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濤DENG Hai-tao
(國家電投集團東北電力有限公司本溪熱電分公司,本溪117000)
目前我國部分火力發電廠的生產工作中存在安全隱患,安全管理也存有問題,監督管理工作不足、缺乏明晰的責任細則,生產期間的器具和其他設備安全檢查匱乏,容易在生產期間埋下安全隱患。因此在具體的火力發電廠生產管理工作中,應強化安全管控的力度,完善監管模式,健全其中的各項管理體系,起到良好的生產安全規范作用。
1.1 社會發展中的必然舉措 當前在人們經濟水平提升的過程中,對電力能源的需求量開始增多,尤其是城鎮化建設期間,電力基礎設施的建設成為首要部分。我國的居民日常生活、工業生產、農業生產期間,電力需求量很高,要想確保社會的良好發展,就應該保證火力發電廠生產期間能夠提供充足的電力,但是如果發電廠中存在安全生產的問題,不僅會出現嚴重的后果,還會影響電力的正常供應,不能滿足社會發展中的電力能源需求。可見,開展火力發電廠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是社會發展期間的必然舉措,只有確保生產的安全性,才能為社會提供充足的電力能源。
1.2 企業經濟發展的必然舉措 如果在火力發電廠生產的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引發安全事故問題,就會導致出現人員傷亡的現象、機械設備損壞的后果,經濟損失量很大,直接對企業的效益造成不良影響。簡而言之,火力發電廠的企業要想真正意義上實現經濟快速進步的目的,除了要維護外在形象、保證電力供應質量,還應強化生產期間的安全管理,維護人員財產安全,預防設備損失、系統損失,節約成本的同時增加經濟效益,從而提升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2.1 管理機制不健全 部分火力發電廠尚未健全有關的安全生產管理機制,沒有提出現場生產的動態化安全管理模式,難以第一時間掌握隱患信息、不能盡快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沒有創建應急預警方面的機制,發現有安全隱患信息之后不能及時作出預警處理,制約著現場安全生產管理。
2.2 責任制度不完善 雖然多數企業已經開始采用責任制度,但是,還存在不完善的現象,只能規定部門的責任,沒有將責任層層落實,未能明確責任履行差的懲罰措施,在沒有合理履行責任的時候,出現安全事故問題,沒有提出具有震懾力的懲罰舉措,導致責任感不強。
2.3 生產環境管理問題 企業在開展生產環境的管理工作期間,還沒有結合現場的環境情況提出有關的建議和舉措,沒有細致進行材料存儲安全性、機械設備存儲安全性的管控,不能嚴謹對待生產現場的每項安全管理工作,這樣除了會引發現場的秩序混亂、安全管控問題,還會導致現場隱患無法及時了解。
2.4 缺乏風險評估模式 對于風險評估而言,是盡早掌握安全問題的重要舉措,但是目前部分企業尚未結合安全生產的管理需求設置有關風險評估模式,難以快速預測到火力發電廠的生產流程、生產環節、機械設備、人員的安全風險隱患,不能為有關的管理部門提供準確的風險預測信息,這樣在無法準確預測、評估和傳遞風險信息的同時,也不能為生產安全管理提供保障。
2.5 人員管理問題 在人員管理期間沒有著重關注人員的安全技能、安全知識的學習,一味在現場進行管理,在發生安全問題的時候,很容易出現人員不懂得如何自我防護、不能合理減小事故的范圍等,甚至會擴展事故的范圍,誘發嚴重的損失。
上面研究了當前在火力發電廠生產方面的安全管理問題,為保證安全管理的規范性,下面提出幾點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希望能夠為火力發電廠中的安全生產工作提供一些借鑒與幫助。具體為:
3.1 完善管理工作的機制 為了能夠形成良好的火力發電廠的安全生產工作機制,應按照當前存有的不足、缺陷和問題,創建有關的管理體系。首先,應該著重建立持續性的改進工作機制,要求工作部門在生產現場進行動態化分析和研究,最快速度了解安全隱患,立即對其處理。其次,應創建有關的應急預警安全管理機制,強化對生產流程、各個環節的安全管理,遵循分級性、周期性的管理原則和整改原則,杜絕有安全隱患的問題,如果發現存有隱患,必須督促處理。最后,應創建基礎性的管理機制,落實相關的安全操作規定標準,開展人員的培訓工作,日常的管理期間嚴格監督分析、考核評價,起到約束行為、規范行為的積極作用,從思想方面充分意識到各項安全管理的主要性,自覺履行生產領域的安全管理各項職責[1]。
