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永福
摘要:文章以崇左龍江大橋為例,利用MidasCivil軟件建立有限元模型,通過最不利工況,模擬分析鋼棧橋結構受力體系,同時計算了鋼管樁的入土深度,并通過應變片對鋼棧橋關鍵位置進行了運營監測。結果表明,MidasCivil軟件對施工單位判斷鋼棧橋結構設計的合理性提供了有力依據,其三維展示效果能夠使現場管理人員更好地掌握鋼棧橋結構特點。
MidasCivil;鋼棧橋;結構設計;鋼管樁
0 引言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鋼棧橋作為一種為運輸材料、設備和人員而修建的臨時便橋設施,具有較大的承載力、施工的便捷性、重復利用率高、拆除簡單的特點,因而深受施工單位歡迎。但作為一種施工臨時性結構,鋼棧橋的設計理論研究不夠深入,采用傳統的手算方法不僅效率低下,而且不能充分反映鋼棧橋在荷載作用下的變形情況,不利于項目管理人員對鋼棧橋施工質量及材料用量的監管。本文應用MidasCivil軟件,對崇左市龍江大橋鋼棧橋進行分析,通過對不同工況下的最不利荷載組合進行計算,得出準確的計算結果,為鋼棧橋的設計提供準確的工程數據參考。
1 工程概況
龍江大橋位于崇左市龍州縣響水鎮,設計橋型為5m×20m,橋長107.08m。上部結構采用先簡支后連續預應力(后張)小箱梁,下部結構采用樁柱式橋臺,墩柱采用圓柱墩。為方便兩岸材料運輸及樁基施工,需搭設鋼棧橋作為臨時施工便道,鋼棧橋全長48m,橋寬6m,上部結構為型鋼和貝雷梁組拼結構,下部為鋼管樁加型鋼承重梁結構,橋臺臺身采用C20混凝土結構。鋼棧橋立面圖和橫斷面圖分別如圖1和圖2所示。
2 MidasCivil數值模型
2.1 建模
選取整個鋼棧橋進行結構受力分析。樁頂安裝2×Ⅰ36a工字鋼橫梁,布置8排單層貝雷梁結構,支撐架間距按(90+60+90+60+90+60+90)cm布置,樁頂橫梁與貝雷片連接處豎桿兩側設兩根10#槽鋼加強豎桿,貝雷梁上按照0.705m間距布置Ⅰ20a橫梁,施工時把工字鋼布置于貝雷片斜腹桿或者豎腹桿對應[JP+2]位置。橫梁上按25cm間距鋪設Ⅰ10工字鋼作為縱向分配梁,型鋼上鋪設8mm花紋鋼板作為橋面,利用MidasCivil軟件建立有限元模型。
2.2 邊界條件及荷載施加
因鋼管樁需打入中風化巖層,因此底部采用固結,貝雷片之間需釋放梁端約束,其他邊界條件均采用彈性連接。
通過對鋼棧橋運行期間的受力進行分析,利用MidasCivil軟件對模型進行車道荷載加載。考慮棧橋在正常使用過程中,本計算分為以下2個工況進行:
工況Ⅰ:85t運輸車未偏載工況
在主棧橋橋中心線建立寬1.8m的車道面,按4m、1.4m與1.4m軸距添加軸重136kN、357kN、357kN的車輛荷載。
工況Ⅱ:113t運輸車偏載工況
考慮85t運輸車滿載以及28t空車會車,在距離主棧橋橋中心1.75m左右兩處建立寬1.8m的車道面。按4m、1.4m與1.4m軸距添加軸重136kN、357kN、357kN的滿載車輛荷載以及按4m、1.4m與1.4m軸距添加軸重44.8kN、117.6kN、117.6kN的空車汽車荷載。
MidasCivil程序能夠通過調整重力系數為-1,對支架本身自重進行加載。
3 分析計算
3.1 主梁撓度
從圖3~4可以看出來,不管是在工況Ⅰ還是在工況Ⅱ,主梁最大撓度均出現在最大跨徑的跨中位置的弦桿。工況Ⅰ作用下,最大撓度為14.1mm 3.2 貝雷片組合應力 從圖5~6可以看出來,不管是在工況Ⅰ還是在工況Ⅱ,貝雷片最大組合應力均出現在最大跨徑位置的豎桿。工況Ⅰ作用下,最大組合應力為211.7MPa;工況Ⅱ作用下,最大組合應力為293.3MPa,均符合安全性及經濟性的要求。 3.3 構件組合應力 從圖7~8可以看出來,不管是在工況Ⅰ還是工況Ⅱ作用下,均在第一跨的構件出現了最大組合應力,其中在工況Ⅰ作用下,最大跨徑的跨中位置構件的組合應力也達到了最大。工況Ⅰ的最大組合應力為184.3MPa;工況Ⅱ的最大組合應力為155.6MPa,均滿足安全性及經濟性的要求。 4 運營監測 為更好地監測鋼棧橋的應力及變形情況,在鋼棧橋關鍵部位布置應變片來監測樁頂橫梁的應力狀況,并在運輸車輛滿載時采用全站儀監測最大跨徑跨中位置最大位移。通過監測發現,最大應力為165.6MPa,最大位移為15.4mm,應力及位移值與模擬值接近。 5 結語 目前該鋼棧橋已經投入使用,整體結構穩定可靠。從現場監控數據顯示,鋼棧橋無失穩及發生不均勻沉降的趨勢。由此得出以下結論: (1)MidasCivil軟件能快速建模,可以將計算過程可視化,較傳統手算方法,更能保證施工過程的安全可靠。 (2)MidasCivil軟件以往多應用于永久結構設計方面,在臨時結構計算方面應用較少,施工單位技術人員如果能熟練掌握應用該軟件,在對臨時結構的計算精度、結構優化以及施工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將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朱政敏.無覆蓋層深水鋼棧橋施工技術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5(7):34-38. [2]劉 強,毛曉龍.MidasCivil在鋼棧橋結構優化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4,14(6):245-247. [3]張 波,彭啟明,陳 倩,等.鋼棧橋施工技術分析[J].交通科技與經濟,2011,13(6):4-9. [4]袁 舫.杭州市九堡大橋施工棧橋設計計算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