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麗
(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這幾年微信溝通已逐漸成為廣西高職院校學生中的一種新時尚。目前,微信溝通呈現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數量繁多的景象,微信溝通有文本、語音和視頻三種交流傳播,有獨聊與群聊兩種方式。這種新型信息互動方式在給大學生的生活帶來了新的便利和樂趣的同時,也給大學教育帶來了挑戰,校園內人際關系趨淡,垃圾信息泛濫,廣西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響,針對這一現象,學生工作者應盡早研究,制定對策,讓微信溝通這一文化新時尚,成為廣西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向導,生活的參謀,成才的助手,本文試從廣西高職院校學生微信溝通流行的現狀入手,研究微信溝通使用者的行為與心理動機,并提出相應對策。
調查采用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我們選取了廣西不同城市11所高職院校,其中民辦高校一所,被調查對象為不同年級、不同系、學院的學生微信用戶,訪談人數350多人,發放問卷11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47份。
調查發現,大學校園里有100%的學生擁有微信,其中99.71%的學生使用時間超過4年,由于校園網和手機網絡的普遍建立,廣西高職院校學生上微信頻繁,目前,微信群信息仍是他們日常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
調查發現,“關于日常簡單問候最常用的方式”、比例最高的是微信,占68.55%,其次是電話,占58.23%,可見,微信溝通已經成為除電話之外的日常常用的問候方式。
據調查廣西高職院校學生每天平均接發微信溝通數量最多的是50-80條,其次是30-40條,而30條以下不多。說明廣西高職院校學生是把微信溝通作為交流的手段之一。
我們發現:微信主要有微信免費純文聊天、微信語音和微信視頻等幾種形式,微信溝通零費用是倍受廣西高職院校學生青睞的一個重要原因。
主要是與同學之間微信群聊天、與親人的微信溝通、與朋友的微信溝通和與戀人的愛情微信溝通,這種微信溝通具有極大的互動作用,幽默微信溝通主要是互相算計、拿別人開涮的微信溝通。這幾年,大學生校園傳統節日問候通過微信溝通祝福也就悄然升溫了。
由于廣西高職院校學生還沒有參加工作,用于正經事情的事務微信溝通不多。只是廣西高職院校學生中的特殊群體中輔導員和班團組織或學生干部往往用它來通知、處理一些學生工作事務。但對不良的信息危害性大,通過微信群的裂變效應使傳播迅速,范圍廣。
我們發現微信溝通主要內容來源是一是通過自編,二是轉發他人發來的,三是從網上下載等三個途徑。
訪談中,廣西高職院校學生認為,微信溝通之所以流行在校園中,有多重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它滿足了廣西高職院校學生交際和信息需要,實現了微信溝通優點與廣西高職院校學生心理需求的完美結合。
處于青年期的廣西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是相當活躍,精力是比較充沛,興趣愛好廣泛,有比較強烈的人際交往需要。他們想方設法通過人際交往去認識他人,獲得誠摯的友誼,滿足自己精神上的各種需要。 因此,廣西高職院校學生迫切希望被人理解和接納自己。隨著現代社會的改革和發展的不斷深入,廣西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生活、就業壓力不斷增大,他們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之余,便發發微信信息,轉移注意力,與別人逗樂。
微信溝通可以避免了直接交流的不適,盡可能地發揮了微信主人的想象力和睿智,使真實的感情和想法變得更加輕松和自然。
微信溝通零費用,對于有強烈交流欲望而經濟能力一般的廣西高職院校學生來說,其誘惑力自不待言。
迄今為止,微信溝通已包括語言、聲音、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僅其中的語言微信溝通又包括娛樂微信溝通、服務微信溝通、廣告微信溝通、用戶間微信溝通等,并且隨著技術的進步,其形式還在不斷增加,這使得微信溝通具有了豐富的內容和十足的表現力,而這恰好迎合了廣西高職院校學生追求新奇、張揚個性的特點。
大學校園屬于社會公共場所,在學生云集的教室、圖書館等處, 微信溝通息不像打電話,必須要求接聽方也同時在另一端。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發送微信溝通息,不用管對方有沒有開機,是不是在服務區,也不用怕已經是深夜而打擾對方的休息,因為微信溝通息可以存儲在微信溝通平臺的服務器上,一旦對方打開微信,微信溝通息就會自動接收,用學生的描述就是“方便、快捷”。
