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艷
(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財政局,安徽 池州 247200)
鄉鎮財政稅收建設的整體水平對我國經濟建設產生了較直接的影響。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仍然屬于發展中國家,鄉鎮財政稅收建設雖然取得了明顯成就,但還是存在較大不足。為了能更好地促進我國經濟發展,需要重視鄉鎮財政稅收建設。
1)缺乏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鄉鎮財政稅收的工作能夠順利的推進,最基本的任務就是需要具有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以便于保障相關工作人員在處理稅收工作時操作的規范性。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鄉鎮的財政稅收工作需要重視完善制度的體系。但是由于目前市場經濟體制內的鄉鎮的財政稅收工作相關制度體系存在不完善的問題,并且個別工作人員專業程度不高,從而導致鄉鎮的財政稅收工作在建設的過程中不能夠得到專業有效地處理。加之,有小部分鄉鎮政府的領導,只是依據自身對鄉鎮下的市場經濟的判斷,將相關的財政稅收建設工作隨意地進行安排,導致鄉鎮財政稅收的工作建設不能夠得到長足的發展,甚至可能會導致整個稅收系統出現問題。究其原因還是沒有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不能夠將財政稅收工作建設進行正確的指導。建立完善的制度體系的大體思路就是:依據鄉鎮的財務狀況、稅收體系、辦事效率,從而調動政府對財政稅收工作的積極性。
2)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尚待提升。鄉鎮財政稅收工作較分散,工作內容比較繁瑣,這就需要鄉鎮稅收工作人員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但在實際工作中,很多從事鄉鎮財政稅收管理的工作人員專業性不夠,思想素質尚待提升。繁瑣的鄉鎮財政稅收工作會讓工作人員產生疲倦心理,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受挫,進而影響整個財政稅收的工作效率。與此同時,一些財政稅收管理人員的思想意識淡薄,對自身行為的管束力度不夠,因此需要關注財政稅收隊伍中的貪污腐敗 行為。
3)鄉鎮居民納稅意識不強。就當前鄉鎮地區的經濟狀況以及稅收管理現狀而言,我們研究過程中發現,首先大部分的鄉鎮企業規模比較小,很多都是個體戶或者小微企業,他們本身起步晚,資金不足,因此往往規模小,基礎薄弱,本身的經濟效益也不太高。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很多這類鄉鎮企業的經營管理者都沒有納稅的意識,或者說納稅的意識很薄弱,再加上其內部的員工組織復雜,大多都是家族形式存在,整體的思想相對落后,對于納稅沒有基本的認識,也不知道自己有納稅的義務,這就導致鄉鎮稅收難度大,效果差。
4)財政預算約束不嚴格。從這幾年的審計反映情況來看,鄉鎮在預算的時候,經常會有不按照《預算法》進行工作的行為。很多時候都是實行“人員經費按照標準來,公用經費根據定額來,專項經費根據實際情況來”的方法,這種方式不夠全面也不夠細致,資金的分配存在不透明的問題。還有其他的一些費用沒有計入,很多在預算以外的資金都不夠透明,調整的時候也不夠規范。還有一些鄉鎮在追加預算的時候并不是按照程序來走的。
1)完善財政稅收體系。在現階段市場經濟體制下,鄉鎮地區的財政稅收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體系,從而使其能夠跟上經濟發展與時代進步的步伐,推進稅收工作有條不紊地執行。鄉鎮地區的財政工作是國家整個財政體系中最為基礎的環節,所以說鄉鎮地區的財政稅收工作能否保質保量地開展,會影響國家稅收與經濟的發展。那么建立起完善的財政稅收體系,就需要鄉鎮財政領導管理部門引起重視,積極主動地對體系進行完善與革新。只有鄉鎮的領導階級起到帶頭的作用,嚴格地要求管理人員對制度進行科學合理的完善,嚴審制度是否符合本鄉鎮地區經濟狀況,而后將完善的制度運用起來。在運用的過程中,需要嚴格地按照相應的規章制度執行稅收工作,還需要加之強有力的獎懲與監督管理制度,從而能夠有效的督促稅收工作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能夠遵紀守法,杜絕腐敗貪污現象的出現。
2)提升稅收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在任何行業和部門中,提升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尤為重要。鄉鎮財政稅收工作要想獲得較大進步,需要做好相應的培訓工作。要提升工作人員的整體水平,為提高鄉鎮財政稅收質量奠定堅實基礎。要對鄉鎮財政稅收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使其全方位了解財政稅收的相關知識。定期組織培訓工作,促進鄉鎮稅收工作朝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要求工作人員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和提高理論素養,進一步改善鄉鎮財政稅收質量。在培訓環節,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聘請優秀的工作人員組織講座,使所有工作人員都能積極參與進來。要培養管理人員的技術和理論知識,讓他們從思想深處認識到加強財政稅收建設的重要性,鼓勵他們運用先進的理論知識。這是加強鄉鎮財政稅收創新最直接的路徑。
3)建立多層次、差異化的稅收制度。我國地域寬廣,各地發展難免出現不均衡的現象,東南地區鄉鎮經濟建設速度比較快,經濟實力強,相對應的鄉鎮財政稅收也會比較多。而西部地區鄉鎮經濟發展不盡如人意,財政稅收方面也會不太理想。而同一個城市的不同鄉鎮之間的財政稅收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些對于鄉鎮稅收整體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在稅收制度實施過程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和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對不同區域和不同鄉鎮采取不同的方法,對經濟狀況好的鄉鎮下達一些財政任務,對經濟條件不好的鄉鎮可以實行一定的援助,降低鄉鎮財政收入的差距,建立多層次、差異化的鄉鎮稅收 制度。
4)改革預算方式。在擴大鄉鎮財政的基礎范圍上,將預算之外的支出、收入等一同納入到鄉鎮政府財政的范圍進行管理。依據《預算法》中的原則,加強預算程序的規范性,加大預算約束的強制性,把政府一年的預算收支行為,按照不同的來路、性質、用途,完整、正確、具體的寫到預算收支表上的具體位置,用收入來保障項目的支出,讓收入與支出達到一種穩定、平衡的狀態。各鄉鎮政府將明確預算的編制和制度下收入來路、用途、支付范圍,在同級人大督促下完成管理的規范性,克服預算編制的簡單性、主觀性等情況。將預算編制合理延長時間,做好研究調查,加強法制觀念。在年度預算結束后,財政管理部門要及時將鄉鎮地區的編制預算反饋到上級部門,避免只由財政部門了解資金實際使用情況和其中的利弊情況,加大工作的透明性,并為下一年度做好準備工作。
近些年來國家在逐步的推進城鎮化建設,所以說鄉鎮經濟發展的速度已經變成國家重點關注的對象,也是重點扶持的對象。在現代化的市場經濟體制之下,各地區鄉鎮政府財政稅收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這就要求其建立起完善的稅收規章制度,建成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積極主動培養相關稅收人員、工作技能的提升以及引導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從而保障鄉鎮地區財政稅收工作能夠高質量高效率的推進,提升鄉鎮經濟水平,保障國家經濟水平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