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嘉楠
(哈爾濱雙城區文物保護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100)
我們都知道,文物有著十分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所以要對其進行切實有效的保護,以文物保護意識為導向,著重做好文物的陳列和保管等相關方面的工作,這樣才能針對歷史信息進行更有效的傳遞,從而使文物體現出應有的價值。結合這樣的情況,本文從文物保護意識的概念著手,針對當前文物陳列和保管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準,針對文物陳列和保管提出相對應的建議。
文物保護意識所涉及的主要內容是,結合實際情況更有效的研究怎樣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針對文物進行更好的保護,使其時期研究壽命和價值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從根本上有效規避文物出現人為或者自然方面的損壞。文物保護意識要求在具體的操作實踐中,不僅要對文物本身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與此同時,要在文物的陳列和保管過程中進行系統性和全面性的研究,把文物保護意識作為導向,進行文物陳列和保管等相關工作,通過這樣的方法,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實現保護文物完整性系統性的根本宗旨,使文物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研究壽命得到充分的延長。
1)文物保管環境不過科學合理。針對文物進行切實有效的保管,必須要配備與之相對應的特定的環境,不同的文物所需要的環境有著巨大的差異,例如,字畫、陶瓷、金屬等相關文物在具體的保護過程中,所涉及的溫度,濕度以及照明等相關因素都有著不同的要求,然而,當前在文物的具體保管工作中,相關環境并不夠科學合理,特別是某些基層文物保護機構,因為資金設施不足,導致文物保護建筑面積比較小,環境比較簡陋,無法真正意義上進行文物保管,設備十分陳舊,不同性質的文物放在同一個環境中,擺放的位置不夠規范,相關人員職業技能欠缺,在針對文物進行收集陳列保管的過程中,往往把文物隨意的放到布滿桌子的或者地面上,并沒有真正意義上對文物進行科學保管。而這樣的情況對于文物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使其快速老化和損壞。
2)文物陳列過程中并沒有嚴格到位的保護。在針對文物進行陳列的過程中,相關文物保護單位并沒有著重針對陳列環境進行嚴格的要求,而相關陳列工作人員的素質和職業技能欠缺,對于不同文物的陳列環境并沒有進行深入細致的了解。例如,金屬類文物要從根本上有效規避文物表面出現電化學反應等等,而紙質、布料等文物要從根本上規避蟲害等問題。從實踐中來看,針對文物進行陳列的過程中,并沒有充分控制好陳列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沒有定期監測陳列環境的具體情況。除此之外,在具體的陳列環節,相關管理人員并沒有采取防霉劑等相關的防范措施,避免文物發霉,或者長期使用同一種防霉劑,極有可能導致某些霉菌對防霉劑產生抗體,無法真正呈現防霉劑的功效。
1)從根本上有效關注文物陳列環境的規范性,科學性。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要把文物保護意識作為導向,真正意義上有效推進文物陳列工作有序推進,要有針對性的調整文物的陳列環境,對環境的溫度,濕度和照明等相關因素變化情況進行及時有效的監測,相關工作人員要在職業技能,綜合素質方面進一步提升,著重針對文物知識進行全面掌握并有效應用,確保不同文物的陳列環境更科學合理,符合既定的規范。例如,某些銅銹能夠在自然氧化的條件下,針對文物進行有效保護,紡織品的保存和清潔方法等,要科學合理,從根本上保證不同性質的文物能夠在與之相對應的更適合的環境中進行有效陳列,從根本上使文物的歷史文化研究壽命得到充分的延長。
2)從根本上有效做好文物的防蟲工作。從實踐中來看,對于文物陳列和保管造成影響的重要因素包括蟲害,針對這樣的情況,在針對文物進行陳列和保管的環節中,工作人員要著重做好蟲害的防治工作,避免文物被其損壞。相關工作人員要著重把握相關蟲害的特征和蟲類的生活習性,如果發現蟲害,要在第一時間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控制,從根本上規避蟲害破壞更多的文物。不同性質的文物出現蟲害的概率有很大差異,針對布料,紙質文物等特別容易出現蟲害的文物要有針對性的重點管理和監測。一旦發生蟲害,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滅蟲方法進行有效治理,消滅蟲害之后要調整文物的陳列環境,確保其溫度濕度調整到不適宜于蟲類生長的條件。
3)增加大型文物保護設備。要進一步加大對文物保護的支持力度,盡可能結合實際情況增加大型文物保護設備,例如,裝設恒溫恒濕的機器設備,以此為文物陳列和參觀群眾提供不同程度的設備,采取更科學合理的手段,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文物的保護效率。
1)著重針對文物做好相對應的收集和鑒定工作。在文物保管過程中以文物保護意識為導向,要著重針對文物做好相對應的收集和鑒定工作,做好文物收集,要針對文物的藏品數量和質量進行不斷的豐富和提升,進一步結合時代發展需求,更有效的補充文物藏品,并且通過考古挖掘,采購,交換等相關方式使文物藏品數量以及質量進一步提升。文物的鑒定工作主要是針對文物的真假進行有針對性的分辨,文物代表著某個歷史階段的社會風貌和歷史文化信息,必須要嚴格鑒定,確保文物的真實性,這樣才能充分保證文物在歷史文化研究過程中傳達出更精準有效的信息,而杜絕出現錯誤的信息。
2)針對文物進行切實有效的修復和保護工作。在文物保管過程中以文物保護意識為導向,要著重加強文物的修復保護工作,在保管的相關環節中,不僅要針對文物進行客觀保護,還要通過現代修復理念和修復計劃,更有效的修復文物。在修復的過程中,操作人員必須要全面細致的充分了解和掌握文物的價值、質地、損害等情況,著重把握文物的整體發掘過程和相應的歷史背景,針對文物修復之前的音像,文字和資料等相關內容進行全面的收集,以確保文物原本歷史信息為基礎,更有效的修復文物。
3)在日常工作秉持文物保護意識。在文物保管工作中要貫徹落實文物保護意識,相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要踐行這種意識,體現出文物保護的基本原則。首先,要進一步有效明確對文物保護絕對不能翻新,在最大程度上保護文物的原狀和歷史信息,著重針對文物進行定期的保養。其次,要更有效的保護好文物的發掘環境,有計劃的進行考古挖掘。最后,采取更科學合理的預防措施,針對可能對文物造成損壞的相關災害和突發性事件做好相對應的預防保護,使相關措施更科學合理,并制定更詳實周密的搶救方案,進一步有效確保文物的真實面貌和歷史文化信息。
總而言之,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能夠重點看出,以文物保護意識為導向的文物陳列和保管工作,要在更大程度上有效針對相關方面的實施策略進行有效執行,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文物的陳列和保管規范性和科學性,確保文物能夠真正意義上得到科學合理的保護,使其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