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繼花
建筑行業與交通行業在國家建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林業資源為諸多行業提供了發展中需要的物資,林業產品多樣化成為當前主要的發展趨勢。但是我國林業經濟管理現狀并不樂觀,需相關部門加大對林業經濟管理力度,不斷優化和完善管理模式。
林業經濟管理工作主要是在林業生產中建立更為完善的林業培育與利用等多種有效的管理體系,調整林業經濟結構,解決林業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多種問題,在保護環境的同時,更為合理地應用林業資源,為林業生產活動做貢獻。林業經濟管理工作中需要考慮諸多的內容,管理者需加強自然生產活動,以林業周期性發展的基本特點為基礎,合理利用林業資源,有效提高企業的綜合效益,以此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現如今,我國林業資源管理部門建立了較為系統和完善的林業資源管理體系,同時也以此為基礎相互建立更為細致的制度和規范。相關部門也更加關注林業資源監管工作,在工作中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績。另外,管理部門要加大經費投入,鼓勵農民發展種植性林業。免費發放樹苗,為其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
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顯著提高,但是在發展中也呈現出了諸多的問題,林業分布不均現象尤為明顯,這對管理工作也產生了十分不利的影響。再者,群眾的法律意識始終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甚至出現亂砍濫伐等現象,為短期的利益大量砍伐樹木。我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這使林業資源消耗顯著增加,最終林業資源面積隨之增加,而人均占有面積卻隨之減少。
1.林業資源開采過度。林業經濟管理的過程中,不合理的林業資源開采問題較為常見,我國林業經濟管理方式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尤為明顯,我國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無法正確認識林業資源管理,甚至出現了過度開采等問題,這直接阻礙了林業經濟的發展和林業自身的建設。
當前,我國科技日益完善,工業化水平明顯提高,城市化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這也使得城市建設對林業資源的影響日漸加劇,并出現林業資源過度開發等問題,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我國的森林面積。
2.林業產業化程度較低。林業經濟管理的過程中,林業產業化水平有待提高。我國農業管理并不完善,管理力度較小,且采用松散的管理方式,這種現狀也局限了林業經濟的穩定和健康發展。林業產業化水平依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在林業發展中甚至產生了極端化的問題。經濟發達地區的林業經濟發展呈上升勢頭,而林業資源豐富但管理水平有限的地區,則林業產業化水平相對較低,林業經濟管理并未與市場發展現狀有機結合,這些問題均對林業經濟的可持續增長產生了較為不利的影響。
3.林業管理機制有待完善。現階段,我國林業經濟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出現該問題主要是由于制度建設不完善,無法有效調動林業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進而降低工作效率。同時,林業經濟分類相對模糊,林業經濟管理中并未全面落實和貫徹生產制度,經濟管理方案也不能高度順應現階段市場的發展需要,進而極大地阻礙了當地經濟與市場需求的銜接,無法增大林業經濟效益。不僅如此,林業部門的職能并不具備較強的實效性,林業經濟和監督管理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且林業經濟管理機制存在著十分明顯的差異,這些因素均阻礙了我國林業的穩定發展。
4.林業經濟管理科技含量較低。首先,林業育林造林的科技含量較低,這降低了林木資源的成活率,育林成本隨之增加,再加上部分地區并未采用先進的營林造林技術,而是采取人工的方式完成育林管理工作。另外,在管理的過程中需要較高的人工成本,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造林的效益。管理人員在工作中采用了相對落后的林業管理模式。部分地區并未合理配置植被,外部環境對林木成活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這種模式也極大地增加了育林過程中所需要的成本。與此同時,在林業經濟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其科技含量較低也會阻礙林產品的深度開發,截斷林業產業鏈,產品附加值也因此受到較大影響,而一旦產業附加值不高,則行業經濟的發展也將受到較大程度的阻礙。
5.林業管理力度不足。森林資源保護是林業管理的主要內容,管理者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森林資源開采的監管力度。再者,林業資源管理機構也應結合當前實際,創建更為完善的林業管理系統,構建林業基礎巡檢部門,從而推動林業經濟的穩定增長,這對林業經濟產業化及系統的發展和更新也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該系統也存在著較大的不足。如今林業工作并未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管理人員并未受到嚴格的管理,其業務能力需要不斷提升,專業知識相對匱乏,無法正確把握執法過程中的核心與關鍵,再加上人員林業法律意識淡薄,拖慢執法進程,最終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國家林業經濟的穩步前行。
