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昊婧
紅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傳承紅色經典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等思潮侵蝕,樹牢理想信念。研學實踐活動通過活動設計,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綜合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能夠有效打破從知識到實踐過程中的學習壁壘。如何將紅色文化和研學實踐活動通過體驗式教學方法有機結合,達到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效果是一項極有意義的課題。
體驗性教育是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相關情景,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充分參與從而獲得個人經驗,通過交流反思,內化形成個人的道德意識,最終應用到實踐中。在高校共青團思政引領工作中借用體驗性教育方式,是將具體的思政價值目標融入特定活動中,通過反復體驗構建社會與時代所期望的愛國情懷、民族精神和集體意識等。體驗性研究的主體是學生,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和內心體驗,通過活動方式展開學習,強調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協同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教學與生活相結合。體驗性研究的難點是實現目標價值的內化,重點是實踐應用。
體驗性教育的開展方式可多種多樣,與高校共青團思政引領和實踐育人的需求相結合,最可操作的是紅色研學實踐活動。紅色研學實踐活動不同于旅游,其組織的主體是高校而非旅行社,其目的在于創造特定的情境和機會,拉近革命時代和青年學生的距離,喚起共鳴,使學生在親身經歷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完成預訂價值目標內化。強調教師從學科專業背景出發,引導學生就同一問題進行多維思考,通過學生間的協作、討論和總結反思,將學生個體生命經歷和紅色文化內涵結合,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思政感悟,深化紅色文化的當代價值。通過組織系列化活動,幫助學生深層感悟,匡正價值觀,構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統一的個性認知。
體驗性教育強調從學生的個性特點出發,思政教育運用體驗性的教育方式,首先要從找準大學生思想松動點入手,保證紅色研學實踐活動的針對性。從教學環節設計的多學科思維入手,豐富紅色研學旅游體驗的層次性。從現實問題出發的自由討論和教師適當的歸納引領入手,保證紅色研學實踐活動體驗的目標價值內化。從開展相似主題的系列活動入手,保障紅色研學實踐活動體驗效果得到檢驗,通過對反饋信息的搜集整理,改進下一次行動,確保完善性。從探尋協同育人的共振點入手,和學校思政課、社團活動等結合,構建多元主體合作,打通教育界限,進行資源整合,相互支持,同頻共振,確保紅色研學實踐活動體驗的完整性和價值引領的有效性。通過以上步驟,確保體驗研究的目標價值明確,學生體驗充分,價值內化有方,引領效果可見,后期改進有法以期實現體驗性研究目的。
體驗性教育方式和紅色文化的結合,關鍵是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和反思,換醒學生自我意識,深挖思政內涵,幫助學生將紅色文化精髓內化,促進道德認知向道德行為轉化,拓展生命意義,補足精神之鈣。紅色文化和體驗性教育方式的結合,可轉變高校共青團思政引領方式,從課堂走向生活實踐,與高校思政課堂形成補充,構建“大思政”格局,同時將學生體驗作為思政教育的重點,通過實踐檢驗的認識得到深化并形成穩定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提高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體驗性,利于學生將紅色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構建出富有個體生命特征又契合紅色精神的道德品行。
體驗性教學可依據實施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I備階段要從學生需要出發,確保體驗性。實施階段要重視學生個體參與,落實體驗性??偨Y階段要重視學生反思,回歸體驗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體驗性把控。
1.做好調研,找準目標價值。前期要做好學生思想問題調研,找準思政引領切入口,結合學生感到思想困惑的問題做好紅色景點選取和情境教學設計,通過這兩點保證目標價值清晰。
