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鋒
新時期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論對國家建設、對社會進步,還是對學生實現自我價值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人類在走向21世紀之后,教育的最好方式就是創新,培養學生樂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精神,存在良好的洞察意識,梳理遠大理想,從而走向成功之路。國家經濟的發展與創新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而高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人才輸送機”。然而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在創新能力方面表現出嚴重不足,所以應高度重視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高職學生接受的多數是從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很少發揮想象力,和自主思考能力,長時間處于被動的狀態,很難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高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為了應對各種考試花費了大量時間與精力,而沒有重視在學習過程中應該具備的創新能力,沒有形成應有的創新意識。因此一些學生在進入工作后,難以滿足社會需求,雖然考試分數高,但實則能力低下。
高校在教學過程中未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實踐,而導致學生缺少實踐的平臺和渠道,使學生只學到了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無法把學到的知識與實踐聯系在一起,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發揮。
從國外高校教育來看,在學習成績方面,國外與我國相差甚遠,但國家發展卻極為迅速,相較于我國更為發達。這主要是因為國外發達國家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比如美國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開始對學生的實踐性創新活動工作進行開展,而我國的高職學生實際上參加實踐性創新活動的機會非常少,導致國內外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出現很大差異。
學校應該給予學生進行科研活動的大力支持,包括學生從事科技項目的渠道、平臺、經費等,高職院校應明確制定相關方法,以保證學生科技項目的制度化規范化。同時高職院校應該每年給予學生一定的經費支持,且為學生提供開展科技項目的場地。如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的教育理念和專業知識一直強調于讓學生動手實踐,并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該校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現代農業人才,建設了星創天地平臺,并組織了學生星創天地工作室,為畢業生實現夢想提供了重要路徑。學生可以在工作室從事花卉、蔬菜、寵物等各項研究,甚至可以把項目研究與創業聯系在一起,該校就有兩位同學利用學校提供的溫室大棚,從事多肉植物的研究、生產與銷售,發展勢如破竹,成為該學校的典型案列,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我國現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缺乏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當然也有一些學生對科技創新知識有著濃烈的學習興趣,具備良好的主動學習意識,刻苦鉆研,想要運用在校時間更好地掌握新技術和新知識,提升自身學習能力,以便在未來從事工作后學以致用。為了更好地增強自己的綜合素質,他們很樂意于把自己所學專業的知識結合到一定的科學研究活動中。所以院校在組建學生團隊時,所選擇的項目主持人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學習成績好,有較強的理解能力,項目研究必須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學習積極性強,有強烈的求知欲,愿意通過學習和研究獲取更多的知識;對某一個方面的問題特別感興趣,“興趣是學習的第一老師”,只有感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去學,才能做得更好。
高職院校學制一般都是三年制,這意味著一年級的學生剛入學,課程都是以基礎的課程為主,接觸的專業課程較少,三年級的學生面臨著畢業實習、就業、擇業的問題。因此更適合將二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這是因為其已經打下了相關知識基礎,且相比于三年級時間更為充裕,教師指導更為簡單,或者也可將一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參與到研究工作當中,為次年的申報奠定基礎。
高職學生一般都是初次接觸科技項目,由于深入項目研究時要求他們必須學習和具備相關領域的專業新知識、新技能。他們雖然動手能力較強,但在深入項目研究時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因此指導老師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特別重要,需要閱歷豐富的教師去對學生進行指導,他們在整個科技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導演”“教練”。他們還需要根據學生本身的特點和項目本身的內容,調動學生對研究的興趣和對學習的積極性,引領學生對科技活動不斷了解、認知,增加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地融入科研項目研究中。
在選擇指導老師的時候應該要選擇符合以下三點標準的指導老師:在科研研究中有豐富的經驗,熟悉本專業發展情況及走向,深切了解項目研究的基本規則;在工作中嚴以律己,熱愛這項工作,在學生開展科研活動時能認真指導和給出建議;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強,在研究過程中能給予學生針對性指導,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另外師生關系和諧也非常重要,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科技項目順利進行,同時教師也會對學生傾囊相授,幫助學生更好從事科研活動,學生也會更加專注于學習和完成實驗與調研工作。
學生科技創新項目也是科研項目之一,但是管理學生科技項目不能像管理教師科研項目那樣管理,而是要讓學生自己參與其中,通過主持、研究中等收貨知識,為今后步入社會發展增添色彩。基于此,在項目申報、理想、結題的整個過程中,科研管理人員都要特別重視,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差錯,要尋找適合教育學生科技項目的方式,能夠切實為學生科技創新所應用,否則便會導致老師全面包辦了學生科技項目,老師成為項目的研究者,由此得不償失。
全程加強對項目的管理有利于提高項目研究的質量,項目研究相當于一個完整的過程,對此可采用過程管理辦法,達到全面質量管理的效果。所謂全面質量管理就是通過控制管理過程中各個節點的質量,從而實現細節化控制,提升整體控制管理效果。
1.評審。每年的科研項目下發后,學生們會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和通過指導教師的建議來最終確定報名項目,然后在對學生選擇的項目,系部在按照統一的標準選擇出最優秀的作品作為最后的結果來立項。評審時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定:首先學生主持人所學的專業與所選擇的題目是否契合,選題的實用程度和新穎程度等;其次是項目設計的內容是否與選題一致,內容設計程度、創新度和實用度是否完整;再次是成果形式選擇是否恰當;最后是指導教師的選擇是否符合上訴標準。
2.公示。為了讓項目具備公平性,所有擬立項的項目都要接受社會的監督,避免發生不可挽回的結果。系部推薦的學生項目在經過科研處的審核后,所有擬立項的項目都要進行公示,公示時間截止后若沒有異議,在經過學校的批準之后就可以立項。
3.開題。項目成功立項后,最先要做的事就是開題,開題意味著項目研究正式開始,它是一項為研究打下基礎的工作。在寫開題報告時應該清楚自己的重點是什么,應該怎樣去做,最后的結果會是什么樣。今后研究方向是否正確主要看開題報告內容是否撰寫的好與次,一篇好的開題報告能讓研究少走許多彎路,節省許多時間。
4.中期檢查。為了及時發現前期研究中出現的錯誤,便于及時糾正,有利于以后研究工作更好地開展。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科技項目的管理水平,科研管理部門可以以項目主持人和成員為中心開展一場匯報會,對學生匯報過程中提到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及時做出解答并提出怎樣修改,此處需要指出的是,不一定都要求學生撰寫研究報告,但他們一定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撰寫總結報告,把研究過程遇到的情況和最后所取得的成果,每個人都得到了什么收獲等,都要完整地寫清楚。
科研處項目的管理部門要對以上所有環節進行全程監督,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保證項目的質量。并且一定要把握好項目進行的時間,以免出現學生進入大三后,在校時間短,還面臨著畢業實習、就業、擇業等問題,無法按時完成研究任務,就會出現項目結束時學生已經離開學校,沒有辦法進行結項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