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泠
(承德市普寧寺管理中心,河北 承德 067000)
文博領域承載著民族歷史文化特色,是推動文化產業的基礎內容,也是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之一。受時代進步與人們觀念轉變的影響,文博領域文化產業的發展面臨著不小的機遇與挑戰,因此結合現狀選擇符合文化產業良性發展需求的創新模式,成為很多專業人士思考的重點。
文博領域是保護文化遺產的港灣,對歷史及民族文化的傳承、弘揚有正向意義,是展現國家民族文化水平的重要平臺。基于保護文化遺產的理念,國家不僅對文博領域發展中涉及的法律法規及相關管理制度等進行了全面規劃,還在培養專業性人才、研發文物修復技術以及建設文博基礎設施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及物力資源,從而為文博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但是在文化產業不斷壯大的當下,一些人士對文博領域是否能在實質上保護好文化遺產而提出很多懷疑。一方面是因為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雖然會給國家經濟帶來寶貴力量,但文化保護的實質性意義受到了間接影響。如部分商家會出現過于追求利益而破壞了文化的核心基礎,使得人們只能關注到產品的價值而忽視了其中的文化價值。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文化產業發展的實質目的更多是為了利用文化來創造效益,所以在過度挖掘文化遺產利用價值的時候就會違背保護文化的原則。因此要想讓文博領域與文化產業進行有效融合,在保護文化遺產的基礎上提升文化產業整體水平,就要對兩者之間的差異性特點以及發展實質進行準確理解,從而實現兩者的協調發展。
文化價值的展現與保護是文博領域發展中關注的核心內容,對人們了解歷史文化、傳承民族精神以及提升個人文化素養有重要影響。而文化產業在發展中則是基于文博領域的文化價值來開發其經濟價值,在不斷擴大消費群體的同時,對更多具有經濟價值的文化內容進行利用,以此來實現文化商品的普及與推廣。受國家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的影響,文化產業的發展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如在旅游業、文物交易業以及紀念品零售業等都得到了相應的改善。
雖然文化內容的經濟價值得到了挖掘,但是在實際發展中其本質上的文化價值卻被埋沒起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部分人士認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會在某種程度上對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造成破壞,尤其在一些相關案例出現后,人們開始更加關注文化產業經濟效益來源的規范性與合法性,從而降低文博領域受到的負面影響。其次,雖然人們對保護文化遺產以及支持文博領域發展的意識有所提升,封建傳統的理念也隨著文化產業的不斷進步而得到改變,但文化產業在運作期間還是會受到經濟市場競爭規律等因素的影響而不能將文化保護理念進行有效落實,降低了文化商品的文化價值。
因此文博領域文化產業要想得到平穩的發展,除了要對產品的文化與經濟價值進行明確,保證兩者之間互不影響、同步發展,還要提高兩者間的協調統一性,并科學利用經濟市場機制來保護與展現產品的文化價值。這樣商品的經濟價值才能在其文化價值基礎上得到更有效的提升,而文化價值也能在其經濟價值的實現下得到全面的挖掘,從而為文博領域文化產業發展水平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
催化帶動模式是一種提高文博領域與經濟領域間互惠互利效果的手段,能夠幫助文化遺產及相關文化內容在各媒介的介入下來帶動文化產業鏈的有序運行,對整合文化資源和提高文化內容經濟價值有積極影響。以某博物館為例,如需要通過乘坐交通工具途徑來參觀博物館的人群會在交通運輸業上產生費用,當人們達到目的地后還會在周邊的餐館、酒店以及其他店面中進行消費,而這些現象的出現就屬于催化帶動模式下文化產業的發展路徑,是文博領域正外部性的體現。另外,參觀人群所帶來的經濟波不僅只局限為一次。比如一些人會因為個人情懷或其他因素而再次參觀博物館,或者部分參觀者會將文化體驗經歷與他人分享,他人受到影響后也來參觀博物館,從而產生二次經濟波,為文博領域文化產業整體經濟效益的提升帶來推動作用,也是傳播當地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
但是有些區域環境較特殊的文化遺產機構不能將催化帶動模式得到很好的運用,具體原因不僅與資金支持力度達不到標準要求有關,還與文化產業本身的魅力有直接影響。比如有些地區的文博機構具有較高的歷史及民族文化價值,在當地政府或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也得到了大力宣傳,但真正了解或對該文化感興趣的受眾群體較少,因此產業化后的文化內容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并不樂觀,這就導致區域內的文化產業發展受到了阻礙。所以要結合區域分布特點、文化價值以及受眾人群等因素對催化帶動模式進行科學運用,以此來助力文博領域文化產業的高效發展。
轉換開發模式具有虛擬真實性特點,即在文化遺產本質基礎上將其數字化,在傳播其文化價值的同時發揮產物的經濟價值,從而轉換文博領域的開發形式,為文化產業更好順應時代發展需要而提供更多可能。在數字化技術不斷更新與進步的當下,利用轉換開發模式助力文化產業發展已經成為文博領域關注的重點內容,如將數字技術融入到線下文博領域發展中,一方面能夠提高人們了解文化的積極性與熱情,擴大受眾人群的同時帶動文化市場平穩運行,另一方面則能為人們提供更便捷的服務,節省人們深入了解文化內容時間的同時,讓文化內涵更直觀的展現在人們眼前。
通過轉換開發模式還能提高人們與文化產業的互動效果,為文博領域的開發創造了有利環境。但是在實際發展中,文化產業還需要對知識產權的應用要點提高重視。由于文博領域下的很多文化遺產是以實體形式所展現的,而數字形勢下的文化產品則以虛擬形態展現。因此要對虛擬文化產品的知識產權進行明確,并結合文化遺產自身價值及經濟特點靈活轉變開發思路,提供更符合當下文化市場發展需要的開發創意,保證開發階段的專業性、合法性與真實性,從而提高轉換開發模式的利用價值,提高文化產業經濟效益水平。
文博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是文化遺產、民族精神以及歷史信息得到傳承的重要體現,對凝聚民族力量、弘揚歷史優秀文化有重要意義。受經濟及技術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影響,文博領域文化產業的發展發生了轉變,尤其在產業創新模式上也帶來了可觀的突破。為了提高文博領域下產品的經濟和文化價值,除了要對創新模式的合理選擇提高重視,還要明確文化產業的發展目的與方向,為文博領域建設與發展注入寶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