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概述近五年我國主題出版從重點出版物的數量到響應度分析,總結歸納重點出版物的頂層設計、內容特點、技術特征和價值體現,并對未來選題策劃提出建議。
【關? 鍵? 詞】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分析
【作者單位】陳紅梅,兵器工業出版社。
【中圖分類號】G239.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01.004
主題出版的指導思想最早貫穿于中宣部1992年組織的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活動中的“一本好書”的評選,從此主題出版開始產生和發展。新聞出版總署于2003年正式啟動主題出版工程,主題出版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出版社積極配合黨和國家的整體工作,積極規劃、勇于擔當,履行主題出版主責,尤其是在過去的五年里,更加突出了主題出版的地位和作用。在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指導下,不斷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詮釋,圍繞 “一帶一路”倡議、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暨紅軍長征勝利80 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重大主題、重大活動,主動策劃、精心組織,出版了大批精品力作,進一步彰顯了主題出版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呼應黨和國家的宣傳大局,營造了強大的輿論氛圍。
一、近五年主題出版概述
1.總體情況
近五年主題出版進入平穩發展期,出版精品化、高質量發展的主線日益明顯。據中國版本圖書館統計,主題出版申報選題數量在2015年達到頂峰后趨于平緩,2003年有489種,2006年有734種,2012年有1608種, 2015年有4750種,2016年有2345種, 2019年有2800種。近五年,評選出的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保持在80—125個。2015年,有100種圖書和25種音像電子出版物;2016年,有96種圖書和24種音像電子出版物;2017年,有77種圖書和20種音像電子出版物;2018年,有69種圖書和12種音像電子出版物;2019年,有77種圖書和13種音像電子出版物。
2.主題概覽
圍繞國家重大主題,做好主題出版工作,是出版傳播正能量、唱響主旋律、把握服從大局、服務人民的重要抓手和工作手段,也是出版工作者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光榮崇高的歷史使命。以下為近五年主題出版的重大主題。
2015年,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宣傳,深入宣傳詮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國夢”的學習宣傳教育,紀念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紀念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
2016年,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經濟發展新常態和結構性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暨紅軍長征勝利80 周年。
2017年,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黨的十九大,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宣傳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紀念建軍90周年。
2018年,闡述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改革開放40周年。
2019年,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央精神和重大決策部署,中華文化影響力提升,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二、選題分析
國家的需要就是出版業重點關注的對象。主題出版的選題聚焦價值引領,突出思想主題,出版內容豐富,服務社會和受眾,注重實際需要,優先選擇最重要、最切合和最需要的主題;注重內容挖掘,優先選擇注重話語表達、高質量和原創性讀物。
1.整體數量分析
近五年,主題出版重點選題申報數量在1400—1900種,但是確定的數量呈下降趨勢,通過的比例也是逐年降低。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國家對主題出版物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出版精品化、高質量發展的主線日益明顯;另一方面,黨的十九大于2017年勝利召開,在這重要時間背景下,黨和國家要求出版業以更高的標準繼續努力做精做強主題出版,使之具有更大的社會影響力,主題出版迎來一個新階段。
2.主題集中度分析
主題出版主要圍繞黨和國家的重大題材、重大活動、重大事件、重大理論等主題。以紀念整數年份的重大歷史時刻為例,從近五年的主題可以看出,確定的重點出版物很好地響應了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鞏固黨的政治輿論導向,以更好的服務提供思想引導和精神支持,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例如,2015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在當年的100種重點圖書選題中,紀念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的選題占了19種,占比19%;201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有關長征的重點選題在當年的96種重點圖書選題中占了17種,占比18%;2017年是建軍90周年,有關建軍和軍事方面的重點選題在當年的77種重點選題中占了16種,占比21%;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與改革開放有關的重點選題在當年的69種重點選題中占了23種,占比達到33%;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與之相關的重點選題在當年的77種重點選題中占了19種,占比達到25%。
三、選題特點
隨著出版界對主題出版意義的理解愈加深入,重視程度愈加提高,投入力度也不斷加大,這體現在主題出版的頂層設計、政策引導、內容形式、創作風格上都有了創新發展。
1.頂層設計促進良性循環
自2013年以來,主題出版重點選題的策劃呈現從“基層研究—自下而上”向“頂層規劃—自上而下”轉變趨勢, 并且這種上游設計、基層著陸的方式越來越清晰和完善。特別是近五年以來,國家以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評選為抓手,不斷強化對主題出版工作的規劃和引導,將主題出版活動推向高潮。
