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可趙華威
人類語言是一個復雜系統,同時具有封閉性和開放性的特征。封閉性是為了保持本族語的純潔和特色,而開放性可以不斷借用和吸收其它語言中的精華,進而豐富本族語言的詞庫,使自身的語言具備足夠的生存力和發展能力。語音、詞匯和語法是語言的三大要素①。在語言的各個要素中,詞匯無疑是最基礎和最重要的,因為,詞匯可以幫助人們理解語言,同時,詞匯自身也承載了許多文化成分,如詞義的內涵、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①②。漢語是一種有生命力的語言,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一直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著。改革開放以來,各方面的交流都要以英語作為主要溝通語言,在如此大規模及高頻率的語言接觸中,英漢兩種語言之間的遷移不可避免。雖正向遷移研究占據著主要地位,但英語對漢語的反向遷移研究也日漸成為被關注和重視的課題。在反向遷移視域下,本文從詞匯層面對某些漢語詞義的演變與擴展加以整理與研究,以探討產生該現象的原因。
某些漢語詞匯只有指標含義,沒有任何聯想含義,但可以通過英語詞義的影響逐漸增添聯想含義。
我們常說的“電影彩蛋”一詞來源于英語單詞“Easter egg”。其在《牛津現代高級英漢雙解大詞典》第3版中④:Easter egg n.egg with a painted or dyed shell,or an egg with made of chocolate.復活節彩蛋(蛋殼涂有彩色,或由巧克力制成者)。由此看來“彩蛋”最初來源于西方傳統節日禮物,即復活節當天送給孩子們、里面藏有禮物、外面畫有彩色圖案的巧克力彩蛋。后來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彩蛋”一詞被用來形容軟件、游戲、電影等現代產物中的隱藏內容。至此,“彩蛋”詞義已經發生演變,且這種含義在漢語詞匯中也是空白的。隨著中外交流和現代媒體科技的普及,大眾直接接受該詞及其詞義并應用起來也就順理成章了。目前雖說“彩蛋”一詞的上述含義尚未被《現代漢語詞典》收錄,但這并不影響人們的認知和日常的使用,這也許是英語詞匯對漢語詞匯反向遷移過渡過程的具體體現吧。
大多數中國人對“橄欖枝”一詞并不陌生,橄欖枝象征和平。其義來源于圣經故事。《圣經·創世紀》記述:諾亞和他的妻子乘坐方舟,由于洪水擱淺在高山上。為探知洪水是否退去,諾亞放出烏鴉,隨后又兩次放出鴿子,第二次放出鴿子后不久,鴿子飛回來了,口中還銜著一根橄欖枝,說明洪水已經退去,大地恢復了生機與和平。此后,橄欖枝就成為“和平”的代名詞。如聯合國徽章圖案就是用兩根橄欖枝襯托著整個地球,意味著爭取世界和平。《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8版中⑥olive branch釋義為:olive branch n.a symbol of peace;sth you say or do to show that you wish to make peace with sb.橄欖枝;和平的象征:Management is holding out an olive branch to the strikers.資方向罷工者伸出了橄欖枝⑦。橄欖是中國20世紀50~60年代引種后才有的物種,所以其象征和平的詞義在漢語中是空白的,這點可以從《現代漢語詞典》中找到證據。“橄欖枝”在《現代漢語詞典》第3版到第6版中的解釋一致,【橄欖枝】:油橄欖的枝葉,而西方用作和平的象征。所以說“橄欖枝”就是隨著英語單詞olive branch的引用后,其“和平”的含義才逐漸為國人所接受和應用,并添增到“橄欖枝”的聯想意義之中了。
漢語詞匯中像這種英語對漢語詞匯空白內涵意義進行添加而產生了新義的詞較多,如“草根”、“電影彩蛋”及早就被使用的“橄欖枝”等詞匯都屬于這類詞。
英語對漢語反向遷移現象最常出現于經濟交流過程中,如日用商品的買賣。在購物平臺上經常能看到“××旗艦店”這樣的店鋪名。“旗艦”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3版上只有一種解釋③,【旗艦】:某些國家的海軍艦隊司令,編隊司令所在的軍艦,因艦上掛有司令旗(夜間加掛司令燈),所以叫旗艦。中國人民解放軍叫指揮艦。而《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增加了第2個詞義⑧:比喻帶頭的、起主導作用的事物:~店|~企業。由此可見原來漢語中的“旗艦”只有海軍艦隊指揮艦之意,而現在的“××旗艦店”中的“旗艦”卻表示:同類之中最好的或最重要的一個,比喻帶頭的、起主導作用的事物。“旗艦”的英語對應詞“flagship”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8版中flag.ship n.1.The main ship in a FLEET of ships in the navy.