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
摘要:隧道施工中,若遇到各種設備房與隧道主洞交差較為復雜的情況,采用馬頭門施工工藝能較好保障施工過程中的洞體穩定安全。文章結合永福屯隧道工程實例,介紹了馬頭門施工工法及其優點,分析了其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關鍵詞:隧道;馬頭門;超前錨桿;施工工藝
0 引言
考慮到消防安全的必要性,公路隧道常常設有人行及車行橫洞,用以在緊急情況下引導人與車及時疏散所用。橫洞與隧道主體連接處,形狀與馬頭極其相似,故名為馬頭門。馬頭門由于其結構型式特殊,與隧道標準段施工方法有較大差異,在隧道施工中屬于重要的節點工程。
1 工程概況
永福屯隧道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安縣泗頂鎮以南山嶺中,其中永福屯隧道進口端右幅樁號K61+192~K63+000,長1808m,左幅樁號ZK61+220~ZK63+015,長1795m。該隧址區屬構造溶蝕峰叢洼地、谷地地貌區,隧道通過地段地面標高在339.00~728.00m之間,相對高差約389.00m,地勢起伏相對較大,山坡坡度較陡,隧道最大埋深約301m,洞軸線進口走向方位角約262°,洞身段走向方位角約289°,出口走向方位角約282°,單幅隧道凈空11.0m×5.0m。隧址區出口處于一稍緩斜坡上,坡度約15°,坡向約296°,未發現失穩前兆及會引起失穩的環境因素等。
本工程包含7個人行橫通道和8個車行橫通道,以及地下風機房聯絡通道、送排風通道、運輸通道和逃生通道、降壓變電所通道等,均需要進行洞門破除施工。洞門施工處理不當易導致交接面失穩,形成坍塌事故,因而如何同時進行如此多的洞門破除施工是本工程的控制性節點,為確保施工質量和安全,本標段洞門施工采用馬頭門施工方案。
2 主要施工工藝
(1)對比地勘報告及施工圖,核對隧道所在圍巖類別,并按照施工圖要求打設超前小導管或超前錨桿。先施工放樣,沿隧道開挖輪廓線位置,準確標出超前小導管或超前錨桿的位置。小導管采用80mm的花管,壁厚4mm,沿掌子面間距40cm進行施打,每根長5m;超前錨桿采用直徑22mm的HRB400鋼筋,沿掌子面間距30cm進行設置,每根長5m。
①超前小導管施工工藝。
在橫通道工作面開挖前,沿掌子面的輪廓線施工帶孔小導管,目的在于通過小導管上的開孔,利用巖體內部壓力注漿使其固結穩定,一般此加固范圍在0.5~1.0m左右。加固完成后方可進行接下來的工序。
a.小導管采用80mm的花管,壁厚4mm,壓入圍巖段的端頭進行焊接封閉,并使其形成尖端狀態,方便其進入巖體內部。
b.注漿采用水泥漿,其水灰比控制在0.8:1~1:1之間。
c.風鉆將小導管頂入孔內,或預先采用鉆機成孔,然后置入小導管。檢查導管內有無充填物,如有充填物,用風管吹出或掏鉤勾出。
d.水泥漿攪拌均勻,注漿終孔壓力控制在1~1.5MPa,導管注漿速度不宜過快,一般控制每根導管總進量應在30L/min以內。
②超前錨桿施工工藝。
在橫通道工作面開挖前,沿掌子面的輪廓線施工超前錨桿,錨桿本身像釘子一樣,將開挖擾動的松散巖體釘在深處穩定堅固的巖體上,使其協同受力[1]。因此,超前錨桿施工的關鍵工藝是注漿是否密實,能否將松散巖層與穩定巖層較好地結合起來。
a.根據施工圖紙,準確定位出錨桿所在位置,做出標記。
