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區正式成立。圍繞“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建設要求,研究融媒體視域下雄安新區的對外傳播策略迫在眉睫。文章以融媒體視域下的雄安新區對外傳播新模式為著眼點,開展雄安新區對外傳播的內容分析研究,以期通過相應的策略,提煉“雄安價值”,探索“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對外宣傳之路。
【關? 鍵? 詞】融媒體;雄安新區;對外傳播策略
【作者單位】劉冰,燕山大學期刊社。
【基金項目】2019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融媒體視域下雄安新區全球形象傳播策略研究”(2019040503002)。
【中圖分類號】G20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01.011
作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雄安新區頂層設計的高點定位決定了它的特殊性與代表性。雄安新區的建設及成長過程是中國經驗、中國價值和中國智慧的集中體現,對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此過程中,傳統主流媒體應該發揮應有的作用,以自媒體為平臺,將多層面、多視野、多維度的智能化網絡融為一體的融媒體,更應該發揮主導作用[1]。文章致力于融媒體視域下雄安新區的對外傳播策略研究,以期為雄安打造擁有國際視野、符合世界標準的城市新名片,為京津冀發展為世界級城市群破局,也為貢獻先進理念智慧的中國發聲。
一、獨辟蹊徑:雄安新區融媒體建設的對外傳播新模式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區正式成立。建立伊始,雄安新區就非常重視對外宣傳,積極推動媒體融合工作,并且走出了一條從建立政務微信到成立雄安媒體中心(中央廚房)的對外傳播新路子。雄安新區融媒體建設的對外傳播模式具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以政務微信“雄安發布”為起點優先布局網絡宣傳
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可見,通過手機上網獲取外部資訊已經成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習慣。順應這一潮流,雄安新區在構建城市宣傳網絡時,獨樹一幟地先行落子政務微信“雄安發布”[2]。
2017年6月29日,由雄安新區與河北日報報業集團聯合出品的“雄安發布”正式推送了第一則消息《您好,我是雄安發布!》。“雄安發布”藍綠相間的公眾號圖標配色呼應著雄安新區藍綠交織與生態優先的定位,保持著每天至少一次的推送,成為雄安新區的積極代言人。在雄安新區建立初期,“雄安發布”作為雄安新區唯一的官方發布平臺,深入宣傳了雄安新區的發展理念、規劃設計和建設進展等內容;及時公布了當地人關心的征地、就業、醫療和教育等民生問題;多方展示了雄安新區優越的地理、文化和民俗風采,塑造了鮮明的雄安人形象,引發認同。可以說,“雄安發布”為雄安新區建設提供了強大的輿論支持,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力。
2.借力人民日報社開啟雄安媒體中心(中央廚房)試運營
2017年9月4日,人民日報社支持籌建的雄安媒體中心(中央廚房)試運行。這是以互聯網傳播為主導,以點帶面、協同發力,創建輿論引導機制的一次有效嘗試。雄安媒體中心(中央廚房)下設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同時,將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與政務信息、生活資訊和百姓民生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城市建設過程中市民主動參與的可能性,使一對一的精準化服務成為可能,大大提高了受眾的滿意度,實現了資源共享、平臺共用、創意共生和成果共推,成為雄安新區宣傳的央媒主陣地。
雄安新區文化傳媒平臺建設,既是新區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推進新區建設的強有力輿論保障。而《人民日報》作為黨中央機關報,其新聞報道客觀性強、影響力大、權威性高,受到社會的贊譽與信任。在《人民日報》的支持下,雄安新區的聲音得以傳播得更遠、更廣。媒體中心(中央廚房)的成立有利于提升雄安新區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助推雄安新區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從而為雄安建設匯聚起強大的后備力量。
3.全面構建媒體融合雄安模式,對外傳達新區聲音
2018年1月16日,人民日報社與雄安新區管委會共建的雄安媒體中心(中央廚房)正式揭牌運營,“雄安天下”客戶端和人民雄安網也正式上線。2018年2月6日,中國雄安新區官網中國雄安中英文版正式上線。
“雄安天下”是雄安新區的官方客戶端,通過《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融合機制,其內容直通全國黨媒信息公眾平臺。由人民網建設的人民雄安網兼具內容傳播與服務功能,除中文版外,人民雄安網同時推出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德語、日語、韓語、阿拉伯語和葡萄牙語9個語種版本,并在各大海外社交平臺上開通雄安賬號,向全球同步推送,微博、微信也同時上線。中國雄安網是由新華社承辦的官網,有中英文兩版。《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社傳媒業三大巨頭對雄安宣傳的合力推動,表明了國家層面對雄安新區對外傳播的高度重視。這些新媒體的出現也標志著雄安新區自此有了對外宣傳的權威渠道,開啟了媒體深度融合的雄安傳播模式。
