法規變動情況進行掌握,進而使稅務風險降低[3]。
要在激烈的市場洪流中立足,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盈利水平,方能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成本和收入是決定企業盈利水平的兩大因素,而在收入變動不大時,要實現利潤最大化,就要不斷加強對成本的控制,維持企業現金流正常,保證企業各項生產經營活動順利開展,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稅務風險成本是企業成本費用的主要構成部分,且稅務風險成本的增加與否直接決定了企業整體成本控制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對財務管理措施進行落實中,必須加強稅務風險成本控制,給予其足夠的重視,為進一步提升企業盈利水平提供有利條件。
目前我國公司組建形式主要有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兩種,股東是公司建立和運營的重要參與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企業良好運作和經營,既是股東充分發揮決策能力的表現,也是其獲得財富價值的關鍵所在。在分析企業經營狀況時,可了解到稅務風險成本對企業運營狀況有重要的影響,若能對財務工作進行針對性管理,不斷提升控制稅務風險成本低的能力,降低和規避稅務風險的發生,則能確保企業的良性發展和運作,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盈利價值,而股東獲取的財富回報也將進一步提升。
目前,我國仍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在企業財務風險問題上缺乏足夠的認識與重視,這一現象在中小型企業中尤為常見,其領導者和管理層將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擴大收入,增加企業利潤上,而忽視了成本控制,部分企業雖然有意識的對成本進行控制,但并未意識到稅務風險成本是企業成本費用的重要構成部分,因此對該項工作并未給予足夠的重視,或是明知稅務風險可能導致企業運營成本的增加,而不愿意增加對管理工作的人力和物力投入。這樣片面追求增收不重視成本節約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可能還會導致企業利潤只減不增。
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決定了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質量,我國目前很多企業的財務人員工作模式還停留在傳統算賬對賬的階段,對稅務風險成本的理解不足,或是在頻繁變動的稅收法律法規中難以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工作模式,摸不清工作發展方向,導致工作效率低下。此外,部分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高,不注重自身工作能力的培養,使工作差錯頻繁發生,增加了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風險。所謂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員工在稅務工作中的任何差錯,都可能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因此不斷提升財務人員專業素質是規避稅務風險的重要舉措。
會計核算制度完善程度與企業面臨的稅務風險高低呈正比。就中小型企業來說,多有數人合伙或個人投資,管理費用較低,投資人通常有一定購銷渠道和生產經營經驗,相較于同行業大中型企業來講,其利潤率相對更高,而小部分企業為了提升收入,不惜觸碰紅線,做出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其通常會在會計核算上大做文章,部分企業賬本設立不全、部分企業雖然設立了賬簿,但未能及時向稅務機關備案,而部分企業設立賬外賬,通過這些方式來推卸納稅責任將帶來補繳稅金、滯納金、罰款甚至刑罰處罰的風險。
納稅籌劃是指納稅人為減輕稅負,實現涉稅零風險目的,在合法范圍內,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投資和交易等活動進行提前安排的過程,但部分企業對這一概念的認識不足,甚至將其與違法的偷稅漏稅行為聯系在一起,因此沒有進行稅收籌劃和籌劃不合理。
企業在進行稅務管理時,需要全面分析企業內部存在的稅務風險,明確企業運營過程中現存或可能存在的稅務風險因素,在解決這些問題時,也要控制好資金成本的投入。就實際來說,當企業遭遇稅務危機,會為企業成本投資帶來壓力,而稅務風險作為企業整體風險的組成部分,自然需要承擔一定的資金壓力,企業在面臨稅務危機時需要具有強大的承擔資本輸出能力,而在此時對稅務風險精準成本的預算有利于評估企業整體損失程度。
財務人員工作能力的提升對降低企業稅務風險成本有重要價值,因此企業要降低稅務風險成本首先應當加強相關人員工作能力的培養,在信息化時代下,確保每位工作人員具有信息化工作能力,使其適應稅務工作的信息化發展,其次,在每次稅法進行調整時需要及時召集相關人員展開分析,在完全掌握新法規的基礎上制定出更加有利于企業規避稅務風險的相關制度。此外,有條件的企業可為相關人員定期展開培訓,不斷增強其工作能力和專業水準,使其更好為稅務工作服務。
當前,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和財務會計制度基本完善,稅收制度也趨于健全,但財務會計及稅收發揮之間差異較大,為了降低財務風險成本,財務工作人員需要掌握二者之間的差異,最大程度上做到正確納稅,當然,這一客觀要求需要由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來體現,也就是說,企業要致力于自身管理水平與風險提示的不斷提升,在對傳統內容手段完全掌握的情況下,充分利用現代化知識技術,建立起便于控制和可操作性強的內部財務報告組織信息系統。
企業在稅務風險管理過程中,管理人員需要具備靈敏的觀察力及對財務危機的預警能力。在稅務管理工作中,要降低企業面臨的稅務風險,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十分必要,在風險發生前即意識到其發展方向,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使風險降至最低,為此,企業要增強前期投入,建立一套符合企業發展的風險預警機制,為企業抵御風險提供有利條件。此外,在納稅義務發生前,企業要對其經營全過程進行整體審閱與策劃,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企業稅務零風險。
稅務風險成本管理在企業財務管理中有重要價值,企業應重視稅收籌劃,合理規避稅務風險,為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