3.2 完善有關的責任制度 為嚴格執行火力發電廠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應該完善其中的責任制度,明確每個部門與人員之間的工作責任,然后深入到現場中層層把控,起到規范性的良好作用。首先,對于安全生產而言,應遵循全過程、全面性的管理原則,創建有關的安全管理系統,明確有關的工作目標、完善計劃內容,將整個生產區域分成機械設備安全管理、人員安全管理、生產線安全管理的責任模塊,層層落實給每位管理人員,簽訂有關的安全生產責任書,然后按照自身的責任要求到現場執行安全管理的工作。此期間為增強人員在生產期間的安全管理工作自主性,應將責任范圍之內的考核成績和人員的薪資相互聯系,各個部門橫向、縱向的進行考核評價、安全分析,形成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格局。其次,應著重強調落實相關的安全事故通報要求,通報已經發生的安全隱患問題和事故問題,所有人員都需從其中積累經驗,認真學習如何才能預防出現安全事故,以免在后續工作中出現類似的錯誤。
3.3 嚴格開展生產環境的管理工作 火力發電廠的生產環境安全管理屬于首要的工作,有關的安全管理部門應深入現場領域,嚴格結合標準化要求執行自身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在現場安全管理期間,應針對生產材料的存儲情況、工具的擺放情況深入研究,明確有無混亂性的問題,在現場統籌進行管理,以免因為材料和工具的不良存儲出現安全隱患。此期間還應將現場分成不同的區域,各個區域之內安排專業的人員維持秩序,使用計算機繪制現場的圖紙,指定材料、工具與機械設備的放置區域,明確各個道路的數量和通常性要求,消除現場中的安全隱患。其次,管理部門應著重強調對照明基礎設施的安全管理和維護,尤其是燈光基礎設施,如若不能滿足生產期間的亮度需求,很容易引發安全隱患,所以必須要經常維護檢查,適當增加燈具的數量,更換已經損壞的基礎設施,使得火力發電廠可以正常生產。最后,現場還需強化所使用電器的管理,尤其是臨時性的電器設備,必須保證不會有漏電現象,設置漏電保護器,階段性檢查有沒有安全隱患,以此杜絕有電器的安全事故。除此之外,還應注意在現場容易有安全隱患問題的區域設置安全警示牌,每個部門、每位人員都要注意警示牌,不可有安全事故的隱患。
3.4 強化對安全隱患的評估 為了從根源上消除火力發電廠生產期間的安全隱患問題,應該強化評估工作力度,準確辨別、評估風險,確保火力發電廠的生產安全性。首先,在辨別風險的環節中,應探尋生產領域中的風險隱患,組建專門的風險辨別技術小組,識別危險因素的來源情況,在發現來源之后立即整改,這樣才能消滅風險的根源所在[2]。企業在事先就應該編制辨別模式,超前進行風險問題的管理,明確辨別的具體流程、內容和標準要求,在準確識別和分析風險的同時,高效化預防出現高處墜落的安全隱患、機械設備上的安全隱患、人員觸電的安全隱患、錯誤操作的安全隱患等,使用數據庫系統創建靜態風險分析模型,明確辨別安全問題的要求和要點,繪制有關的表格,便于按照具體的狀況開展辨別工作。其次,在評估風險期間,應著重在其中設置機械性、生物性、化學性的危害因子,然后開展電網方面、環境方面、設備方面、人員方面等風險,選擇綜合性的評估手段。最后,還應創建風險信息的反饋系統,在評估有風險問題之后要求針對整改情況進行反饋,不可以單純書面反饋,應該利用整改設計圖紙、整改視頻等作出一系列的反饋,便于開展安全管理活動[3]。
3.5 強化人員的安全管理 人員屬于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管理對象,主要因為火力發電廠的生產期間,如果人員沒有掌握安全知識、安全技能與注意事項,就會導致事故的發生率增加,整體生產安全性也會有所降低。因此,應該著重對人員進行安全管理,首先,應強化安全生產的理論教育,為人員發放安全生產手冊、危險行為的圖冊、自我安全防護的資料等等,要求人員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學習其中的理論知識內容,在長時間學習和分析的同時,形成在生產領域之內的安全意識。其次,開展實踐性的活動,定期設置安全應急演練的項目,為人員模擬真實的事故場景,培養人員減小事故范圍、自我保護、按照生產情況判斷有誤安全風險的各種操作技能,在不同的演練場景中學習不同的風險預防措施和處理措施,起到安全教育、行為規范的作用[4]。
綜上所述,我國部分火力發電廠雖然已經開始關注安全生產的管理,但是還存在機制不完善、責任制度不健全的問題,不能有效進行現場管理、設備管理和人員管理,引發諸多的安全事故。所以在相關安全管理部門的工作領域之內,應著重探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手段,健全其中的管理工作機制和責任要求,做好現場環境的管理和人員的管理工作,全方位維護生產工作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