2.充分準備,確保體驗充分。從組織者角度,前期根據確定的思政切入口,組建思政專家團隊,從多個角度對同一問題解讀,確立主題深化的步驟和方法,確保實施過程中學生體驗充分。從學生角度,提前組成興趣小組,搜集相關資料,對前去參觀的紅色文化進行初步了解。
1.多維參與,引發共鳴。各興趣組從不同角度現場反映參觀主題,可以是朗誦革命詩歌,演奏樂曲,一段舞蹈或讀家書等,通過現實可感的史實材料展示和直觀文藝欣賞,將歷史拉近生活,引發學生共鳴。此時教師可以適時點評,引出此行的教育目標價值。
2.巧設程序,逐層體驗。從眼睛看到的展覽和同學的表演,到耳朵聽到各專業老師從不同角度對史實的分析,到動手體驗當時的艱苦生活,再到嘴巴嘗到當時的菜肴,幫助學生模擬革命場景,增強代入感,感受紅色文化,領會紅色精神。
3.適當引導,升華主題。在學生參觀過程中,教師引導討論具體情境下的其他可能選擇的行為,評價各種行為選擇的價值,逐一進行價值意義探討,引導學生思考共產黨人當時做出的選擇的意義,思考行為背后的民族大義。引領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將紅色精神引入學生當前的思想困惑點,啟發學生思考小我與大我,個人與國家的關系,擴展個體生命意義,升華主題。
4.反思總結,完成內化。通過一個景點參觀后的總結和多個相似主題景點的參觀討論,要求學生談論感想并提交研學報告,教師對其點評反饋,幫助學生形成政治正確的個性化的體驗,將紅色文化融入生命,完成價值內化。紅色文化的內化不是一次研學實踐活動可以夯實筑牢的,需要高校共青團設計主題相近,內容遞進的系列活動。
就山西省豐富的紅色旅游景點而言,可分為“重溫紅色生活”主題,貫通武鄉縣王家峪八路軍總部舊址、沁源縣太岳軍區司令部舊址、左權縣麻田八路軍前方總部舊址和昔陽縣大寨展覽館等景點,以參觀革命生活,體驗紅色創業文化,激勵學生克服苦難砥礪前行,感受共產黨人創業之艱,珍惜當下生活的同時增長本領推進革命事業厚值愛國情懷??煞譃椤皩ふ壹t色榜樣”主題,貫通徐向前故居和紀念館、劉胡蘭紀念館、“四八”烈士紀念館、山西國民師范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和左權將軍殉難處等景點,走進革命烈士鮮活感人的事跡,感受堅定理想信念的革命情懷,激勵學生以歷史人物為榜樣,夯實理想之基,筑牢精神之魂。還可分為“情系人民有大愛”主題,貫通黎城縣黃崖洞景區、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石樓縣紅軍東征紀念館和武鄉縣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等景區,通過前兩個景區的對比,引導學生感悟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情懷,通過后兩個景區的強化,加深學生對共產黨人舍生忘死保人民的感悟,激勵學生將小我融入為人民服務的大我中,將個人發展同社會需要和祖國命運相聯系,在時代的浪潮中體現個人價值。
5.化作行動,樹立榜樣。每次活動確保質量,培養一批學生帶動一片學生,讓參加過活動的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真理繼續內化價值,在校園中踏實學習增長本領,在社會生活中保持本色,堅定政治立場。起到朋輩引領作用,發揮當代青年力量。優化高校共青團育人效果。
1.總結活動,確定調試方向。組織者和學生一起進行小組討論,重點探討所選取的引領目標價值在落實過程中是否和設計初衷一致,提出實施過程中的不足和改進方法,確保今后活動設計的調適方向。
2.提煉方法,促進資源整合。提煉高校共青團在實踐中發揮思政引領作用的經驗,與思政課堂、社團活動等一起,發揮協同育人作用,構建全員育人、實踐育人、課堂育人相結合的大思政格局。
高校共青團思政引領方式以“青馬工程”“主題團課”“青年大學習”等課堂方式展開,老師主講,學生學習效果反饋差。本課題優勢在于第一,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積極性,以學生為主體,強調生活即學習,從個體的感受出發,通過反復體驗達到價值內化,拒絕填鴨式教學。第二,資源豐富。利用省內豐富的紅色資源,利用高校人才聚集的學科優勢,可設計多種紅色研學實踐路線,并可以從專業化角度對思政引領目標進行權威解讀。第三,形式新穎。通過設計多種現場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將課堂所學融入親身感悟,優化思政引領效果,與傳統思政課堂結合,形成課堂內外相結合的協同育人機制。
本課題實施的難點在于:第一,組織成本高。并非按照地理位置相近而安排的紅色研學實踐路線會增加交通成本,動員專業老師參與并要求就同一主題進行分專業討論增加師資成本。第二,能力要求高。一次系列化的紅色研學實踐活動要從安全性,目標價值貼合性,分層目標確立,實踐路徑考量等角度進行反復推敲,考驗活動設計者的全局思維能力、目標分解能力和赫爾協調統籌能力。
體驗性教學方式可加深學生對思政目標價值的理解,完成社會價值內化,影響青年行為取向,但同時對高校團學工作的組織者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