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少龍 吳佩佩
(黃河科技學院藝體學部,河南 鄭州 450000)
在知識經濟的21世紀,互聯網已儼然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扮演著越發重要的角色。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項產業的發展與互聯網息息相關,同時也對各項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競賽表演業作為體育產業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發展與體育產業息息相關。而縱觀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各項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互聯網的存在,體育競賽表演業在發展過程中與互聯網的融合也不斷加深,呈現出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的態勢[1]。
“互聯網+”代表著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它指的是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聯合,以優化生產要素、更新業務體系、重構商業模式等途徑來完成經濟轉型和升級[2]。“互聯網+”實質上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各個傳統行業通過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形態。
正是由于互聯網具有這些獨特的特征及作用,讓各個行業抓住這個機遇,借助互聯網這個大平臺,不斷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及競爭力,為自己帶來更大的經濟利益[3]。
競賽表演業提供的體育服務能給人以心理與情感滿足,帶給人們心靈美感和精神享受。按照需要理論,人的發展和享受需要高層次的精神需要,會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而急劇上升。從產業關聯標準來看,競賽表演業為體育用品提供廣闊的市場,同時衍生了體育傳媒業、體育廣告業、體育經紀業、體育金融業(贊助、彩票、保險)、體育旅游業等相關產業。另外,競賽表演業還具有重要的社會示范效應和吸附作用,能激發人們參與體育活動,擴大體育人口,促進健身娛樂業的發展。競賽表演業廣闊的市場前景、良好的產業關聯效應和可觀的生產率上升潛力決定了其必然要成為我國的體育主導產業[4]。
競賽表演業實質上是一種注意力經濟運作模式。競賽表演業的衍生產品是競賽表演產品在生產和交換的過程中逐漸衍生出無形資產,如賽事冠名等。它在本質上是一種注意力,按照注意力經濟學的原理,廣告商,贊助商和媒體等經濟部門所要購買的并不是體育賽事產品本身,而是體育賽事消費者的注意力。可以說,注意力經濟已成為體育競賽表演業的主要商業模式。
當今,競賽表演業并不是僅僅依靠出售競賽表演產品獲得收入,而最大的回報是來自“第二次售賣”-----即出售凝聚在競賽表演信息產品上的觀眾的注意力給這些觀眾感興趣的經濟組織。每年一屆的WDSF(世界體育舞蹈大獎賽),貝蒂舞蹈用品公司作為賽事的贊助商,對參加大獎賽的選手免費贈送一雙貝蒂的舞蹈鞋,并在比賽時穿著貝蒂的舞蹈鞋,無形中為貝蒂舞蹈用品公司做了代言,也吸引了觀眾的對舞鞋注意力,為貝蒂舞蹈用品公司帶來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像阿迪達斯和耐克,作為大型體育競賽表演的贊助商,獲取到了賽事的冠名權,大力宣揚自身的品牌價值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在眾多的體育比賽直播中,通過運用相關的互聯網技術像VR、AR、360°全景攝影、3D等,為用戶創新觀看比賽直播體驗;彈幕互動技術讓用戶在一邊享受比賽的同時可以與其他用戶交流,增加了用戶之間的互動,提高了用戶對播出平臺的粘性。像國內的樂視體育通過建立“賽事運營+內容平臺+智能化+增值服務”網絡營銷方式,為用戶提供各種賽事的直播、點播和資訊視頻,還為用戶提供賽事、彩票銷售、旅游服務、電商、培訓、智能硬件等各種產品和服務,滿足用戶對體育方面的一站式需求。同時在國內現已有大量的互聯網企業開始進軍體育競賽表演業,購買相關的體育賽事版權,逐漸將自己的網絡信息產業開始滲透到體育競賽表演業的有關產業鏈中,形成一種新的體育信息業態的融合發展模式。
3.2.1 外部動力
政策動力。2015年7月4日,國務院頒布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互聯網被作為創新驅動的基礎要素和促進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上升為國家行動。2015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指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至此,“互聯網+”作為一種強有力的經濟發展新方式,為體育競賽表演業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消費動力。隨著人們的可支配收入顯著提高,對物質文化生活需求層次也不斷提高升,對于各類體育消費的支出也有所增加。正是由于當前我國居民的體育消費呈現的新趨勢,新特點,對體育消費的需求不斷擴大,同時又由于互聯網具有的及時便利、開放共享的特點,人們可以隨時獲取并分享豐富的信息資源,讓體育競賽表演業由市場的“供給端”擴展到“需求端”,給互聯網與體育競賽表演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3.2.2 內部動力
利益動力。互聯網與體育競賽表演業的融合是以利益為基礎的,它涉及體育競賽表演市場動力、經營發展動力和產品服務動力。在當前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我國體育競賽表演業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這對于促進體育競賽表演業不斷轉型升級,為自身的發展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進而加快體育競賽表演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就體育競賽表演業來說,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需要擁有更多的資源、更新的技術與更廣的市場,因此客觀上也推動了互聯網與體育競賽表演業的融合。
發展動力。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通過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庫的挖掘技術將更多賽中與賽外的信息匯聚到網絡賽事直播中,使體育傳媒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也極大的推動了體育競賽表演業的發展。當前越來越多的體育用戶借助手機、網絡等新型媒體途徑觀看全球各地的體育賽事。2016年3月,主流互聯網體育傳媒平臺的月度覆蓋人數達1.36億人,并且人均月度訪問次數和人均月度訪問時長保持持穩上升趨勢,觀看體育網絡視頻的人數高達十億次。因此,借助互聯網的信息技術和建立賽事轉播直播網站,不斷擴大體育競賽表演業的市場影響力,以獲取更多用戶對體育競賽和體育表演的注意力。
互聯網+競賽表演業從組織形式上看,這種結合至少會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互聯網做賽事。目前許多互聯網公司紛紛開始進入體育競賽表演業上游產業。進行產業鏈垂直結合。像樂視體育、騰訊體育以及阿里體育等現都已開始將自己原有的網絡信息產業滲透到了體育競賽表演業的核心產業鏈中。如果這種現象大范圍發生,有可能取代原有的競賽表演業。
第二種是賽事機構的互聯網化。體育賽事機構作為資源方也可以自立門戶做傳媒傳播,通過互聯網等平臺傳媒體育賽事。例如,NBA設立了網絡和電視臺,傳播NBA比賽。中國體育舞蹈聯合會CDSF,也設立專門的網站,傳播體育舞蹈比賽和相關的體育舞蹈表演活動。
除此之外,還將會出現體育O2O。“Online to Offline(O2O)”是基于“互聯網+”的新興商業模式,消費者可以線上購買線下參與的方式進行相關的體育活動。體育競賽表演業作為一種觀賞性、娛樂性、享受性的體育活動,用戶特別注重體驗的過程,因此能到現場線下親自體驗參與體育競賽的過程才是互聯網體育的真正目的。
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互聯網企業都在尋求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集合空間,傳統體育企業也在借勢互聯網積極轉型升級。互聯網與體育競賽表演業的融合已經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何在融合過程中把握機遇,贏得競爭優勢是每一個體育賽事組織必須面對的 問題。
目前,我國互聯網相關產業的發展還剛剛起航,“互聯網+”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發展空間大,同時也充滿了機遇與挑戰。因此,加強互聯網與相關產業的融合、建立“互聯網+”的體育競賽表演業,也將極大地提高體育表演業的綜合競爭力,提升觀賞性,擴大相關體育產業的市場影響力。在“兩強”背景下,“互聯網+”體育競賽表演業的道路將會越走越遠,為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