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3D打印技術提供創客空間服務是增強圖書館用戶實踐能力,暢通學科交流渠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手段。上海圖書館基于3D打印的創客空間服務,在服務理念與服務內容等方面形成了差異化競爭優勢:一方面,依托創客空間中的3D打印設備來快速響應用戶創意實踐需求,提供有助于用戶創新成果轉化的服務內容;另一方面,打造泛在參與、開放共享的創客空間服務模式,構建了全周期、系統性的基于3D打印的創客空間服務保障方案,該做法對提升我國公共圖書館創客空間服務效能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關? 鍵? 詞】上海圖書館;3D打印;創客空間;服務實踐
【作者單位】蔣明,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01.017
創客空間是一個進行創新實踐、經驗分享與技能學習的實體物理空間,公共圖書館通過提供創客空間服務,能促進用戶個體、群體創意實踐分享與交流,并支持不同學科領域的創新實踐[1]?;?D打印技術的創客空間服務是當前圖情學界關注的熱點話題:一方面,利用3D打印獨有的可將虛擬圖像轉化為真實場景的技術優勢,可為用戶提供可視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創新資源輔助服務,為用戶創新實踐提供強大的資源助力;另一方面,依托3D打印設備組建3D打印創意設計展示區、數字媒體空間、用戶發明室、小組討論室等創客空間,可更好地促進用戶空間思維、設計思維與創造性思維的長效發展,極大地激發用戶的想象力與創造力[2]。
近年來,我國公共圖書館意識到3D打印之于創客空間服務的重要性,不僅成立了專門的3D打印服務部門或開設相關服務項目,還利用3D打印技術對創客空間進行服務升級。如上海圖書館雖不是我國最先將3D打印引入創客空間服務的機構,但其服務模式、服務內容與服務保障具有十分鮮明的特點:基于“激活創意,知識交流”的理念打造3D打印創客空間,提供多元化的設計類資源支持用戶深度交互與科研協作。上海圖書館基于3D打印的創客空間服務,真正實現了從創意生成到創意落地的全流程資源輔助,極大提升了圖書館創客空間服務的效能。鑒于此,本文擬對上海圖書館基于3D打印的創客空間服務進行全景分析,總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啟示。
一、上海圖書館基于3D打印的創客空間服務概況
上海圖書館始建于1952年,是我國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研究型公共圖書館。2014年5月,上??茖W技術情報研究所和若干上海3D打印創客教育機構聯合創建了3D打印創客空間[3],核心業務是為創客、極客及讀者提供3D打印服務。在足夠的硬件支持下,上海圖書館的創客空間服務在制度、模式、內容等方面逐漸成熟與定型,并成功舉辦了“創學營”“友創意” “閱創空間·小小創客”等多個品牌活動。
上海圖書館創客空間不僅提供功能領先的硬件設備,而且建立了系統全面的創客空間管理制度,保障用戶的創客服務體驗。館方秉承“平等、開放、共享”理念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各類3D打印設備、多媒體編輯軟件的使用權,并實施分區域開放管理制度、會員資格考試制度來確保創客空間設備的正確、高效使用。
上海圖書館創客空間服務的核心內容并不局限于傳統的建模、掃描與打印等方面,而是依托3D打印創客教育機構,構建能夠增進用戶科研交流與創意共享的學習空間。該空間的實質是一類資源自由流動的知識社區,服務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一對一”的現場教學,培養用戶3D打印設備操作與軟件使用技能;第二,通過慕課、自媒體等形式開展創意培訓服務,如3D打印設備操作指南、3D打印技術小視頻等,利用微信微博等平臺推送創客知識;第三,在精準識別不同用戶群體創新需求的基礎上,為其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服務項目。
從上海圖書館創客空間服務的運行效果來看,實現了受眾指數級增長,這得益于該館所采取的“招募學生助理”策略——從上海地區高等院校各個院系與重點實驗室中招募志愿者,為到館用戶提供兼具靶向性與時效性的全方位技術支持,志愿者在兼職服務中亦增強了未來職業發展的競爭力。同時,創客空間服務的深度與廣度均得到增強,學科的覆蓋范圍從商業、工程等領域拓展到理學、人文社科等其他領域,并實現了參與用戶后期數據測試與實證研究成果轉化環節??梢?,上海圖書館基于3D打印的創客空間服務已經實現“知識創造”轉向,形成了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新生態。
