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小儂
在加強落實精準扶貧的各項政策背景下,普惠金融模式恰恰展現出了其重要作用。新時期,商業銀行已經將普惠金融業務作為常態化的業務形式,普惠金融體系日漸豐富和完善,但是就當前來看,普惠金融模式的開放程度并不是很高,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其為了降低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普惠金融所起到的精準扶貧作用有限。但是在精準扶貧政策支持下,商業銀行以及相關地區、企業乃至個人都有必要創新思路,從而進一步發揮出普惠金融在精準扶貧方面的積極作用。
在國家開展全面扶貧工作之后,一大批貧困縣、貧困村脫掉了貧困的帽子,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地區、家庭的深度貧困情況。精準扶貧主要面向貧困區域、貧困村、貧困戶,雖然以較為落后的農業地區為主,但并不僅限于農村,比如城市內也有一些貧困戶需要得到政府的幫助。精準扶貧政策出來之后,有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了相關的資助,但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長遠來看,單純的資助政策并不能真正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只能是解決其短期的生活困難。所以,精準扶貧有必要借助金融政策方面的優惠條件以及共享資源來解決“授人以漁”的問題,通過推動貧困地區產業結構改革創新、扶持致富項目等來真正實現精準扶貧。
普惠金融是相對于傳統金融模式而生的一個概念,現如今,全球都在推廣普惠金融模式,自從2005年聯合國提出普惠金融理念之后,我國金融機構逐漸完善普惠金融模式,尤其是從2016年開始,國務院還專門開始對普惠金融發展進行相應的規劃,普惠金融發展成為國家戰略,對于國計民生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從金融機構的發展視角來看,普惠金融為其接下來的發展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雖然傳統金融模式是商業銀行發展的支柱,但是普惠金融模式是應對當前多元化經濟發展的有效利器,如果商業銀行一味抱陳守舊,則會錯過這個金融改革的最佳時機。
在精準扶貧政策背景下,僅僅依靠財政支持很難實現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在鼓勵“創新創業”的社會大潮中,普惠金融發揮出了重要作用,小微企業、創業者等都獲得了相應的支持,而精準扶貧的核心在于鼓勵貧困地區走經濟改革發展路線,不管是建立鄉鎮產業還是個人帶頭創業,都需要相應的資金支持,而普惠金融是為貧困地區提供“造血”功能的有效工具。對于金融機構來說,開發全新的普惠金融體系也是其未來長遠規劃中的重要一環。尤其是在金融行業內部的競爭中,農村信用社、城市銀行可以通過對普惠金融的深度開發而提高其競爭力。
當前,基于精準扶貧視角來看,商業銀行在普惠金融模式發展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普惠金融并沒有直接“惠”及“精準扶貧”的相關工作中去。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雖然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是我國現階段的重要任務,但是面向精準扶貧的任務,仍然是以地方財政撥款為主要方式,通過財政撥款,可以快速解決貧困地區人民在居住、出行、生活上的一些不便,比如將貧困地區的居民進行集中搬遷,對原有的農村土地進行統一規劃,但是這種扶貧方式只是為其提供了相對較好的居所,并不能真正解決其“貧困”問題。需要“精準扶貧”的區域在經濟發展上比較落后,根本無法為村民提供可獲得收入的途徑。開展精準扶貧的途徑應當鼓勵創業者在當地開辦企業,招收當地村民到企業中工作,比如在開展扶貧工作中出現了很多以村為單位的“聯合社”,可以通過集體企業的發展來提高村民收入。但是,在精準扶貧方向下,普惠金融政策體系并不完善,即便是國家支持普惠金融向農村、農業和農民方面傾斜,但是受到商業銀行本身發展的一些限制,其能夠為“精準扶貧”提供的優惠政策并不多。
當前,商業銀行普惠金融體系也并不健全,普惠金融以向小微企業或者是創業個體服務,但是并沒有主動配合農村地區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從創業個體來看,高校畢業生創業可以輕松獲得普惠金融的支持,但是農民創業想要獲得普惠金融的支持就存在很大的困難,可見,現如今普惠金融發展的整體大方向仍然是以面向城市為主。這種普惠金融體系的建立主要還是受到傳統金融模式的束縛,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大宗貸款利息仍然是其營業利潤的主要來源,減少貸款用戶也可以降低商業銀行的風險。如果商業銀行完善了普惠金融體系,但是在精準扶貧過程中,能夠滿足商業銀行貸款條件的用戶也只占少數。
