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群
(福建省龍巖金葉復烤有限責任公司,福建 龍巖 364102)
企業文化體現著一個企業的綜合實力、文明程度,同時也是知識形態的生產力轉化為物質形態生產力的源泉和動力,對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企業文化不僅是一種信念的力量,也是心理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對加強企業凝聚力、彰顯企業活力尤為重要,而精益思想的引入則可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了一條新的路徑。
大中型工業企業一般已具有一定的精益管理基礎,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就要注重精益思想在企業文化規劃中融合。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文化管理,激發廣大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管理提質增效。
《企業文化手冊》是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企業文化手冊》的發布并不代表著企業精神文化的形成,這還需要在一個較長時間內通過宣傳教育,倡導企業精神和企業價值觀,使其為全體員工所認同,促進企業向心力、凝聚力的進一步增強,為企業發展注入顯著文化動力。精神文化建設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靈魂,物質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行為文化建設及學習型組織的建立都離不開企業精神文化的構建。
物質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顯象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外化,是承載企業精神文化的基礎,同時也是提升企業形象的物質條件和有效載體。工業企業一是要注重文化產品的開發,組建產品開發團隊,增強文化產品整體性、獨特性和可持續性,擴大企業文化建設的有效覆蓋面,通過文化產品傳播企業文化理念;二是要注重文化環境建設,不斷完善VI視覺識別系統的規范應用,在生產車間、辦公樓、會議室等處制作大量企業理念的圖板、燈箱,使企業理念深入人心,導入精益理念以增強企業文化的感染力,形成濃厚的企業文化建設氛圍。
制度文化建設要圍繞企業核心價值觀和全體職工的共同遵守。企業的制度文化建設關系到良好運作機制的形成,關系到企業文化的生命力,也是一個企業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通過制度體系建設和PDCA循環,建立“責、權、利”相統一的制度文化體系。通過持續的改進完善,不斷增強制度的生命力和適宜性。
行為文化是企業文化的主體,在工業企業中行為文化的推進主要是指規范禮儀、儀式、會議、公司活動規格和標準。行為文化的形成又很多渠道,例如確定并推廣職工行為養成“6S”管理標準,強化對員工的職業化訓練;選樹和宣傳優秀的集體和個人典型,通過典型反映公司的文化品位等。企業行為規范體系的建設過程就是引導和塑造員工態度與行為習慣的過程。企業行為文化規范能夠發揮引導行為的機制作用,讓企業員工的態度和行為都受到這個文化的影響。
企業文化的建設通常按照企業文化盤點、企業文化設計、企業文化實施的三部曲進行。實際上各工業企業都擁有自身的特點,所處的行業、內外環境也有很大的差異,僅僅按照“三部曲”來按部就班而沒有很好地結合實際,往往會使企業文化建設曲高和寡。要想做好企業文化的建設工作,除了做好常規步驟外,筆者認為還需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爭取企業領導的支持,使領導班子成為推動企業文化發展的中堅力量。企業文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企業家”的文化,領導者的決心和行動對企業文化的推行起著巨大的作用。領導者對建設企業文化的見解和和大力推行有利于感染和影響企業職工。公司領導班子的先鋒模范作用,本身就是推動企業文化最有力的力量。
第二,企業文化的建設應與上級公司或集團公司的企業文化相契合。從公司治理結構的角度來看,上下級企業之間應形成統一、協調一致的企業文化,以體現集團公司的整體性,有利于形成一致的企業文化氛圍,增強員工的認同感。母子公司或上下級公司之間出現不一致甚至背道而馳的企業文化是完全要不得的,極易混淆造成員工的身份認同,在企業文化推進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阻力。
第三,將企業文化的宣貫與崗位工作相結合,落到實處。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管理理念在文化層面上的體現,絕非是“水中月鏡中花”,來源于實踐的企業文化最終還是要回到工作崗位中去。員工良好工作習慣的形成對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改善企業形象,充實企業文化內涵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在工作中貫徹企業文化的精神與理念,能促使員工以良好的心態提升工作質量與工作水平。
第四,運用大數據思維,推行企業文化量化管理。對企業文化各項工作開展量化考評,將數據思維貫穿于企業文化構建過程中,推行用數據說話的工作理念。企業文化的量化管理是整個績效管理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量化考評結果可以作為獎懲激勵的重要依據。運用大數據背景下“一切皆可量化”的思維,將企業文化真正落實、落細、落深,使量化管理體系化、指標化、動態化、閉環化、精細化。
面對日益激烈的外部環境,工業企業應導入精益理念,樹立全員學習的理念,創建學習型組織才能更好的適應時代發展。以下幾點措施可供參考:
一是構建學習培訓體系,大力支持員工提升職業素養。企業可拓展職工學習的途徑,構建形成一專多能、多層面多角度的立體學習培訓格局,在企業內部營造學習氛圍,從頂層設計上為學習型組織構建勢能;二是充分運用組織的力量,突出團隊學習和集中學習。充分運用黨支部、班組、工段、工會等組織的力量,強化集中學習,不斷拓展團隊學習的途徑和方法,各級組織在討論、交流、總結中碰撞提升,組織成員共同提升;三是建立經營管理理念傳播機制,結合實際求新求變。建立有效的企業文化傳播機制,根據不同時期行業形勢、生產經營管理任務需求,配合推進各項管理理念傳播與落地,積極響應企業基礎管理需求,開發富有特色的文化主題活動。
對于工業企業而言,企業文化在提升企業整體的氛圍和外部形象,提高員工素質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企業文化的構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這有賴于企業文化工作者長期的建設和不斷創新;同時,在具體推進過程中要注意避免“虎頭蛇尾、雷聲大雨點小”搞運動式的集中活動。企業文化的建設伴隨著企業發展的全過程,注重精益管理理念的導入,長期致力于將企業文化理念轉化為職工的自覺行為,讓員工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改變才能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