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煥玲
(濟寧市兗州區小孟鎮財經服務中心)
鄉鎮財政稅收工作是我國財政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國家財政政策落實效果的主要方式,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基礎,鄉鎮財政稅收管理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提高鄉鎮經濟發展能力,有利于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因此,鄉鎮政府及相關企業部門要對財政稅收管理工作進行科學規劃,創新財政稅收管理工作發展模式,提高鄉鎮納稅意識和水平,為鄉鎮經濟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鄉鎮政府及其下設部門的財政管理工作影響著我國財政政策的落實,是我國行政機構財政稅收管理工作的基礎,在統籌城鄉建設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影響鄉鎮經濟發展和鄉鎮社會建設工作的關鍵因素。一方面,鄉鎮財政稅收管理工作因其自身具備的特殊性,在開展相關工作期間,開展難度較大,管理環節也極易出現問題,為此,創新和發展鄉鎮財政稅收管理工作對建設現代化鄉鎮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鄉鎮的經濟建設能力,為鄉鎮發展提供良好的資金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在鄉鎮發展中,因其自身的基層特點,相關財務管理人員和會計從業人員對財政政策理解能力不足,容易出現不合理納稅問題,不利于鄉鎮財政政策的落實,因此,加強對鄉鎮財政政策管理工作的創新力度,有利于促進鄉鎮財政管理人員工作水平的提高,保證鄉鎮財政稅收工作在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下開展,提高鄉鎮稅收能力和工作效率,提升鄉鎮整體的財務管理能力。
鄉鎮財政稅收管理工作在實際開展期間,存在較多問題,其中國家分稅改革工作,對鄉鎮財務管理工作帶來較大的財政壓力,主要表現在:第一,分稅制改革指鄉鎮財政稅收管理工作要根據中央出臺的財政政策和財務管理條例進行改革,將中央與地方的稅種、權限等進行明確劃分,提高中央對地方財政稅收工作的管理能力,是以提高鄉鎮財政稅收管理工作自主性為目標,實現鄉鎮財政稅收管理模式的發展。但在分稅制改革工作落實期間,鄉鎮政府稅種項目增加,主體稅種數量減少,不利于國家增加稅收收入,同時加大了鄉鎮稅收支出,加劇鄉鎮稅收結構不平衡狀況。
當前,鄉鎮財政稅收管理工作仍然沿用傳統的是財務管理方式,粗放型管理模式不利于分稅制改革工作的落實,不利于鄉鎮政府管理目標的實現,財政稅收管理模式落后,直接影響了鄉鎮財務管理能力的提高,對鄉鎮創新財政稅收管理工作起到阻礙作用,不利于鄉鎮經濟建設進程的推進。
鄉鎮財政稅收預算工作是提高鄉鎮財務稅收管理能力的關鍵,但就現階段我國鄉鎮財務稅收管理工作現狀而言,鄉鎮財務管理工作結構不合理,影響財務稅收預算工作的開展。一方面,鄉鎮財政稅收管理工作的開展受財務管理人員預算、核算能力限制,難以形成準確的預算數據,影響鄉鎮財務稅收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鄉鎮財政稅收預算審核工作流程繁復且秩序混亂,不利于財務人員開展相關工作,影響鄉鎮財稅政策的落實,不利于鄉鎮財務管理方式的改革與創新。
現階段,鄉鎮財政稅收工作難以落實和發展,其中較為重要的原因是鄉鎮缺乏財政稅收管理監督機制,有關部門對鄉鎮財務管理工作的監管力度不夠,影響財政政策的落實,不利于財政稅收改革工作進程的推進,導致鄉鎮財稅工作基礎建設功能難以發揮其優勢和作用[1]。
鄉鎮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在推動建立現代化鄉鎮過程中,要不斷深化和落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任務,在開展鄉鎮財政稅收管理工作改革期間,要加強對鄉鎮財政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協調基層財政所之間的工作,以提供民眾滿意的社會服務為工作宗旨,認真履行財政所工作職責,提高所內財務管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深化基層財務監督管理意識,提高財政所對鄉鎮財務現狀的管理和服務能力。加快建立健全鄉鎮財政稅收管理工作制度,規范政府和財務管理部門的稅收行為,保證其稅收能力和水平的穩定提高。
