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海
為分析現階段集團采掘人員年齡結構,并準確預測未來發展趨勢,首先,對近年采掘人員變化情況進行整理研究。為保證分析結果具有客觀性、延續性、代表性,本文選取了潞安集團下屬10個礦井,對其從2014年年末到2018年年末這5年來的在冊人數、采煤人員、掘進人員取數建模分析。
通過對數據的整理分析,可得近5年來10個主體礦井的采掘人員的人數變化如下。

圖1近五年集團公司下屬10礦采掘人員人數變化圖
由圖1可以看出,近五年來,集團公司采掘人員人數總體呈下降趨勢,總人數由2014年的11252人下降至2018年的9727人,下降幅度達13.56%。其中,采煤人員人數由2014年的5923人下降至2018年的5363人,下降幅度達9.46%,掘進人員由2014年的5329人下降至2018年的4364人,下降比達18.11%。
為了進一步分析近年來采掘人員的變化,本文對2014年至2018年10礦采掘人員增減情況進行分析。

圖2近五年集團公司下屬10礦采掘人員增減情況
由圖2可以看出,近五年來,增加人員數量總體呈減小趨勢,從2016年起,每年減少人員人數大于增加人數,采掘人員總人數逐年減少。五年來,增加人數共1227人,減少人數共2752人。
人員增加途徑主要包括新分學生、退伍軍人和單位補充三種,其中,單位內部補充是最主要的途徑,五年共增加581人,占總增加人員的47.4%,新分學生和退伍軍人等外部補充五年合計增加646人,占總增加人數的52.6%;人員減少途徑主要包括調出單位、內部調動和自然減員三種,其中,因個人原因(調出單位和內部調動)減員是人數減少的最主要途徑,五年共減少2226人,占總減少人數的80.9%,自然減員五年合計526人,占總減少人數的19.1%。
采掘人員占全礦人員比例在各礦均呈下降趨勢,各礦人員比例失調,局部缺員情況逐漸加劇,這也是目前該集團,乃至整個煤炭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

圖3 2018年集團公司下屬10礦采掘人員各年齡段所占比例
通過對2018年底集團公司10礦采掘人員基礎數據進行分析,在各礦中30~40歲的中青年職工為采掘人員主體。2018年10月底10礦采掘人員總人數為9727人,其中,30歲以下青年員工有2363人,占總人數的24%;30~40歲的中青年員工有4436人,占總人數的46%;40~50歲的中老年員工有2275人,占總人數的23%;50歲以上員工有653人,占總人數的7%。
通過對2018年底在冊人員出勤進行匯總分析,得到采掘人員出勤情況如圖4和圖5所示。

圖4 2018年采掘人員出勤分析

圖5 2018年采掘人員各年齡段出勤分析
集團公司下屬10礦的采掘人員中,骨干員工占總人數的12%,一般員工所占比例最大,占總人數的63%。
對30歲以下的員工,一般員工和骨干員工僅占總人數的65%,但隨著年齡增大,由于家庭負擔和職業觀念的不同,其出勤情況得到改善,一般員工所占比例明顯增大,對于50歲以上的員工,一般員工和骨干員工占總人數的89%。綜上所述,集團公司下屬10礦中,花班、長曠等出勤不正常的人員占比過高,尤其是對于40歲以下的青壯年,出勤不正常人員達總人數的30%以上,這對集團未來的發展帶來極大的隱患。
根據本文的研究,可以發現現階段集團采掘人員存在以下問題:
1.采掘人員缺員逐年加劇。一方面,人員補充不足,尤其2015年后,每年由外部補充的人員只有200余人;另一方面,人員減少明顯加大,在2015年后,每年減少人員數量均超過增加人員數量。
2.采掘人員老齡化現象嚴重。截止2018年底,40歲以上人員總人數的30%,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增人員逐年減少,老齡化現象將逐步加劇。
3.采掘人員出勤率過低。截止2018年底,花班人員和長曠人員占總人數的25%,尤其是對于40歲以下的青壯年員工,出勤率進一步降低,出勤不正常人員的比例達到30%以上。
以上問題是目前困擾集團公司乃至整個煤炭行業的難點問題,為解決這三個問題,結合集團公司實際情況,本文共提出以下三條建議:
1.加強薪酬分配傾斜。繼續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推動差異化薪酬分配制度,井下一線、井下輔助及地面生產員工收入比例應力爭達到3∶2∶1,發揮工資的導向作用,促使內部人員向井下一線采掘隊組流動。
2.合理增加新鮮血液。考慮到目前采掘一線隊組的缺員情況,集團應有計劃、有步驟地向采掘隊組補充新鮮血液,替換年齡偏大、出勤率低的一線員工。
3.加快智能化礦山建設進程,提高井下生產的智能化程度,提高煤礦生產效率,減少井下用工數量,以滿足正常的生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