一是國家鼓勵出版社積極規劃和申報圍繞黨和國家紀念性的重大活動的出版主題,由原來提前幾個月到提前1年甚至5年申報,為出版社及早謀劃留足時間;二是在“十三五”出版規劃中的11個子規劃中,把主題出版規劃列為第一個,顯示主題出版的重要地位;三是支持入選的重點選題在各種基金申報、宣傳報道、展覽和展銷的優先權力,比如開展“主題出版”專題展銷等;四是選定的重點選題不占當年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的申報名額,從“事先補助”轉為“事后補助”。通過這些頂層設計和措施引導,出版單位加強編輯策劃力量,及早謀劃、統籌組織,制定一系列選題計劃和中長期出版規劃,形成了儲備策劃、計劃規劃、編輯出版和宣傳推廣的主題出版良性滾動機制。
2.圍繞主題豐富策劃題材內容
(1)緊扣時代主題。主題出版順應時代發展,重點關注黨和國家的核心思想和重大工作,把握時代熱點,持續回應時代關切。如人民出版社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學習出版社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重慶出版集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研究叢書》,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的《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這些重點出版物準確詮釋了當代主題的重要性、科學內涵、精神背景和實際要求,引領輿論導向,為黨和人民繼續前進提供強大精神激勵。
(2)傳播主旋律。這類主題出版面向最廣泛大眾弘揚傳統文化,傳播新時代精神,精選內容,從中國夢到探索新思路新策略,從中國共產黨歷史到中國優秀文化的優良傳統,從闡釋理論到新時代新故事等,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弘揚主旋律,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如《鄧小平傳》《紅軍長征史》《理論熱點面對面》《綠色奇跡塞罕壩》等。《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總結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要演講、文章和談話中引用的古籍和經典句,很好地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家國情懷、做人風骨、做事風格、治學態度、治國理念,生動闡釋了社會主旋律。河南文藝出版社的《歌聲里的中國》圍繞新中國成立前后的重要歷史事件,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70首,配以圖片、創作背景、詞曲作者,全面展示新中國發展歷史。
(3)記錄人民故事。這類主題出版立足自身特點,以民生為主線,用小角度去展示大時代的發展變化,以個人視野講述百姓身邊和自己的大故事。山東畫報出版社用積累20多年的老照片資源,通過歷史的回望、歷史與現實的對照、歷史對現實的價值意義,切入主題出版,策劃推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中國時刻:40年400個難忘的瞬間》,在國家宣傳層面與市場反應層面引起廣泛關注,形成良好的口碑。
(4)傳播科技知識。基于主題出版的特殊性和優勢,部分出版社通過選擇反映我國近年來在國防、工業、技術等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響應主題、傳播科技知識。以交通或者科技見長的出版社策劃高鐵、高鐵隧道、大型客機、航空航天、船舶等相關選題,中國鐵道出版社的《中國高速鐵路隧道》,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的《大國之翼——C919大型客機研制團隊采訪報告》,人民出版社的《大國起航——中國船舶工業戰略大轉折紀實》,人民郵電出版社的《智聯天下:移動通信改變中國》等。
(5)記載社會發展。這類選題宏觀層面縱向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的光輝歷程及其成就;中觀層面展示地方性、區域性發展成就,反映行業和領域內的豐碩成果;微觀層面通過文學、藝術、口述、普通人生活等視角記載社會發展。如山東人民出版社的《庫爾班大叔和他的子孫們》《家庭博物館里的中國——我家七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上海的創新引領:從老工業基地邁向全球城市(1949—2019)》,青島出版社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七卷),浙江古籍出版社的《鄉土中國變遷實錄:一家人的70年》,江西美術出版社的《共和國畫卷上的紅色經典》等。
3.表達方式緊跟技術發展
(1)融合發展創新傳播新模式。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融媒體出版成為出版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集知識性、生動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科技賦能的主題出版物擁有更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越來越多的出版單位也積極創新,探索一次采集內容、開發各種形式產品、綜合媒體渠道傳播的新模式。在時政主題出版圖書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一書中首次實現了掃描二維碼聽相關的音頻內容。《新中國發展面對面》采用二維與三維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的偉大歷程和輝煌成就,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上海人民出版社推進的重點主題出版物——《這就是中國》《詩書畫》紙電產品一體化原創項目,不僅與東方衛視推出全新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文化賞析類節目《詩書畫》,還通過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形態和新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呈現給更多讀者和觀眾。
(2)5G技術助力沉浸式體驗。5G 的到來為主題出版指明了技術實現新方向,出版單位可充分了解讀者的閱讀需要和行為,并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VR、AR、超高清影視等技術讓內容生產和消費形成良性互動,以人工智能化形式出版,使讀者體驗集視覺、聽覺和觸覺為一體的身臨其境感受。人民出版社在2017年將AR應用于電視圖書中,如《第一課》《朗讀者》《經典詠流傳》《謝謝了,我的家》等,讀者下載“人文AR”,掃描圖書中的圖片,就能看到電視片段,還能看到一系列精彩的視頻和文字。
4.選題內涵體現社會價值
(1)確保政治導向。主題出版物的方向是其生命線,作為唱響主旋律和傳播正能量的代表性作品,主題出版始終強調正確的方向,堅持正確的輿論方向、政治方向和價值觀方向。利用出版物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播黨的理論和思想,闡述中國價值觀、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描繪當代精神地圖;通過主題清晰、內容豐富、極具吸引力的圖書,推動時代主旋律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為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營造良好的氛圍。
