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明
(天津商業大學,天津300134)
2020 年初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在中國武漢暴發,短短幾周疫情迅速擴散到全國各地, 截至2 月18日全國確診人數達72530 人。 在衡量突發大規模疫情的危害程度時,主要采用流行病學等醫學參數進行描述, 但實際上突發大規模疫情造成的影響甚廣,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國家、地區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等各個層面。 新冠疫情正值春節假期,全國共同抗擊疫情,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遏制新型冠狀肺炎病毒擴散、 避免人口大規模聚集及流動,政府采取了延長假期、延遲復工、交通管制等措施,呼吁人民群眾居家隔離。 在舉國上下共同防控疫情的同時,疫情還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國內的主要消費服務業,如住宿、零售、餐飲、娛樂及旅游等,而工業生產乃至出口也受到疫情的沖擊,尤其對聚集人流、物流、資金流的會展行業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雖然第一季度一般是會展業的淡季,但在行業鼓勵政策的推動下,1—3 月份的展會活動穩定增長,但在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的情況下,舉辦聚集活動不僅不利于疫情防控,還會影響參展商和觀眾的參展觀展的積極性。 據2 月13 日的媒體報道,全國31 個省市自治區的93 個展館暫停活動,436 個展會取消或延期,涉及展覽總面積達1500 萬平方米,約占全國展覽總量的10%。 因此全國2、3 月份的展會都宣布取消或延期,2 月份全國共有177 個展覽會因此改期或取消, 展覽會總面積達431 萬平方米;3 月份全國則有262 個展覽會受疫情影響,展覽會總面積達1075 萬平方米, 全部展會延期面積總數達291 萬平方米。 從各地看,湖北省5 月之前的會展活動全部取消或延期,上海市取消2 月份的全部會展活動,廣東省多個展會包括行業品牌大展也選擇延期或停辦,疫情對會展業的沖擊之大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所僅見。 隨著疫情的持續加重,海外一些有國際影響力的展會也受到了沖擊,如MIDO(意大利米蘭眼鏡展)將中國展商實體展位改為線上虛擬展臺;GSMA(全球移動通信協會)也宣布原定于2020 年2 月24—27 日 的MWC (Mobile World Congress 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取消,而2019 年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聚集了全球198 個國家的10.9 萬名觀眾和2400 多家參展商, 今年大會的取消將使GSMA 損失4.92 億歐元。 面對當前的情況和損失,會展行業發展受到明顯沖擊,且短期內較難恢復信心,因為疫情防控措施,會展企業近幾個月的會展業務遭受打擊,同時面臨著觀眾組織困難、會展相關人員招聘受阻的壓力。 而目前疫情的不確定性也形成參展商和觀眾的恐慌心理,因而會展行業需要一些時日才能恢復元氣,走出沖擊。
受疫情影響,多個展會活動取消或延期,而這一舉動對于會展企業造成沉重的經濟打擊,首先,展會的舉辦一般需要很長的準備時間, 展會在準備周期內需要做大量資金投入工作。 如展會宣傳、 人工成本、辦公成本等,當展會項目延期時這些成本則會倍增,增加會展企業的資金投入,若是展會停辦損失更為慘重。同時會展企業也面臨著租金稅費的壓力,收入的減少,投入的增加,多方面的壓力造成會展企業的巨大資金缺口形成資金鏈斷裂。其次,會展企業中很大比重是中小微企業,資金實力一般,抗風險能力較弱,可流動資金相對較少,面臨著銀行貸款、融資成本等壓力,疫情期間展會活動取消,但昂貴的人工成本不會因為疫情的嚴峻而停止, 這種資金壓力嚴重影響會展企業的現金流,有拖垮企業的可能性。最后尚不明朗的疫情讓會展企業復蘇的時間很難預估,從而形成工作困境。 目前2—3 月份的展會取消或延期已成定勢, 而其后的展會活動是否能舉辦也無法預期。在近幾個月內,線上辦公已成為多個行業的新趨勢, 不少會展企業也使用網絡化和數字化進行線上辦公,使70%的企業開工。雖然線上辦公解決了開工問題, 但網上工作卻難以解決線下策劃和項目、資金籌措的困境,因此員工的工作時間減少,同時較難集中精力和時間解決關鍵環節, 從而對全年會展項目的統籌和相關項目的順利開展帶來很大難度,招展招商面臨困境。
面對嚴峻疫情, 大多數展會選擇延期或取消,而延期的展會中大部分沒有確定具體開展日期,增加了展館方調檔壓力, 大多數企業傾向于在5—7月份調檔,屆時,對會展場館的需求加大,會展活動集中出現,會造成同類展會扎堆,競爭壓力大等問題。 同時對會展場館的設施及服務形成一定壓力,可能造成會展場館超負荷運轉,進而影響會展場館運營的自身規律,展會效果及現場人員安全難以得到保證。
停辦展會一方面明顯對會展企業造成經濟損失,另一方面也會持續影響展會本身的發展,造成參展商和觀眾的流失,下一屆展會效果和影響無法預測。 除此之外,為穩控疫情國家采取境內外交通管制措施,導致客流量驟減,直接影響到出國展進度甚至影響到我國會展業國際化進程。 對于海外自辦展而言,能否出境入境是一個問題,要受到當地政策法規、國內交通管制等限制;若不能出境,延期展會也存在一定難度, 要協調海外當地展館檔期,考慮當地政策、風土民俗、賠款等問題。 同時,對國外代理展商來說,境外主辦要考慮所有國家的參展商和觀眾,兼顧各方利益,因此不一定愿意因為中國展商而延期。 在各國疫情不斷擴散時,正常合理的貿易行為已經無法進行,在這樣的狀況下,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會展企業舉辦展會必定會受到實質性影響,直接影響中國會展走向世界。 可以預見,后續的產品出口與國內主要會展城市的國際會議數將會有所縮減,綜上所述會展國際化行為在上半年舉步維艱。