當前精準扶貧的核心主要是農業扶貧,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對精準扶貧的需求比較大,這些地區以農牧業為主,農民以及牧民家庭貧困,很難承受的住社會風險,很多家庭因為就醫而返貧,綜合精準扶貧的要求來看,商業銀行有必要為極度貧困的農牧民提供一定的普惠金融產品。但是就目前來看,這類產品太少,尤其是信貸類的產品太少,很少有商業銀行會為農牧民提供小額信貸。當然,在商業銀行普惠金融模式發展的過程中,為了幫助農牧民抵御風險,推出了一些保險類的金融產品,但是這些產品并不是所有農牧民都有條件購買。所以,從商業銀行普惠金融發展的角度來看,不得不考慮推出一些涉農信貸產品,這不僅是為了豐富商業銀行普惠金融模式下的產品體系,更是發揮商業銀行所應展現出來的社會責任。
就當前來看,精準扶貧可以盡快地鎖定扶貧對象,為其提供必要的扶貧支持,普惠金融在精準扶貧工作方面的優勢能夠盡快發揮出來。但是排除普惠金融體系、結構以及產品方面的不足來看,精準扶貧方向的普惠金融環境狀態并不佳。普惠金融雖然具有“普惠”意義,但是為了保障商業銀行的持續發展,普惠金融模式的開展也必須要保障商業銀行的盈利,而不能為了發展普惠金融出現“虧損”的情況。所以,普惠金融項目的開展往往需要精準的大數據支持,然而精準扶貧實現了“扶貧”工作的精準,卻沒能結合普惠金融的要求來推進“信用管理”的精準。
精準扶貧視角下,商業銀行普惠金融的發展必須有相應金融政策的支持,否則普惠金融模式下可能會形成無序發展。而且為了實現普惠金融在精準扶貧方面工作的落實,需要確定精準扶貧享受普惠金融的門檻。在相應的普惠金融政策背景下,并不是所有的精準扶貧項目都適用于普惠金融模式,而普惠金融更多的是低息貸款的形式,如果政府能夠為農民提供一些政策性的優惠,那么農民所需要借貸的資金就更少,在保障了農民收入的同時也降低了金融機構的風險。所以,政府相關部門有必要加強對普惠金融在“精準扶貧”項目方面政策的完善,研究出適用于精準扶貧的普惠金融項目標準,以推進普惠金融模式的有效應用。
由于當前的普惠金融體系并不完善,根本無法找到精準扶貧著力點,在精準扶貧攻堅克難的背景下,普惠金融的開展似乎找不到最佳的依據。當下,普惠金融結構體系及服務體系都需要進一步加以完善,普惠金融結構需要更加豐富,針對精準扶貧所提供的流程應該進行簡化,而基于精準扶貧所開展的服務應該入鄉、入村,實現對口接觸。從地方性精準扶貧的情形來看,我國在普惠金融體系建構中應優先保障對貧困地區龍頭企業的支持,從而通過企業發展來帶動一方經濟的發展。同時,為了推進普惠金融模式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效用發揮,金融行業也開始了新一輪的洗牌,對于能夠為“精準扶貧”提供支持的金融機構,可以獲得國家相應政策的支持,比如在政府扶持下,地方性農村信用社以及地方性商業銀行得到了快速發展,在其拉動存款的過程中,這類金融機構也拿出很大一部分比例的資金來支持當地“精準扶貧”工作。
在農業精準扶貧的要求下,商業銀行在普惠金融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應開發全新的金融產品,專門面向農業、農村和農民,可以設定一些小額度的低息貸款項目,解決貧困地區居民的實際困難。金融產品的豐富有助于普惠金融發揮資金紐帶作用,從而發揮金融產品的補充功能。同時,可以嘗試開發針對農民的軟資產抵押模式,通過軟資產抵押來保障商業銀行的基本利益,也對貸款人形成相應的約束。這些全新的金融產品可以解決農民臨時性的資金周轉問題,也許解決了這一個環節的問題,農民就能夠跳出極度貧困的惡性循環。另外,還可以加強多種金融保險類產品的開發,為農民創業提供更多保障。
普惠金融項目的應用固然能夠為精準扶貧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但是,必須要加強普惠金融模式下的金融風險管理,才能構建出完善的、安全的精準扶貧金融生態環境,形成良好的金融循環生態圈,讓更多的資金“活”起來。普惠金融風險管理一方面是對金融產品的投放風險進行管理,另一方面是對申請者的信用情況展開管理,加強相應的風險性防范措施的應用,通過一定的監督控制措施來確保商業銀行的穩定發展,也為精準扶貧提供一定的支持,形成二者之間的平衡。
綜上所述,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背景下所實施的精準扶貧政策需要得到商業銀行普惠金融的支持,為貧困地區的發展提供一定的信貸產品及相應的資金,幫助其渡過創業發展及經濟改革的困難期,通過開發產品、完善體系、加強風險防控等措施來保障精準扶貧攻堅克難階段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