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蕾
2019年12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武漢出現并迅速傳播至全國各地。2010年1月20日,國家衛健委發布公告,將新冠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①。北京地壇醫院作為定點醫院,負責收治北京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特別是危重癥病例,排查并收治疑似病例,承擔首都國際機場和隔離點轉送的入境和隔離人員篩查任務。應急狀態下,對人力資源進行合理調配,保持人員適度壓力,維護身心健康,給予及時鼓勵,對保障醫療救治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現就該院在抗擊疫情期間采取的人事管理舉措進行總結,具體報道如下。
1.制定人力補充預案。按照一期、二期、三期計劃啟動的病床數規劃所需人員數量。考慮到醫護人員防護壓力大且全市危重癥病例多集中于我院,按照各病區病種分型階梯式地設定醫護配比。危重癥監護病區的床護比和床醫比各調增1倍,分別達到1∶5和1∶2;普通型和重型患者收治病區的床護比和床醫比調增為1∶1和1∶0.5;輕型和篩查患者收治病區的床護比和床醫比保持為1∶0.6和1∶0.3。抗疫檢驗、放射、安保和后勤人員與其他人員分區工作,同步作一定比例調增。結合配比數據,規劃出三期應對措施,采取從本院綜合學科調配、從分院區抽調、爭取兄弟醫院支援、物業公司增派人力的補充方案。
2.人員混編重組和統籌配備。黨委發出號召,組織全體人員以支部為單位報名上前線。實時掌握非疫情科室在院病人數、危重癥數、護理等級等數據,計算出各病區安全運行的最低醫護配置,去除未報名人員、生病、懷孕人員,其余人力均納入應急調配庫,隨疫的進展,陸續充實到新冠病區。新冠病區的科主任和護士長來自感染學科、有SARS抗擊經驗、熟練掌握防護流程,能夠有效領導科室人員開展工作。隨著新冠病區的規模擴大,提拔成熟的骨干人員擔任科室負責人和臨時護士長。對醫生的調配,各病區至少配置2~3名來自感染科或呼吸科的高年資大夫,中醫專家以巡診的方式予以補充。對護士的配備,要求每個護理班次都配備有隔離防護經驗的護士,負責監督和指導工作人員進出隔離區時規范穿脫防護服②。對技師的調配,將檢驗科、病理科、研究所人員統一編組,聯合承擔起核酸檢測、標本檢驗和標本運送等多項任務。
3.合理班時工時管理。合理休息是保證醫護人員身體健康的前提。在臨床部位根據工作強度,對紅區、黃區和綠區實行不同工時制,指導醫療和護理人員科學排班。如實行重癥監護病區護士每日4小時班制,發熱門診和臨檢人員每日6小時班制。制定出臺輪休方案,采取定期輪休與強制輪休相結合的工休方式,實行人員緊缺時每周4天工作制,待外援到位后每滿3周強制輪休1周的方式,避免疲勞作戰、連續作戰,緩解一線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
4.機動調整值班制度。疫情期間,協調事務徒增,調整原一組行政值班為三組:一組是疾控專班,由具有醫療護理專業背景的職能部門人員24小時值守,負責接收和傳遞疑似和確診人員信息,隨時向領導小組、疫情專網和上級部門報送動態數據;另一組派駐機場海關,負責掌握入境后需來院篩查的人員信息;第三組是常規總值班,負責協調院內其他各項突發情況。
1.發放臨時補貼。2020年3月《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于聚焦一線貫徹落實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措施的通知》(國發明電〔2020〕10號)發布,明確規定享受臨時性工作補助(以下簡稱臨補)的人員是與確診或疑似病例直接接觸的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天數是直接接觸確診或疑似病例的天數,標準分為兩個檔次,除武漢外的發熱門診人員適用二檔標準。及時了解職工思想動態,面對個別職工不理解發熱門診執行二檔臨補標準,新冠病房的非醫療技術專業人員不享受臨補待遇等問題,召開支部書記會并深入科室做好政策解讀,鼓舞士氣。精準把握一線醫務人員的范圍界定、檔次劃分和天數核算,履行好審核把關、公示、上報等環節,將待遇及時發放到位。
《關于建立傳染病疫情防治人員臨時性工作補助的通知》(人社部規〔2016〕4號)規定,補助工作天數計算標準為4小時以內為半天,4小時以上為一天,與常規考勤不同。大量不同檔次和不同計算規則的工作數據,人工核算難以短時間完成。快速開發考勤模塊,增設疫情日、輪休日、隔離日等新指標,建立清晰準確、可溯源的電子考勤日報賬目。
2.編定績效獎勵。4月初,市政府出臺新冠工作人員發放一次性核增績效和一次性慰問補助的激勵政策。人事處協同全市定點醫院,統一確定發放方案。發放范圍包含為疫情做出貢獻的全體人員,不分身份和工種。本著向防控任務重、風險程度高、工作壓力大、加班加點崗位傾斜的原則,劃分為五個檔次。一檔和二檔精準對接一線醫務人員,二檔增加在隔離區內工作的非醫療技術專業人員,三檔為醫務處、護理部、疾控處和院感處,以激勵他們繼續發揮整體協調指揮作用,四檔是各其他非疫情科室,五檔是非疫情科室的后勤保障人員。解決了臨補覆蓋范圍窄、激勵有限的問題。
在人員輪動較大的情況下,及時調整獎金分配方案。按照疫情期間收支結余情況量入為出,全院科室劃分為三個檔次,疫情科室為第一檔,其他非疫情臨床醫技科室為第二檔,行政后勤科室為最低檔。
3.建立安全保障機制。新冠肺炎傳染性極強,在原有工傷險、醫療險基礎上,為職工補充購買確診險、傷殘險等商業險種,增加一份安全和保障。開通工傷認定綠色通道。建設體溫監測群,考勤員每日收集全科體溫信息。協同疾控處部門對體溫升高職工安排核酸檢測及后續處理,指導職工有效應對。