旗艦2.[usually sing.]the most important product,service,building,etc.that an organization owns or produces.[某組織機構的]最重要產品,最佳服務項目,主要建筑項目,王牌:The company is opening a new flagship store in London.這家公司將在倫敦開一家旗艦店。從這里不難看出“旗艦”詞義的拓展就是受英語單詞flagship的第二種詞義(The best or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owned or produced by a particular organization)影響和滲透下產生的結果。
再如“曬”在《現代漢語詞典》第3版中,【曬】:(1)太陽把熱照射到物體上;(2)在陽光下吸收光和熱;(3)<方>比喻置之不理,慢待。而在《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⑤,對“曬”的解釋又增添了新義,即【曬】展示自己的東西或信息提供給大家分享(多指在互聯網上):~客|~創意|~賬單。[英share]。《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已明確標示出【曬】2來自于英語單詞share。所以,現在我們在網絡上經常看到的“曬賬單”“曬工資”,表示把自己的賬單或工資信息供給大家分享,其意義來自于英語單詞share的第3種含義。因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8版中share有動詞和名詞兩種詞性,作動詞時共5種含義,其中第3種含義為share v.3.~(sth)(with sb)to give some of what you have to sb else;to let sb use sth that is yours.分享;共享。
漢語詞匯中像這種接受英語多義詞中某種詞義的詞較多,如“沙發”(sofa)、“瓶頸”(bottleneck)、“爆炸”(explode)等都屬于這類詞。
漢語詞義受英語詞義影響,有時還出現1.1和1.2兩種情況相結合的現象,即漢語接受、融合英語多義詞中的多種詞義,同時還對漢語詞匯空白含義進行添加而產生的新義。如在媒體上我們經常聽到或看到“為×人/事背書”。“背書”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3版中查不到。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第一次以同形同音詞收錄。其解釋為【背書】1指動背誦念過的書:過去上私塾每天早上要~,背不出要挨罰。【背書】2指動持有票據的人轉讓票據時,在票據背面批注并簽名蓋章。經過背書的票據,付款人不能付款時,背書人負付款責任。從以上解釋可以看出,【背書】2的意義只屬于金融學。其對應的英語單詞endorsement在《牛津現代高級英漢雙解大詞典》第3版中 的 意 義 為:endorsement n.[U]endorsing;[U]instance of this;statement,etc that~s.簽名于支票背面;背書;簽注;認可;簽注或認可的記載。由此可以看出《現代漢語詞典》中【背書】2的意思來源于endorsement的第1個含義,屬于1.1內容范疇。但當下我們在媒體或交流中經常看到和用到“背書”的第3和第4種含義,只不過這些含義還未收錄進《現代漢語詞典》。例如,在政治上,“背書”一詞用來表示為某人或某事允諾保證,借此提高事物的可信度。其衍生意義指認可、支持。如:為某人背書,意思是對某人的話表示認可和支持。在某事上甲人完全支持、擁護或服從乙人,就可形容為甲為乙“背書”。選舉中,經常使用“背書”來指代某位比較有名望的政治人物公開地支持某位候選人,以期待“背書人”將其政治資源在選舉的過程中臨時被該候選人借用。不難看出,“背書”以上的新義不但接受、融合了endorsement的第1、3、4的三種詞義,還添補漢語在政治、選舉或認可某人、某事表達上的詞義空位,豐富了漢語的表達方式。
這樣的詞還有“心流”(Mental flow)、“雞湯”(chicken soup)、“心靈雞湯”(chicken soup for the soul)等。
“牛”在《現代漢語詞典》第3版中有名詞、形容詞和量詞三種詞性。作名詞時解釋如下:【牛】哺乳動物,反芻類,身體大,肢端有蹄,頭上長有一對角,尾巴尖端有長毛。力氣大,供役使、乳用或乳肉兩用,皮毛、骨等處都有用處。我國常見的有黃牛、水牛、牦牛等。詞典中并未收錄“牛市”一詞,但《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⑧第一次收錄“牛市”一詞:【牛市】指價格持續上漲,或成交額上升,交易活躍的證券市場行情(跟“熊市”相對)。“牛市”的詞義就來源于英語單詞bull的新詞義。在英語中bull原是普通的動物名詞,但隨著西方證券市場的出現及發展,bull逐漸演變出新詞義。在《牛津現代高級英漢雙解大詞典》第3版中第3個詞義 為bull n.1.2.(略)3.(Stock Exchange);person who tries to raise prices with a view to selling,at a profit.(股票市場)多頭業者(抬高股價以圖售出獲利者):bullish market,with rising prices.價格上漲的行情。由此不難看出“bullish market”的股市價格上漲行情之意是在“bull”含義基礎上產生的,隨著中國股票市場的出現,漢語中也很自然地借用了“牛市”一詞⑨。