微信溝通也是一把“雙刃劍”,它的流行已經對廣西高職院校學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響。
第一,手機微信溝通助長了廣西高職院校學生的逃課行為。逃課有顯性逃課和隱性逃課。顯性逃課指學生沒有請假而不去上課,隱性逃課指學生雖然按時上課但不認真聽講的情況。為了對付顯性逃課,大學一般實行考勤。 但手機微信持有者卻有恃無恐,因為一個微信群隨時可以通報信息。手機微信溝通也為隱性逃課提供了條件,學生原來即使對課堂內容不感興趣也要呆著硬聽下去,現在則可用手機微信溝通來尋找樂趣,打發時間。
第二,微信溝通助長了廣西高職院校學生的虛假人格。由于微信溝通發送的便捷和無聲性,發送雙方的真面目無法直接顯現,彼此的情感無法單純通過這些來表達,有些同學可以偽裝快樂和痛苦或者可憐來欺騙對方,造成一些惡作劇,不利于對廣西高職院校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
微信溝通一方面為人們溝通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也使得原本應該通過書面或者電話甚至見面方式來情感交流的被微信溝通取代了。特別是微信溝通具有了群功能和視頻后,一條微信溝通可以一次發給群里面的任何群友看到,這種蜻蜓點水式的交流使得各種感情越來越流于形式,微信溝通發送量與情感濃度不成正比,加劇了情感危機。甚至出現了“信騷擾”現象。據調查,廣西高職院校有一些學生患上了嚴重的“微信溝通綜合依賴癥”,整天沉迷于微信信息的虛擬世界中,導致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和人際交往障礙。
不良微信溝通主要是指一些垃圾微信信息交流、黃色微信語言信息、圖片信息和視頻信息交流、反動言論微信溝通、恐怖微信溝通和詐騙微信溝通。這些微信溝通盡管比例不大,但由于微信溝通的群發功能使其散播能力特別強,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被復制成千上萬條。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在學生中進行黃色信息和反動言論傳播,甚至騷擾。有些犯罪分子通過在微信信息中發送“中獎”或恐怖信息對廣西高職院校學生進行詐騙。這些已經嚴重影響了廣西高職院校學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學業前途。
微信群交流具有傳播速度快、裂變效應明顯、影響面廣等特征,它成為人民溝通和社會生活的一把雙刃劍。如果任由微信群不良信息交流泛濫,必然會毒害廣西高職院校學生的身心健康,使他們沉溺于低級趣味。我們應該引導學生趨利避害,引導微信溝通服務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微信功能所應具備的積極作用使之對廣西高職院校學生成長、成才產生積極的工具性作用。
不良微信信息一方面發布虛假信息,招搖撞騙,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另一方面,各種淫穢不堪的“黃段子”也毒害了廣西高職院校學生的心靈。我們輔導員應加強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導,要求廣西高職院校學生能做到自律,潔身自好,勿以小而為之,不要成為微信信息不良傳播的推波助瀾者。
微信溝通作為“第六媒體”能夠最大限度地將受眾解放出來。微信溝通能夠讓受眾獲得最大的自主權,利用任何的時間和地點,進行自由交流。因此,輔導員要及時建立微信溝通交流平臺,多提供一些內容積極向上的微信溝通信息,在日常思想教育活動中,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進行交流答疑,特別對有心理問題的同學,這一方式可消除他們的心理負擔,減輕心理壓力,化解心理矛盾,宣泄思想情緒。同時!可以讓更多學生參與到師生沙龍、專家講座中來,讓每一名同學充分表達自己的學術觀點和思想觀點。利用微信溝通信息傳播手段開展思想教育活動,相對于以往的班會、報告、征文等單調、枯燥的宣傳教育形式,方便快捷、易于傳播。
大力開展優秀健康微信溝通勵志語言的征集活動,這一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精神,用健康向上,充滿青春活力的詞句展示當代廣西大學生的內心世界,營造現代校園文化氛圍。同時可以在廣西高職院校學生中開展微信溝通利弊的討論,讓學生認識到不良微信溝通的危害,自覺約束自己發送不健康微信溝通的行為。
第一,微信商要增加微信溝通過濾選擇的功能。通過設置,在用戶端設定過濾和拒收用戶的含不良關鍵詞的微信溝通信息和圖片。給微信主人提供一種自主的選擇功能,擺脫誘惑的尷尬局面。
第二,制定有效的學生管理制度。限制學生在教學上課時間使用手機微信進行交流,規范學生微信溝通的行為,減少不良微信溝通影響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