二、上海圖書館基于3D打印的創客空間服務實踐特色
1.激發創意成果轉化的服務內容
上海圖書館開辟創客空間提供3D打印服務的初心是培養用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持續提高用戶創意孵化能力與創新成果轉化成功率。為此,該館提供與用戶學科背景相適配、增強用戶創新素養的服務內容。
(1)集成化、智能化的創客空間服務導航。為用戶提供可觸達、一站式的創客空間服務資源導航,是滿足用戶創新需求的首要前提。為此,上海圖書館在其官方網站及自媒體、公眾平臺上專設“3D打印資源導航”與“研究指南”超鏈接。用戶通過“3D打印資源導航”超鏈接可便捷精準地獲取有關3D打印的專業資源與專業知識。“研究指南”超鏈接內容包括3D打印服務標準作業流程、用戶參與方式以及國內公共圖書館3D打印服務黃頁,并內置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公眾號超鏈接,以利用其及時收集、解答用戶3D打印服務的常見問題[4]。
(2)以學科館員為支撐,創意輸出服務。一是學科館員輔助用戶根據設計的原型或數學方程式打印出實物,并對模型進行測試、研究與探索。二是學科館員與用戶協同開展創新實踐。例如,學科館員會定期將開放存取的3D模型資源上傳至Thingiverse數據庫,并向用戶有針對性地推薦與其專業背景、打印需求相適配的3D原型。當用戶獲得3D打印輸出的樣本模型后,學科館員還會對用戶進行現場采訪,并提出跟進式的實際問題,以根據用戶的反饋意見來完善創客空間服務。
2.泛在參與、開放共享的服務模式
上海圖書館憑借泛在參與、開放共享的服務模式大大提高了用戶黏性,不僅將校外企業的技術專家作為3D打印服務的核心工作人員,而且廣泛與社會機構合作,成立創客空間或提供實驗室服務,充分彰顯了創客空間服務的DIY精神。
(1)與企業、各領域專家合作,提供3D打印指導及其他創客空間服務。一方面,與上海數家知名的3D打印企業締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為用戶免費提供涉及原型設計、模型測試與設備操作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另一方面,專門組建一支由企業工程師、高??蒲腥藛T組成的兼職館員隊伍,為用戶提供從創意激發到成果孵化的保姆式服務。
(2)與社會機構合作,開展創客空間服務。上海圖書館不僅注重培養用戶的創新意識,注重創意商業轉化。一是以創業支持為導向的服務。館方與上??萍计髽I孵化協會、上海市創業投資行業協會、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創業孵化項目,確保擁有3D打印成果發明專利權的用戶享有普惠化的創業資助。二是以技術擴散為導向的服務,如分別與國內外知名3D打印技術供應商展開合作,協同研發具有商業推廣潛力的3D打印產品,顯著提高了3D打印的社會化服務水平。
3.深度交互、全面融入的服務保障
為了幫助和支持用戶獲得更好的3D打印體驗效果,上海圖書館不僅提供全周期的3D打印資源索引服務,還綜合運用虛擬社區、自媒體平臺宣傳推廣創客空間服務標準與流程。
(1)提供一攬子的3D打印資源導航服務。為滿足用戶差異化的3D打印及其他創客服務需求,上海圖書館專門組建數據存取服務庫,分別面向3D打印入門、3D打印模型設計、3D打印過程管理、創客空間工作流程等方面提供針對性的資源推薦服務[5]。此外,上海圖書館還將資源導航服務深度融入用戶3D打印的全流程中,即在3D打印的準備、進行、輸出與反饋等階段提供有關設備使用、成果產業化等方面服務內容。館方高度重視用戶創新成果的產權保護,主動與國際權威的3D打印模型資源數據庫簽訂購買使用協議,代表性項目包括Senvol3D打印數據庫和館藏3D模型資源庫等。
(2)綜合運用各類自媒體平臺來宣傳推廣以3D打印為代表的創客空間服務。為提升創客空間服務的影響力,上海圖書館創建了立體化的推廣渠道,如與國內知名的創客BBS展開合作,通過在虛擬社區開辟3D打印服務宣傳欄目,向用戶推介創客空間服務特色與服務優勢;在圖書館官方網站及自媒體公眾平臺上內置3D打印資源的友情鏈接,便于用戶集約化獲取3D打印前沿信息;發揮慕課的普適化教育優勢,為新用戶提供文件設計、設備調試及3D打印流程等基礎知識。另外,考慮到圖書館有限的硬件供給難以滿足使用高峰期的用戶需求,館方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預約系統,利用自媒體平臺即時交互的技術特性,在微信、微博等圖書館公眾平臺上外掛預約服務模塊,提供預約申請、設備使用頻率監控、使用效果評估反饋等服務。
三、上海圖書館的實踐啟示
1.提供契合用戶需求的實踐性內容
