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其峰
隨著社會整體經濟水平的提升,我國政府會計制度為了全面適應社會發展要求,實現工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政府會計制度也在不斷優化和發展。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我國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產生了較為顯著的影響。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工作的開展不僅能有效推進政府會計信息和市場經濟制度的融合,還能保證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科學化發展,為社會各界的發展提供更為精準和全面的會計信息。本文將對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及其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產生的影響問題展開詳細論述,希望對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工作的開展提供更為顯著的指導和幫助作用。
在政府會計制度改革過程中,我國政府會計制度已經基本實現了健康發展,以收付實現制為主的會計核算體系是我國政府會計領域的基本核算基礎,主要包括《財政總預算制度》《行政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等行業會計制度,收付實現制能夠完整反映政府部門的預算收支執行情況,能夠為決算報告提供數據支持,為政府財政資金的合理使用和政府職能的有效運行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但是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政府職能的轉變和政府部門機構改革的需要,僅僅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測政府會計核算制度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日漸繁雜的政府會計經濟事務。這就要求政府會計不僅能反映預算執行情況的基本信息,實現基本的預算管理職能,而且能夠反映政府財務狀況和運營業績,以實現加強政府成本費用控制、提供效率的功能。在2010年開始,我國政府會計制度發展已經進入了全新階段,并且政府在部分省市已經進行了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改革試點工作。截至2014年,我國財政部門也針對這項工作的開展提出了相關改革方案,這項工作的開展也給各地區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工作的推進提供了更有效的幫助和依據。當前我國政府會計制度已經在全國范圍內的行政事業單位得到落實發展,這也意味著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工作進入到了實質性落實和發展階段。2017年10月24日,財政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制定并頒發了我國《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科目和報表》(新會計制度),并要求于2019年1月1日開始實施。
在我國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工作開展中,新舊政府會計制度的銜接問題成為了當前政府工作中的重點環節,針對沒有進行部門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需要全面落實新會計制度中的財務會計要求和工作內容,針對事業單位等非政府會計主體需要加強對全新會計制度的學習。對于之前執行《中小學會計制度》《醫院會計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會計制度》的行政事業單位等非政府會計主體,也要執行全新的會計制度。在政府改革工作開展過程中,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在工作中要運用會計管理理念,幫助政府部門構建起更具可比性優勢的會計信息,并為社會監督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基礎。在進行新舊會計制度銜接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加強對政府部門指導性文件的學習,從而按照我國財政部門的工作要求認真執行和貫徹。
在過去事業單位開展工作過程中,經常有經濟活動沒有及時納入到財務管理工作中的情況,在新的政府會計制度的規范下,財務活動可以更精準地被納入到財務管理中,這對于會計信息質量的提升也將起到更為顯著的積極作用。我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中很多內容都會涉及到國有資產的管理問題,在之前一些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中,國有資產的問題十分復雜,沒能在工作中構建起健全和完善的固有資產核算業務。因此,原行政事業單位執行會計制度不能真實反映單位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按照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財務管理對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覆蓋面也將進一步提升。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需要適當分離后進行必要連接,只有在確定收入、期末結轉處理過程中制定更為健全和科學的政策,才能進一步提高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
新政府會計制度在貫徹實施過程中會對事業的會計核算、財務報告等工作提出來更高要求。新會計制度在貫徹執行過程中,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要求更為規范和科學,這有利于事業單位在會計核算中更精準地反映經濟活動事項,不僅提升了國有資產的管理水平,而且還能避免和預防國有資產的流失問題。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行政事業單位不僅僅提供決算報告,還要提供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表和現金流量表等財務報告,全面反映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財務狀況、現金流量等,對于行政事業單位防范財務風險和政府強化監督具有重要意義。
其一,崗位設置不合理、職責分工不明確。比如一些單位的主管會計、現金出納會計有一人兼任的情況,沒有嚴格遵守《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第十二條規定“會計工作崗位,可以一人一崗、一人多崗,或者一崗多人。但出納人員不得兼管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其二,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控制度不夠完善,部分預算部門沒有完整的內控制度,經濟業務流程沒有制定詳細準確的控制,僅靠經驗處理問題;部分事業單位領導的內控意識不強,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內控人員配備不合理,引起內控機構人員缺位。其三,固定資產管理缺乏規范性。當前一些事業單位并沒有對固有資產流量和存量管理問題進行密切關注,甚至存在明顯的重購建,輕管理的情況,在固定資產維護、應用和報廢方面上沒有進行嚴格管理,因此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使用效率大大降低,甚至引發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問題。
按照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要求,進一步提高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單位內部也要構建起完善、健全的內部財務管理體系,按照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制定權責清晰、問責有據的財務管理體系。此外,還需要對會計核算制度、財務管理、支出管理、經濟事項辦理流程和內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制度進行規范,通過對單位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的細化分析,針對性的對財務會計人員進行專業技術指導和培訓。按照財務制度管理要求,制定更為健全的經濟事項辦理審批制度,確保單位各項經濟業務活動都能客觀公正的反映到財務管理中工作中。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工作中要加強風險控制,按照“三重一大”制度對財務管理工作提出要求,提升監督管理水平,構建完善的大額資審批制度。加強單位財務公章、銀行票據、有價證券管理,按照“圖章分管、崗位分離、職責明確、互相牽制”構建全過程監督審核機制,切實加強監督和管理,一旦在實際工作中發現違紀問題,進行嚴肅問責處置。
事業單位的綜合性財務報告是目前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工作中最關鍵的組成環節,更是當前政府會計改革制度中最關鍵的落腳點。為了確保事業單位能在工作中出具更精準和可靠的財務報告,事業單位在實際工作中也要切實提升自身財務管理能力,在全新政府會計制度準則要求下開展財務工作。通過財務預算的公開和制定綜合性財務報告,引導群眾行使自身監督權力,這樣不僅能對政治生態起到凈化作用,還能保證社會風氣的良好發展。綜合性財務報告可以幫助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落實勤儉節約原則,在接受大眾監督的過程中,切實提升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各單位要加強對財務報告的科學分析和利用,準確掌握和發現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縮減和控制不必要經費的支出,防范財務風險,提高事業單位運行的經濟性、效率性、和績效性。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中還會涉及到一定的非稅收入,非稅收入有較為嚴格的管理規范,需要對社會公布相應的項目名稱、收費標準等等。非稅收入是部分事業單位工作的重要經濟來源,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更應該加強對非稅收入的管理,確保收費效率和工作質量得到全面提升,特別是在當前社會發展水平全面提升背景下,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更應該適應社會發展趨勢,積極調整和創新支付方式,切實提升非稅征收工作的辦事效率。
綜上所述,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工作是當前我國社會發展水平提升的必然發展趨勢和重點工作要求,是當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要求的重要方向,是群眾對事業單位資金應用進行社會監督的有效手段。為切實開展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工作,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工作中也要加強對內部監督體系的構建,通過對財政資金收支管理水平的提升,切實發揮綜合型財務報告的積極作用。雖然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已經得到了全面發展和提升,但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希望在政府會計改革制度的作用下,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能得到更為顯著和積極的發展,實現我國整體經濟水平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