首先,在應對疫情的非常時期,會展企業首先應該嚴格遵守國家防疫的相關政策法規,不擅自提前開業,應以國家大局為重,以人為本愛護員工,企業員工同心協力地共渡難關。 一方面,企業盡量不裁員或少裁員,內部協商處理假期延長、開工延遲、業務停滯以及特殊時期薪酬待遇等問題。 另一方面,員工也應體諒企業難處,在家復工也要進行合理規劃,為疫情過后的正式復工做好準備。
其次,面對企業發展,會展企業要把握機遇轉危為機,一方面,要創新企業管理模式,實現業務模式的轉型變革,利用現代技術加強溝通交流,利用視頻會議、網課等線上方式進行交流學習,提高業務能力,同時實現在家復工,維護客戶關系,在線上進行客戶回訪、項目籌備、業務推廣等工作。 另一方面,要創新展會項目題材,突破傳統題材,立足當下,結合實際情況和市場前沿信息,進行展會題材創新,提高展會項目的質量。 通過延伸會展產業鏈,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交流, 進行資源整合,從而提升展會項目的吸引力和品牌影響力,放大會展的溢出效應,提升展會項目的關聯效應,刺激市場潛在消費意愿。
最后,會展企業內部要加強協作,行業上下游之間,主辦方、會展場館、會展企業之間要精誠合作,加強信息溝通、交換,注重資源整合與優勢互補,增強競爭力。 同時,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保留優勢項目,考慮客戶訴求,對展會項目進行精簡,提高展會質量。 會展場館也應結合疫情的實際情況,適當降低展館績效考核標準, 實行展館專項補貼,以協調優化展館排期,保障品牌展的影響力,增強行業信心。
會展行業協會作為會展行業的中介組織,其主要職責就是在行業上下游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進行交流溝通,在應對疫情的非常時期,會展行業協會首先要積極配合政府并且團結企業,充分發揮好聯系、溝通、協調、組織的作用。 一方面,要深入企業,通過電話、網絡等無接觸的調研方式與企業進行溝通交流互動,了解企業狀態和發展難處,反映企業現實訴求,積極向政府表達相關需求,增強企業信心,振奮行業精神。 另一方面,要積極配合政府的政策法規相關措施,落實各項要求,保障抗擊疫情應急措施的順利實施,結合調研數據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幫助政府出謀劃策。 行業協會要爭取政府支持設立行業發展資金。 為參展企業提供資金補貼,確保行業穩定發展,提高中小型會展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應對突發狀況。 協會要積極解決會展國際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會展行業協會要積極加強與UFI、ICCA 等國際會展組織的聯絡溝通, 了解國際行情,維護本國參展商利益。 要積極聯合相關部門進行精準城市營銷,推廣國內健康形象,積極應對海外其他國家的不公正對待。
會展主管部門應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防控疫情的同時要主動關心會展行業,保障防控疫情重點企業的運營發展,解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等問題,了解企業的難點、痛點,精準施策,支持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研究制定疫后恢復發展預案,為災后重建、恢復發展奠定基礎。
首先要加大金融支持, 出臺會展資金扶持政策。 針對疫情對經濟的沖擊,中小企業更是首當其沖,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級政府部門為保障企業發展已經出臺不少重大舉措,國家金融、財政、稅收主管部門相繼出臺了相關的財政、金融、稅收優惠政策。 會展主管部門應設立疫情特別扶持資金,加大政府、銀行、擔保機構的深度合作,為展會停辦或延期提供補貼支持,設立應急轉貸資金,降低會展企業資金壓力,緩解企業資金流動困難,保障資金鏈不斷裂。 增加對會展企業的技術投入,鼓勵支持會展企業使用新技術進行展會活動、 項目籌備,鼓勵企業參加虛擬展會,創新展覽方式。
其次要加大財稅支持, 降低會展企業運營成本。 各級政府部門立足當地實際情況,為減輕企業運營壓力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各種財稅扶持政策,針對會展企業第一要減免稅收,對會展企業實現差額稅收政策。 第二要降低企業房租成本,給予會展企業租金及相關服務優惠。 第三要加大穩崗力度,優化五險一金繳納時間,穩定企業勞動關系。第四要加快財政性項目資金申報兌現進度,建立項目資金審核綠色通道,加快資金撥付速度,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要優化會展項目審批,建立綠色通道。對于近幾個月上百個延期和停辦的展會要建立綠色審批通道,提高審批效率,幫助展會項目落地實施。 在疫情過后,要精準營銷,打造健康安全的城市形象。 我國目前正在積極推廣、建設“健康城市”,打造和優化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代表了城市經濟、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高度,打造會展城市就要立足城市本身特色和國家要求,以健康為導向、以人為本,走綠色城市化會展道路,提升城市會展業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