b.在鉆孔操作過程中,需要應用到手持風鉆,通過長短鉆桿的相互配合來順利鉆孔,這一過程中需要控制好鉆頭直徑,令其比錨桿直徑大15mm左右,移動鉆孔臺架至施工面,由專業施工人員對鉆機進行操作,同時掌鉆,將鉆桿推進。在掌鉆的同時,對準眼位并控制好鉆孔方向。鉆研深度較大的情況下,可先使用短桿后使用長桿,以加強鉆孔質量控制。
c.成孔后,對孔位重新核實,并探查孔深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檢查合格后,對孔內進行清理,確保孔內無雜質。采用人工安裝或機械安裝方式,將鋼筋放置入孔中,并及時安裝對中支架及止漿塞等附屬物。
d.之后進行注漿施工,根據設計要求進行全粘結錨桿施工,對孔內適當進行返漿處理。帶錨桿漿液凝固后,根據設計要求進行錨桿拉拔力測試,滿足要求后,及時封錨。
(2)根據開挖施工示意圖進行挖土施工,按分區工序嚴格執行,并緩慢破除開挖范圍內的初期支護噴射混凝土,留存工字鋼架。
(3)為保證馬頭門的拱頂穩定,需設置馬頭門暗梁。根據本次洞口設計尺寸采用如下方法:沿馬頭門上方設置6根22mm的鋼筋內外兩側焊接,鋼筋間距為15cm。梁周主筋需進行箍筋加強,根據計算,采用8mm的鋼筋彎成矩形,每一箍間距為25mm。鋼筋間均采用焊接處理,焊縫密實飽滿,形成一道高30cm、寬24cm的暗梁,同時安裝22mm藥卷固定錨桿,然后噴射混凝土覆蓋,在馬頭門上方形成一道支撐,防止在切割工字鋼架時造成的隧道正洞拱頂下沉。
(4)切割開挖范圍內的工字鋼架,形成側向開挖通道。應注意及時在暗梁下方架設洞口工字鋼架托梁,托梁與切割后工字鋼連接,并用豎向支撐將拱頂托梁落地,形成較強的剛度用以支承上覆壓力。如圖1所示,架設工字鋼架托梁及豎向支撐,同時采用錨桿加固。
(5)爆破開挖2m后,施以后續洞室初期支護,再繼續洞室開挖。
3 施工質量控制
3.1 噴射混凝土質量控制
混凝土噴射施工中,應保證作業的連續化,并且與強度、厚度及巖面粘結力方面的設計要求相符合。開挖后初噴混凝土,復噴過程中需結合掌子面地質情況和一次爆破藥量,進行分層次、分時段的噴射作業,保證支護能力良好,并控制好噴層厚度,噴射混凝土終凝后3h內不可開展爆破作業。
(1)噴射作業時,應保證噴頭與受噴面垂直正交,并保持有一定的配設間距。噴射應自下而上進行,切忌斷噴及移動速度較快。當巖面超挖形成凹面時,應清理干凈并先將凹面噴平[2]。
(2)噴射施工應分層進行,務必確保前一層混凝土終凝完成,再進行下一層混凝土的噴射。若間隔時間較長,再次噴射前應采用水槍將表面清理干凈。
3.2 錨桿施工質量控制
(1)為確保操作的規范性,需要進行力學試驗和工藝試驗,確認無誤后方可使用錨桿。
(2)就錨桿的組成情況來看,包括桿體、墊板、螺母等,基于設計要求來確定錨桿材料品種,并從外觀質量、抗拉強度、加工錨桿桿體尺寸這幾方面進行檢驗。具體來說,在外觀質量檢驗過程中,要確保桿體直徑保持均勻且一致的狀態,不可出現銹蝕或者彎折。在抗拉強度方面,需要確保工程情況和設計要求相符合。對于加工后的錨桿桿體尺寸,需要與設計要求相符合,車絲部位不可出現偏心的情況。對于焊接件來說,焊縫表面不可出現缺陷,比如裂紋或者焊瘤等。
(3)在初噴混凝土之后方可開展錨桿施工,錨桿墊板基面需保持平整,以便加強施工質量控制。
(4)錨桿鉆孔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施工前需先根據施工圖紙準確定位錨桿位置,孔位允許偏差為±150mm;
②鉆孔施工時,應多次復核其余圍巖面的交角,確保其正交入巖;