4.提供后勤服務。良好的工作環境能夠提高和增強勝任力和責任感③。疫情初期,新冠肺炎傳播途徑和治療方案不明確,醫護人員被感染的報道,讓新冠一線人員承受了比較大的心理壓力。開展一線人員心理健康自評價,派駐2名心理醫生依據結果,提供個性化心理支持和干預方案。協調周邊酒店安排入住職工住宿和餐飲,集體過戰地生日,開通免費滴滴專車。對新冠一線雙職工家庭,有居家看護子女需求的,給予一方帶薪休假待遇。安排大學生志愿者到新冠一線家庭中輔導學齡兒童居家學習。把社會各界的愛心捐贈和生活物資快遞到家,解除生活顧慮,使大家心無旁騖地投入工作。
5.給予鼓勵和肯定。《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工作的通知》(人社廳發〔2020〕23號)規定,新冠一線人員防控經歷視同為一年基層工作經歷、視同完成當年繼續教育學時學分,可提前一年申報高一級職稱或參加考試,每人享受一次。院內職稱評審的橫向比較中給予比照援疆援藏人員的同等加分。在崗位聘用晉級晉檔工作中不設定比例限制,優先考慮聘用上崗。政策的實施極大地調動了一線人員工作積極性。
黨和政府號召廣大醫務人員緊緊圍繞疫情防控,把論文寫在臨床一線,把研究成果應用到疫情防控一線④。人事處輔導和協助新冠一線專家申報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設崗位、政府特殊津貼和全國勞動模范,精心提煉診治成果,充分展示工作特色和社會效益。宣傳起到凝聚力量和鼓舞士氣的作用。對抗擊疫情典型人物與先進事跡,通過主流媒體和醫院自媒體進行宣傳報道,表現突出的及時給予嘉獎、記功獎勵,激勵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挺身而出,英勇奮斗,扎實工作,經受住考驗⑤。
隨著疫情防控向常態化發展,需要及時評估應急中制約人員管理的核心環節,總結經驗教訓,完善相關機制,才能使日后的應對更加有效⑥。
1.為重點科室補充人員。人力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情況對醫院的整體運行及緊急救治任務的完成至關重要。疫情后期,兄弟醫院支援人員撤離,按照疫情防控常態化配備人力,及時為傳染科、呼吸科、危重癥內科等重點醫學專業追加招聘崗位數量,為檢驗科、放射科、超聲科等醫療輔助科室和護理團隊追加崗位需求。開通綠色通道,適度簡化招聘流程⑧,對于高風險地區的人員采取不接觸的網絡視頻面試,加快重點崗位的招聘速度,確保人員及時到位。
2.修訂院內培訓和職稱晉升制度。新冠肺炎表現出對身體各系統的攻擊,傳染病救治需要綜合學科的支撐。新冠疫情發生后綜合學科人員有一定的恐懼,防控不熟練,不能短期適應疫情突然擴大的需求。改變以往綜合學科僅輪轉本科室的做法,規定晉升中級職稱前到感染病房、ICU科室輪轉3~6個月,納入培訓制度和晉升制度。
此次新冠疫情突如其來,波及面廣,社會關注度極高,給醫院的應急管理帶來很大挑戰,人力資源部門作為醫院職能管理的一部分,與各部門通力合作,及時構建了科學高效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啟動了應急狀態下靈活的人力資源調配方式,關心關愛激勵一線職工、凝心聚力,提高了團隊的戰斗力,確保醫院順利完成此次疫情防控任務,在此次疫情的防控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注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健康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管理的公告[Z],2020-01-20
②吳國安,魏麗榮等.重大傳染病疫情定點醫院醫療救治應急管理機制與策略[J].中國醫院管理,2020(3):1-3
③馬燕麗,周風瓊等.壓力管理干預對傳染病科護士職業倦怠的改善[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8(12):145-148
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工作的通知[EB/OL].(2020-03-04).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rencairenshi/zcwj/202003/t20200305_361440.html
⑤羅清芬,全婧.新冠肺炎重點防控疫區的醫院人力管理策略[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52-54
⑥吳三兵,于永強等.公立醫院開展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應急救援的SWOT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16(8):25-27
⑦范婧慧,蔡忠香等.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護理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探討[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20(2):1-3
⑧劉瑞峰,趙素琴等.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醫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民間療法,2020(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