林業是農業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應立足日后長期的建設與發展,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和綠色發展理念。結合當前時代進程的基本趨勢,依據森林資源建設的基本規律和社會現狀推動我國林業資源的健康穩定前行。
林業資源雖然是一種可再生資源,但每年的開采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林業資源的生長速度,各領域出現亂砍濫伐的情況,這極大地降低了林業資源發展中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并由此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在林業經濟管理中,一定要積極學習和借鑒更加先進和科學的管理思想和觀念,且結合現階段林業經濟發展的基本概況和我國的國策和制度,提高資源開采和配置的科學性及合理性,從而改變以往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推動我國林業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
現階段,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工作中產業化水平相對較低,與發達國家相比尤其如此。如今我國產業結構缺乏合理性,完善產業結構成為我國林業產業化建設的主要趨勢和方向。所以,林業部門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切實發揮自身的宏觀調控職能,根據我國當前的市場經濟發展現狀,適度調整和控制林業經濟管理方式。將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高度融合,提升林業經濟的效益和價值,積極調整和完善產業結構,以此增大林業經濟管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促進林業產業化的穩定發展。
除此之外,林業部門還需建立節約型和循環型的林業經濟生產模式和生產結構,注重林業生產土地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提高資源配置的質量。與此同時,林業部門也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大調整力度,出臺多種政策和制度增強林業市場的規范性,為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奠定堅實的基礎。
林業部門需要采用先進的技術和科技提升經濟發展水平,摒棄傳統的發展模式,防止出現以破壞自然環境為代價所換來的經濟增長情況,同時也要轉變傳統的粗放型發展模式,極大地促進林業經濟的快速增長,而這對我國經濟的長期發展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為了不斷提升林業經濟管理的綜合水平,相關部門還要積極采用先進科技為林業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另外,為不斷優化和完善林業經濟,需加大林業科技改革力度。在日常工作中,倡導林業科技以技術轉讓、技術服務和技術合同的方式完成各項工作。采取上述方式可促使林業在科研工作中形成更多的科研成果,并將科研成果應用于日常工作當中,推動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為了有效推動林業資源的穩定發展,林業部門需不斷完善林業管理機制和方法,解決當前林業經濟管理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結合當前發展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腳踏實地的建立更加科學且完善的林業發展機制,在促進林業發展的同時,提高林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首先,管理者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科學完善的管理制度,發揮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工作人員能夠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做好各項工作。其次,合理配置林業經濟工作,林業經濟建設和發展中應不斷完善管理制度,通過實踐研究制定科學的林業經濟管理方案,從而使林業經濟與市場需求高度協調與融合,不斷提高林業發展中的經濟效益。最后,林業部門要明確員工自身的職能,加大監督管理力度,建立更為科學和完善的林業經濟管理機制和管理體系,推動林業經濟的穩定增長。
首先,要加強木材采伐管理,嚴厲打擊亂砍濫伐等多種非法經營活動,同時積極應用科學有效的措施加大管理力度,避免出現過度采伐的情況。其次,重視木材流通管理。加強采伐指標的篩選與管理,依據法律和法規的要求加強監督,防止出現無證運輸和超證運輸等問題。再次,優化林地管理。相關法律規定,務必嚴格控制毀林開荒活動,對于已經毀壞的林地,應當采取還林措施,并加大違禁企業的查處力度。最后,要做好專項整治和打擊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始終踐行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組織開展多種不同的打擊與整治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和強度,嚴肅制裁破壞野生動物和自然資源的活動。
綜上所述,現如今,我國林業經濟有所進步,但是在林業經濟管理方面卻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對此,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務必加強資源保護意識,持續豐富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加大執法力度,以此推動我國林業經濟的穩步向前,為國家建設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