二、高點定位:雄安新區對外傳播的內容分析研究
雄安新區頂層設計的高點定位使其承擔著與生俱來的對外宣傳使命。通過梳理雄安新區主要融媒體的發文內容,我們可以發現,圍繞雄安新區的建設愿景,雄安融媒體在新區對外傳播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千年大計:戰略選擇,中國樣本
雄安新區是中央為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雄安新區融媒體重點關注新區誕生以來的重要時刻,全方位展示了雄安的戰略地位。除此之外,雄安新區融媒體重點分析了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獨特性,突出雄安新區在產業布局、地理區位和生態資源等方面的優勢與條件,促使雄安新區依托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產業體系,走功能疏解“輸血型”路徑與自我成長“造血型”路徑并重的雙引擎發展模式[3]。
2.雄安新聞:權威發布,瞭望高地
根據雄安新區建設目標與規劃,新區融媒體堅持“消息總匯、民生前沿”的定位,站在全局高度發布了一系列權威消息,及時展示了雄安新區建設發展的各項成就以及新經驗、新理念和新思維。在人口遷移方面,新區融媒體重點宣傳保居住、不炒房的路子,并通過宣傳多種征遷補償、轉移安置方式,保證原有居民收益、待遇和條件不低于遷移前水平,給當地居民與企業吃了定心丸;在城市建設方面,新區融媒體重點關注綠色智慧新城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交通網絡和體制機制等方面的進展與改革,突出多城區、多板塊和功能互補的城市結構發展新模式,打造以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支撐的高端高新產業聚集區;在招商引資方面,新區融媒體重點展現雄安新區的“綠色生態宜居”,采用多種語言有針對性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推介雄安模式,促進雄安建設塑造雄安價值,為雄安新區爭取更多的支持,以吸引全國以及世界各地的人才、資金和技術落戶雄安。
3.大美雄安:天藍地綠,水城共融
雄安新區融媒體從地理環境、氣候特征、礦藏資源、生物生態、人口民族和社會經濟等各方面展現雄安的歷史與未來、引領與創新,促進新城大發展。雄安新區建立的初衷之一即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以緩解人口膨脹、交通擁堵、環境惡化和資源短缺等因素帶來的大城市病。這意味著雄安新區要進行多中心的城市空間規劃,向著多城區、多板塊和功能互補的方向發展;要體現節水、生態、緊湊的理念,打造智慧景觀城市;要深耕中國傳統文化與河北燕趙文化,體現體制機制創新,融合現代科技創新,使雄安實現人文特色的全新突破。在此基礎上,雄安融媒體探討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和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體現綠色、智慧和人文特色的全新現代化城市示范,為全世界緩解大都市病提供新樣板,也讓宜居、智慧、開放和創新的大美雄安成為中國的一張嶄新名片。
三、打造傳播聯盟,創新傳播策略
雄安融媒體的發展使新區有了對外宣傳的權威渠道,由此,雄安新區的聲音傳播得更廣泛。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以人民雄安網為代表的雄安融媒體雖然在“講好雄安故事、傳播好雄安聲音”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上線時間短、粉絲數量少、活躍度低,在對外傳播中的影響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積極打造傳播聯盟、創新傳播策略極為重要。雄安新區對外形象傳播應將重點放在打造傳播聯盟上,依托傳統媒體的巨大影響力積極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雄安新區可進行媒體的精準定位與聚焦把控,讓雄安報道更新、更快和更深入人心,增加與傳統媒體,尤其是權威媒體的互動,擴大各大媒體的轉發、轉載和推介力度,提高影響力與傳播效果。
(2)雄安新區可組建傳播聯盟,改善雄安新區融媒體各自為戰的局面,以雄安新區管委會為主體,對融媒體進行重新布局,協調各大媒體一致發力,形成合力,為雄安新區對外傳播打造更高平臺。
(3)雄安新區要努力發揮雄安新區融媒體聯盟,以及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區的主要媒體參與的聯盟力量,積極舉辦重大報道、重大選題的策劃會、評介會等,通過系列報道、深度解讀典型事例和先進人物事跡等形式,進一步提高報道的站位高度。雄安新區可利用自身定位的天然優勢,借助傳統媒體、智庫和聯盟等社會各界的資源平臺,持續發力,保持熱度,進一步提升傳播的深度與廣度。
綜上所述,雄安新區的城市文化共同體的形成是一個不斷交融累積的過程。這向對外宣傳工作提出了高要求。雄安新區應以對外傳播為著眼點,不斷探索融媒體視域下的傳播策略,逐步提升雄安新區的影響力,展示中國新區新形象。
|參考文獻|
[1]劉冰. 河北省地方主流媒體微信公眾號內容運營分析及提升對策研究[J]. 新媒體研究,2019(21):35-38.
[2]王尚武. 雄安新區初創時期宣傳工作研究[D]. 保定: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
[3]《經濟與管理》編輯部. 雄安新區戰略發展的路徑選擇——“雄安新區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理論及政策”高端論壇專家發言摘編(上)[J]. 經濟與管理,2017(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