(2)推動文化自信。主題出版是彰顯文化自信的重要著力點,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也承擔著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使命。主題出版深入講述了中國的歷史淵源,拓展了脈絡,順應了發展趨勢,著重建立具有中國傳統和特色的思想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使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傳統美德及人文思想進一步深化;記載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文明的積累,通過再加工、再整理、再提煉,開展文化建設工作,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3)豐富人民美好生活。人民對美好生活有很多方面的需要,其中,精神文化需求自始至終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主題出版滿足了人民包括閱讀等在內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構建國家意識形態的重要工具。主題出版在中國民族的偉大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堅持正確的思想站位,引導輿論和價值觀方向,并加強政治方向和政策性內容把關,加強把關作品整體基調、格調、品位,想人民群眾所想,打造滿足國家需要、大眾需求的主題出版作品,做出更多有理想、有溫度的主題出版精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4)實現教育功能。主題出版是傳播正確價值觀、發揮教育作用、有效唱響主旋律的重要手段。出版業要為社會文明進步提供知識保障和精神食糧,讓讀者通過閱讀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例如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70 周年,國家不但確定重點出版物選題120種,還從以往出版的優秀抗戰題材圖書中,精選《小兵張嘎》《雞毛信》《新兒女英雄傳》《敵后武工隊》等“百種經典抗戰圖書”,集中組織出版重印再上市,有效烘托了紀念的熱烈氛圍。這不僅使愛國主義宣傳教育深入人心,還很好地滿足了廣大讀者的閱讀需求。
(5)倡導出版職業精神。高揚出版工匠精神,大力倡導原創出版,給“慢工出細活”留足時間,精心推敲。如提前幾年策劃、精心組織編寫的《中國抗日戰爭史簡明讀本》《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海洋強國戰略》等圖書書,王樹增用7年時間創作的《抗日戰爭》,歷時8年出版、共150卷208分冊的“當代中國”叢書,這些出版物不但體現了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和當代中國人的精彩生活,還體現了精益求精、品質至上的工匠精神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職業精神。
5.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
主題出版通過關注圍繞黨和國家改革發展的總體形勢、時代主題,形成一系列內容精彩且市場成功的作品,不僅圍繞中心、大局、使命等總體形勢,而且切實滿足人民的閱讀需求,將意義和可讀性相結合,贏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如《中國時刻:40年400個難忘的瞬間》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發行約1100萬套;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選題,銷售量超過5000萬冊的《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超過百萬冊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理論熱點面對面》發行總量已達2500萬冊,成為新時期發行紀錄最高的單冊圖書。
四、選題策劃建議
1.挖掘主題內涵
主題出版是國家出版意愿的具體表現,布局和導向意識十分強烈,基本任務是解讀黨和國家的重要政策和部署重要工作。要想使新中國的故事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故事得以生動講述,要有鮮明和感染力強的主題以及豐富的內涵,唯有如此才能深入宣傳闡釋重大理論、核心思想,充分真實展現立體全面的中國。
2.策劃未雨綢繆
只有提前策劃,主題出版才能以更加敏銳的視角、更加深刻的思想認識、更加靈活生動的表現形式推出經典作品。出版社應集中精兵強將,加強選題的策劃與組織,抓好重大時間節點,密布精耕主題出版,編輯要在黨和國家重大會議、活動、事件和節慶日到來前早日動手,策劃選題,約請作者。一些題材和規模宏大的主題,因為整體把控難度大,寫作周期長,需要更早的策劃和更細致的出版準備。如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2022年是建軍95周年、鄧小平南方講話30年,這些主題都需要出版社提前策劃。
3.以人民為中心
主題出版選題要以人民為中心,記錄書寫人民,滿足人民需要,也要“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更要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講好故事。出版社要堅定地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方針,在當代大背景下選擇人民的、時代的觀點,以人民普遍關注的熱點為主,優化選題類型,優選作者資源,注重表達真實情感,側重生活實際,努力做到貼近、感染、感動讀者,把重大主題變成人民需要的、社會歡迎的出版主流。
4.做“智”出版
無論是5G還是AI,或是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出版的邊界都在進一步擴大。在技術引領下,“知識圖譜”“大數據平臺”“人工智能”等智慧出版手段,提供千人千面的服務將從夢想照進現實。主題出版作為出版的領頭羊,要聚焦內容和用戶,應用新技術創新出版產品形態,可選取一些富有情節或目標性強的圖書內容進行二度挖掘,更好地滿足個性化、網絡化的閱讀需求和傳播方式,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
5.不斷創新
創新是出版的靈魂。出版社要深刻認識“互聯網+”時代的競爭趨勢,運用創新的思維,創新主題出版的內容表現形式,以實現理論和傳統文化的轉化,用精益求精的態度提升主題出版選題的精準度。
|參考文獻|
[1]潘啟雯. 朝花夕拾品味十二屆好書風景 [N].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05-29.
[2]李建紅. 2013——2017年主題出版的選題特點、矛盾及對策[J]. 出版科學, 2018(1):33-37.
[3]曾輝. 中國新時代的主題出版戰略[J]. 出版參考,2018(6):37-40.
[4]劉彥彩. 探析十八大以來主題出版新特點[J]. 傳媒論壇, 2018(8):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