③一般而言,鉆孔直徑會比鋼筋直徑大,因而成孔時需確保孔洞足夠進行鋼筋插入施工,且滿足其他配件如對中環等配套;
④鉆孔入巖深度需滿足設計要求,并在成孔后及時清理孔底,確保注漿施工時孔底返漿不帶雜質。
(5)局部進洞段落根據地勘報告,圍巖巖層定性為軟巖,錨桿施工時需控制注漿壓力,防止松散巖體因壓力過大形成塊體脫落。必要時可采用較小的壓力進行二次注漿,確保注漿的密實度及粘結強度。這樣施工后的圍巖強度較高,確保了未來的行車安全[3]。
(6)錨桿施工完成后,需及時封錨。封錨時應注意檢查墊板是否按照設計進行安裝,其對錨桿拉拔力檢測起到重要影響。
3.3 鋼筋網施工質量控制
(1)鋼筋網材料采用HPB300鋼筋,直徑8mm,網格間距為200mm×200mm,每兩片網片需搭接1~2個網格,并確保焊接質量,使其形成一個整體。
(2)鋪設鋼筋網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貼近圍巖表面先進行一層混凝土噴射,待其初凝后,再鋪設鋼筋網;
②鋼筋網注意控制大小,確保其能貼合隧道輪廓線,搭接處應注意起伏度的控制,并確保與受噴面的間隙≤3cm;
③鋼筋網端頭需與超前錨桿及其他支護鋼材料進行固定連接;
④初始噴射時,需確保噴頭到噴面距離小于常規噴射距離,增加其擠土效果,確保初始混凝土與鋼筋充分結合密實,防止脫空;
⑤若噴射壓力較大造成圍巖局部塊體脫落,則需及時清除,并重新噴射混凝土。
3.4 鋼拱架施工質量控制
(1)鋼拱架施工前需對施工區域進行整理,避免殘渣影響施工質量。同時檢查圍巖巖面是否有凹坑等,如存在則需先行用混凝土填平。鋼拱架腳部需特殊處理,使其能牢固地固定在圍巖上。
(2)鋼拱架平面應嚴格與隧道中線正交,復核其傾斜度,確保其≤2°。
(3)鋼拱架施工時,應注意使其與圍巖較好地緊貼閉合,復核滿足要求后,再進行鋼拱架與超前錨桿的焊接施工。每兩榀鋼架之間根據設計圖紙,需設置縱向連接鋼筋,確保其整體剛度。
(4)復核鋼拱架施工滿足設計要求后,需第一時間噴射混凝土,確保鋼架全部被混凝土包裹,[JP+1]形成均勻的良好整體。噴射一般從拱腳向上噴射,拱腳處噴射需注意質量的控制。鋼拱架保護層厚度按設計不得<4cm,如不滿足,需剝除部分重新進行噴射[4]。
4 結語
(1)隧道施工中,若遇到各種設備房與隧道主洞交叉較為復雜的情況,優先采用馬頭門施工工藝,其能較好保障施工過程中的洞體穩定安全。
(2)馬頭門施工時,應注意控制工序,務必在超前錨桿達到設計強度后再進行馬頭門暗梁施工,最后進行支承鋼架切割拆除。施工期間應注意監測拱頂下沉,確保馬頭門施工期間不會引起其他不必要的不穩定因素。
(3)馬頭門施工質量需嚴格控制,根據設計的支護形式采用不同的方法,噴射混凝土、錨桿、鋼筋網等主要控制點需根據文中所述要求嚴格控制,且滿足相關規范要求。
參考文獻:
[1]蔣青青,黃曉陽,周 愷,等.復雜條件下地鐵隧道馬頭門施工技術與監測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29(s1):2858-2865.
[2]王福恩,張付林.地鐵豎井橫通道破馬頭門施工技術研究[J].安徽建筑,2009,16(3):54-55.
[3]姚文花.地鐵暗挖隧道馬頭門施工技術[J].都市快軌交通,2013,26(4):100-104.
[4]張 東.城市地鐵馬頭門施工風險管理研究[D].北京:中國科學院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