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東輝 劉永紅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
高職院校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通過將近四十年的優勝劣汰,已經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遍地開花,為各個區域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在我國經濟發展奮斗史上留下光輝一筆。目前,我國經濟呈現失衡態勢,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各不相同,這也就導致不同地區民營企業的人才需求各不相同。各地區高職院校必須因材施教,以院校所在地民營經濟發展狀況為基礎開展人才培養課程。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存在以下三個方面認知誤差。
高職院校教育并不次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更加不同于專科教育,正是因為許多高職院校存在人才培養方向上的認識誤差,導致國內很多高職院校以普高教育形式進行人才培養,完全沒有考慮當地民營企業的人才需求,也沒有很好的結合院校本身的辦學特色,直接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此外,在各地高職院校“考證”風氣泛濫,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財力去考取各種與專業無關的技能證書,導致無法對自身發展方向和人生目標進行科學定位。
各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人才素質和地區民營企業的高度對接。因此,高職院校在進行專業課程設計時需要融入本地民因企業發展特色和院校辦學特點,合理確定專業課程主干,有目標的培養學生專業技能,萬萬不可盲目參照其他院校的辦學模式。在開展人才培養課程是,老師要注意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要把課堂傳授的理論知識與當地民營企業需求結合,可以組織學生去當地民營企業進行崗位實踐,真正的實現專業技能人才精準培養。
中華民族具有優良傳統美德,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必須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記于心。院校方面必須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單方面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無法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具有良好到的職業品格和道德修養的人才能更好的服務企業,乃至造福社會。優秀的高職人才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需要高水準的專業技能水平,需要健康完善的到的品格,需要具有高度工匠精神,誠實守信,這需要高職院校教師將品德教育提升日程。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民營企業具有獨特優勢,已經得到各界關注,并且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強大動力源之一。同時,民營企業也是解決國民就業難問題的重要切入點,是緩解我國勞動力市場供給過剩的關鍵所在。民營企業很好的實現貧富均衡,一定程度的增加低收入人群的合法收入,促進我國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就目前全國范圍內民營經濟發展狀況來看,區域經濟發展態勢良好的地區往往民營企業規模較大,數量較多。快速實現我國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國民經濟持續高速高發展離不開地區民營經濟發展,其對于保持經濟發展活力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民營經濟的發展,能有力推動中國文化和社會的進步。民營經濟是優秀企業家的試煉場,善于創新、敢于挑戰、勇于拼搏、愈戰愈勇是民營企業競爭市場對高素質人才提出的要求,也是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取代勝利的必備要素。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步入中高速穩健發展階段,作為重要成員的民營企業各方面問題逐漸凸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民營企業內部體制發展不完善,造成這類問題的最根原因在于國家相關部門制定的相關措施和方針政策百分百的落到實地。為了促進民營企業快速發展,完善我國國民經濟體系,相關政府部門眾多政策來積極鼓勵、引領各地區民營企業擁有更好的發展,但是在企業產權、市場競爭公正性、企業生產使用要素公平等方面沒能給予相應支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各地區行業生產比較優勢存在較大差異,因而在企業生產產品、提供服務、工作和管理模式上各有不同,而相關部門在制定政策是沒能清楚的掌握當地民營企業發展狀況和切實需求,導致政策不能高效落實,或者無法落實。甚至在同一部門公布的先后政策在某些方面相互沖突。
(2)國際競爭環境日益惡化。我國作為世界經濟大國,國內經濟發展會受到市場環境影響,國內民營企業的發展也不例外。世界各國經濟逐漸回暖,同時各種反全球化思想出現,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針對一些主營進出口貿易的民營企業。民營企業一般規模較小,不同于大型上市公司和政府管轄下的國有控股企業,民營企業融資困難問題一直為得到有效解決,其大大增加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而破產的風險,不利于企業在逐漸惡化的國際市場環境中穩健發展。
(3)為了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我國逐漸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經濟發展,從高速向高質的轉變需要對經濟產業結構、消費市場供求進行改革。這對民營企業是巨大的挑戰。優化行業經濟產業結構的本質就是推陳出新,內部體制落后、收益不樂觀、發展進步困難的民營企業無法繼續生存;而那些發展態勢良好、內部機制先進、企業氛圍活潑的優質民營企業需要加速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不少民營企業不具持續努力、不斷發展的先進理念,在多年經營和拼搏后,企業實現一定規模和收益,并且滿足當下,不再追求更高水平的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再進步就是倒退,終有一天會被淘汰。
(4)目前,我國很大一部分的民營企業運營建立在家族血緣上,十分不利于企業產權劃分,及先進管理理念和人才的引進,對民因企業發展造成巨大阻礙,限制企業發揮創新思維。專業技術人才和高素質管理人才的缺失為民營企業帶來諸多困難,特別是在企業資金發展、市場業務開拓方面。
民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引入高素質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能人才,需要建立科學的產權劃分制度和高效的運營管理模式,需要優秀人才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增強企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更加優質的服務和產品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乃至加速企業走出國門,在該行業的國際競爭市場上爭取發展資源。
高職院校則是為企業實現發展目標提供相應人才的關鍵,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特點和民營企業人才需求,制定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我校的市場營銷、建筑裝潢設計等相關專業正是在此背景下,與柳州本地的大型家居企業---柳州家居建材博覽中心有限公司合作,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特點,開展高職院校服務民營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探索。
就全國范圍內的民營企業人才需求來看,高素質的綜合應用人才需求最為旺盛,同時高職院校沒能重視該類人才的培養,造成高素質綜合運用人才供需缺口逐漸擴大。新時代選擇出的民營企業具有相當的優勢和活力,高職院校必須借鑒當下先進的教育理念,形成與時俱進的人才培養思維,重點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知識實際運用能力。互聯網技術加大民營企業對信息的依賴,擁有可靠高效的信息來源,能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快速分析整理,總結出當下市場現狀和企業發展狀況,以幫助制定下一步發展目標和具體實行計劃是企業實現發展的重點。所以,高職院校的綜合素質人才培養需要將資源分配到該能力的鍛煉上。此外,院校的人才培養要以市場需要為出發點,實現企業和人才的互相選擇。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必須重視理論實踐結合,基于人擦市場需求來實現教學創新。要積極爭取社會其他可利用資源,學校可以與相關民營企業交流合作,安排具有豐富工作經驗和專業技能過硬的企業工作人員對學生進行實踐指導,和相關企業進行合作,企業為學校提供實踐教學機會,學校為企業提供充足的優質人才資源;可以和相關院校開展定期的學習交流,舉辦專業技能比賽,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在開展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適當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布置具有實踐操作的學習任務,幫助學生實現理論知識的應用。
高職院校作為地方民營經濟挖掘人才的重要來源,承擔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任。因此,需要校方明確人才培養目標,重視專業技能人才和高素質綜合運用人才的培養,充分利用社會和政府各方面資源,將專業知識教學和企業實踐結合,保證人才素質符合民營企業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