上海圖書館基于3D打印的創客空間服務,不僅提供對接專業學科需求的服務內容,還面向基礎理論學科與工程實踐學科提供定制化的3D打印資源導航服務,構建全開放的創意學習空間來滿足用戶實踐創新需求,使創客空間服務成為連通用戶創意孵化與創新實踐的橋梁。我國公共圖書館可復制推廣這一做法,提供契合用戶需求的實踐性內容。
(1)優化創客空間資源導航服務。當前,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創客空間服務職能邊界過窄,且服務范圍僅局限于3D打印基礎知識及設備操作等方面,較少根據用戶的差異性需求提供具象化實踐性內容。我國公共圖書館應結合用戶的學科背景、能力素養等對現行的資源導航服務進行創新升級,如為用戶提供兼具層次化與柔性化的資源導航服務,向新用戶推薦涉及3D打印設備的使用與維護、模型資源檢索指南等基礎性資源,向創意成熟且3D打印技術素養較高的用戶提供商業轉化的實踐機會,確保其創意能夠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2)提供凸顯親近性的智力支持。上海圖書館通過學科館員全程參與用戶創客空間服務的各個環節,智能化回復用戶咨詢事項,提升了用戶滿意度。我國公共圖書館可借鑒這一做法,進一步發揮學科館員的助教作用:一方面,依托兼職館員為用戶提供創意激發、專業培訓、成果孵化等技術咨詢服務,使用戶獲得及時有效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確保全職館員能夠借助知識共享系統來滿足用戶創意實踐需求,如利用自媒體構建館員與用戶間的協作交流平臺,使用戶在深度交互的環境下獲得定制化知識服務。
2.完善多主體協同參與的服務模式
我國公共圖書館可從以下兩方面來構建多主體協同參與的創客空間服務模式,以持續提升創客空間服務的質量和效益。
(1)統籌協調館內外學科專家資源。上海圖書館基于3D打印的創客空間服務實踐表明,建立以各領域技術專家為兼職館員的專業顧問團隊,不僅可以有效提高用戶創新素養,也能增強用戶與業界翹楚間的學術聯系。因此,我國公共圖書館應秉承“開門辦館”的服務理念,積極吸納不同行業領軍人物與專家學者組成創客空間服務智囊團隊,為用戶提供從創意生成到成果推廣的保姆式服務。
(2)組建產學研聯盟,協同推進創新成果轉化。上海圖書館憑借類似“PPP”的服務模式,與各類具備核心競爭優勢的創客機構和3D打印企業締結共生合作關系,確保優秀3D打印成果得到普惠化創業資助,顯著提升了館方的社會聲譽。我國公共圖書館可通過組建產學研聯盟來提高創客空間服務品質,如嘗試聯合規模3D打印企業成立創客實踐基地,促進3D打印成果實現小規模量產;會同政府機構、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成立創業孵化基金,主動對接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的3D打印創業輔助。
3.構建全周期、系統性的服務保障
上海圖書館通過多元化的資源導航手段,發揮自媒體平臺的交互性技術優勢,打造了嵌入用戶使用全周期的創客空間服務閉環,顯著提高了用戶3D打印的成功率。我國公共圖書館可借鑒這一做法,從服務機制與輔助方案兩個維度來增強創客空間服務保障。
(1)構建全周期的創客空間服務機制。從我國已提供3D打印創客空間服務的公共圖書館運行機制來看,不同服務節點間存在一定的“信息孤島”現象,即圖書館創客空間管理系統的兼容性與擴展性不強。因此,可借鑒上海圖書館的做法,建立既契合用戶需求又能與用戶深度交互的全周期一體化服務機制,并充分發揮自媒體、智能客戶端的平臺化溝通效能,以提升創客空間服務的集成性與系統性。
(2)構建系統性的創客空間服務輔助方案。我國公共圖書館可依托現有的智能輔助技術,為用戶提供系統完備的創客空間輔助服務,如在圖書館網站主頁嵌入開源性資源存取服務鏈接,便于用戶在產權保護的框架下獲取必要的創新資源;或通過各類自媒體平臺為用戶創新實踐提供在線業務支持,推送創客空間服務標準以及關鍵注意事項,以保障創客空間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董紅麗,黃麗霞. 公共圖書館移動創客空間服務研究[J]. 圖書館,2019(9).
[2]賴永忠. 高校圖書館3D打印自助服務的實踐及啟示[J]. 圖書館建設,2017(1).
[3]想嘗鮮3D打印,就去上海圖書館[EB/OL]. (2014-
05-24)[2019-05-08]. http://english.dist.edu.cn/ktsg/info.asp?id=334.
[4]熊定越. “圖書館+3D打印”打造新服務模式——上海圖書館實踐案例[J]. 圖書情報導刊,2016(7).
[5]秦珂. 3D打印服務:圖書館版權管理的新領域[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