這樣的詞還有“熊”(bear)、“熊市”(bearish market)“門”(gate)、“電 話 門”(telephone gate)等。
詞匯是語言的最基本的組成單位,是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的語言要素。它既能反映社會和文化的發展變化,也會受到社會發展變化的影響。只要社會不斷發展和變化,人們的新思想、新觀念就需要一邊創造新詞一邊賦予舊詞新義來加以表達。受到“語言經濟性原則”的制約,人們不能無限制地創造新詞,就要更新舊詞,即在舊詞的一個基本意義范圍內進行擴展或增添義項,詞義從而得以拓展。
隨著社會發展、文明的演變,科技水平不斷提高,新科學、新技術、新產品不斷地出現,也需要新詞語來表達和說明。為此,一些舊詞被加以修飾而獲得新義,詞義從而得到拓展。而這些詞又大多是在歐美等說英語的科技強國先產生,然后隨著科技交流和商品流通而進入漢語。
全球一體化背景下,中國需要改革開放還需要走向世界,文化交流不可少,所以,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的英語被廣泛學習和使用。在此過程中,因為中西方的思維方式、風土人情會相互影響和融合,兩種語言隨之也會發生相互影響和滲透⑩,英語多義詞的某些詞義就移植到漢語對應詞的空位上,使漢語詞義更加豐富。
互聯網、新聞媒體等大眾傳媒技術的迅猛發展,助推了英漢兩種語言相互融合和滲透的速度。
漢語從幾千年前發展至今還如此燦爛和具有競爭力,除自我豐富外還與其不斷地從外部吸收優秀文化并加以融合有關。
“人類語言與生俱來的靈活性、復雜性和創造性導致它的可變性,使其極端容易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不斷變化”。⑩?在語言的三個要素中,語音和語法相對變化緩慢,所以詞匯的變化最能代表語言的變化。漢語同世界上任何一種有生命力的語言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一直在不斷變化、發展和完善著。自漢語言產生、發展至今達到如此燦爛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除了說明其本身具備優秀基因外,還說明其具有包容性,能主動吸收其它語言中的某些優秀元素并加以融合和改造。只不過近幾十年來受英語因素影響更多些而已。
注釋:
①李向紅.英語詞匯與文化[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01:25
②曹煒.現代漢語詞匯研究[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第1版2010.1,166
③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3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④商務印書館,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牛津現代高級英漢雙解大詞典(簡化漢字本)(第3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⑤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⑥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8版)[Z].商務印書館,2014.790
⑦徐緯英,韓一凡.阿爾巴尼亞油橄欖及其在我國引種的研究[J].林業科學,1965,10(1)36
⑧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⑨吳漢.語言接觸中英語詞匯對漢語的強勢影響[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6:69-72
⑩尚杰.中西:語言與四項制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01:333
?趙華威.跨文化交際視域下的反向遷移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7(5):708-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