一方面,鄉鎮政府要加大鄉鎮財政稅收工作改革力度,在財務管理制度框架下,實施取消農業稅征收政策,穩定鄉鎮的農業生產結構,擴大農業生產規模,加大對鄉鎮農業生產活動的資金技術投入,提高鄉鎮經濟建設能力,促進鄉鎮進一步實現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鄉鎮要在分稅制改革的背景下,根據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創新和培養多種稅源,利用中央出臺的利好政策,完善稅收管理方式和工作流程,重視對鄉村發展方式的創新和改革,培養小稅種以便加強鄉村政府的稅務征收管理工作,提高地方和中央的財政收入,進一步激發鄉鎮人民的創新能力,提升鄉鎮財政稅收管理水平。
在鄉鎮財政稅收管理工作開展期間,鄉鎮政府要聯合基層財政所共同完善鄉鎮財務稅收管理體制,充分發揮鄉鎮隱藏的經濟發展潛力,不斷落實和發展鄉鎮財務稅收管理工作,國家要對鄉鎮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建立起健全的轉移支付工作制度,保障鄉鎮支付資金的安全,維護鄉鎮基層財務稅收管理工作的良好秩序,保證資金正常運轉,便于資金利用到鄉鎮社會建設工作中,為鄉鎮財務管理工作提供助力。
鄉鎮政府在開展財政稅收管理工作時,要明確基層財政所各部門的職責分工,做到管理權責統一,不斷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財政政策和稅收政策,嚴格執行財政經濟法律規定的財務管理制度,保證鄉鎮財務管理工作的落實。同時,鄉鎮政府要對基層財政所財務管理工作流程進行優化,圍繞鄉鎮財政稅收管理工作具體內容展開分析,形成協調有序的財務管理流程,進一步提升鄉鎮稅收管理效率,提高鄉鎮財政稅收管理工作的實效性。
鄉鎮財務管理工作方式對財政稅收質量和效率產生巨大影響,落后的財政稅收管理模式,會對鄉鎮財政管理能力水平形成挑戰,不利于實現現代化鄉鎮財務管理體系,對鄉鎮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起到不利的阻礙作用,因此,鄉鎮政府要聯合基層財政所,加強協調工作,對財政管理方式展開集中討論,發揮基層財政管理人員的創新意識,形成完善的基層財政管理體系,創新財政稅收管理方式,有效提高鄉鎮的納稅意識和稅收管理水平,提高基層財政所對鄉鎮財政稅收工作的管理能力。
鄉鎮政府在開展財政稅收管理工作期間,在更新稅收管理方式過程中,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政府要加強對鄉鎮財政稅收預算工作的重視程度,在正確管理觀念指導下,形成完整的財政稅收管理預算編制,加大預算管理工作的執行力度,保證鄉鎮財政稅收工作順利開展,提高鄉鎮財政政策的落實能力,對鄉鎮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的執行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完善預算管理體系,推進鄉鎮財政稅收管理工作的進程;二是政府要加大力度建立完善的基礎保障體系,針對鄉鎮財政工作的具體流程和標準進行規范,保證相關管理人員在制度化、規范化條件下開展財務管理工作,切實提高鄉鎮財政資金科學利用的能力,不斷借鑒先進的財政稅收管理經驗,促進鄉鎮政府財務管理方式和能力的提高;三是政府要加強對財務預算人員的培養能力,對其進行理論知識教育,提升財務管理人員和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鄉鎮財政稅收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鄉鎮基層財政所一方面要轉變視角,在先進的管理方式指導下,定期召開財政稅收管理工作評定會議,對鄉鎮政府稅收階段性工作進行科學分析與評價,共享先進的經驗,對不科學不合理的部分予以及時改正和剔除,強化鄉鎮稅收管理意識;另一方面要加大財政所對財務管理工作的監管力度,規范和約束基層財政稅收管理人員的行為,提高鄉鎮稅收管理工作的質量,維護鄉鎮良好的稅收管理環境[2]。
要想提高鄉鎮財政稅收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必須加強鄉鎮稅收管理人員的創新管理意識,建立健全的基層財政稅收管理制度,完善相關管理工作流程,更新稅收管理方式,基層財政所要加大對稅收工作的監督力度,拓寬鄉鎮稅收工作的管理路徑,保證鄉鎮財政稅收管理工作在公平公開的社會環境下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