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妍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涉外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就目前高校體育課堂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實況來看,即便已經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認知,也開展了深入而系統化的研究,就是部分高校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缺乏足夠的創新意識,導致隱性思政教學存在著諸多問題,這就需要引起高校的重視,尤其是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需要取得更大突破,以求讓一些創新性的技術、理念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予以融合,以求使得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步入健康軌道。
1)內涵。隱性教育最早是由學者杜威所提出的附帶學習理念而出現的,經過不斷的發展,后人對于杜威理念進行了不斷的深化,并提出了附學習的基本概念[1]。而附學習則是指具備概括性思想、道德觀念與習慣等途徑獲取的,一旦獲取就會永遠保持,其對于人一生的影響是深遠而持久的。基于此,隱性教育產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將此種教育理念更好的滲透到思政教育活動之中。通常情況下,隱性思政教育時常會以潤物無聲的方法,主要是在潛移默化之中達到教育人的目的。
2)特征。(1)教育目的的滲透性與隱蔽性。有教育學專家曾提出,教育者的基本教育意圖愈隱蔽,也就越容易被教育對象接受,也就更容易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內心要求[2]。具體來講,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和以往的顯性教育存在差異,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師要逐步淡化教育的痕跡,讓受教育者可以在潛移默化之中被教育、感化。
(2)教育方法的多樣性與靈活性。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顯性教的核心陣地是課堂的理論知識灌輸不一致,教師可選擇的教學方法更加多樣化、靈活化。如今,科學技術十分發達,教師可以通過影音視頻、多媒體等多種途徑來對學生開展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3)教學效果持久性與深遠性。傳統的顯性教育主要是采取課堂灌輸方式,此種教育模式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而隱性教育則是讓學生可以主動的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更強,與以往的顯性教育相比,隱性教育的效果會更為深遠、持久。
1)教育主體作用無法充分發揮。由于教育者缺乏自覺選擇隱性教育的基本意識,對隱形教育了解不足,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仍會就沿用傳統的顯性教育模式,主要是采取灌輸式模式。還有部分教育者無法以身示范,未意識到自身行為對于學生可能產生的影響[3]。另外,教師開展隱性教育的實際能力不夠,未能積極組織各種教育實踐活動,這就需要借助心理學、教育學等多種學科知識點,其對教師的溝通與組織能力要求比較高。
2)教育方式使用不科學。隱性教育方法就是體育教師把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目的、教育內容逐步滲透到學生日常學習生活與各種實踐活動之中,主要是讓學生可以在潛移默化之中接受相關的教育途徑。當前,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未對教育方法實施、實踐操作的設計進行合理的設計和規劃,會影響隱性教育的實際效果。再加之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針對性比較差,偏離了大學生的現實生活,傾向于形式主義,也會影響教育效果。
3)教育資源的利用效果不理想。就目前教育資源利用效果來看,校園物質文化建設還缺乏一定的教育內涵,無法給予學生心靈上的熏陶。另外,受到現代社會發展的影響,諸多校園精神文化內容過于娛樂性、功利性,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可以很好的感染、啟迪學 生[4]。然而,諸多大學生過于追求考證、獎勵,對人文素養、專業基礎實力提升不是很關注。還有部分高校缺乏具有品味與思想內涵的校園文化,無法正面而積極的引導學生的基本思想狀態。
1)提高思想政治的基本認知。認知是人最為基礎的心理活動,主要是指人獲取知識點的重要過程。而思想政治認知則是個體對于思想政治相關內容、要求、原則等的認識與理解。從認知心理學可了解到,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主要有兩個:即學習主動性與意義構建。學習主動性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驅動力,而意義構建則是知識點的內化與吸收[5]。二者相輔相成,會影響人們的基本認知活動。學生具有主體性,在實際教育過程中主要是根據自身的理解與個性來了解教育內容。在體育課堂中,教師應發揮出自身引導者的作用,了解不同學生的具體需求,以選擇科學的方式開展教學,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主動性,讓整個教學過程可以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2)增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情感。以往的思想政治觀念、觀點,若無法引起學生思想與情感方面的一致性,那么思想政治認知內容對于學生而言始終是表面、外在的,無法真正的成為學生的素質。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言行舉止、表情態度與聲調語氣會在不知不覺之中影響著學生,會讓學生產生相似的情感。例如,學生在學習體育技術遇到困難時,體育教師必須要流露出足夠的耐心,要不厭其煩的引導學生,為學生答疑解惑,既可向學生傳達正確的理念與價值觀,以增強學生的基本思想政治認知,可很好的觸動學生內心,以激發出學生的情感,以產生相同行為。例如,在技能學習中,言行態度懶散而敷衍,產生了消極的思想政治情感體驗,體育教師應及時制止,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而積極的認知。
3)形成良好的思政行為。在技術運用能力訓練過程中,運動學習與其他學科學習截然不同,熟練掌握運動技能可以很好的處理身心分離狀態,而在運動技能學習的前期,身體運動不受心理控制,怎樣訓練才能迅速實現身心合一是重要任務,這也充分凸顯科學訓練的關鍵性。據相關的研究表明,情感、利益與快樂會決定和影響主體人的每個行為。在實際的教學比賽過程中,學生要贏的需求很大,這可促使學生尋找更加高效的方式來提升技能,基于合理方式訓練下,學生的技能會快速提升就會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因此,科學而合理的教學能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行為。
綜上所述,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資源存在于各種實踐活動、校園文化環境之中,而高校體育課堂則滿足了這一點,如接力賽、籃球比賽等,都會鍛煉與考驗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機體榮譽感等等,這對于大學生自我本格的完善與升級意義深遠。因此,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之中具有必要性,其所產生的價值意義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