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坤
(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 四川成都 611731)
黨的十九大以來,全民健身、體育強國及“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及學校體育改革進程的加快,高校啦啦操隊發展得如火如荼,運動水平也處于不斷上升狀態,而高職院校啦啦隊的發展卻較為令人擔憂。該文就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啦啦操隊為個例進行分析,并結合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對高等職業院校啦啦操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一定的對策與建議,旨在為高職院校的啦啦操隊隊伍建設提供一些參考。
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啦啦隊現狀(以下簡稱“紡專啦啦隊”)。
1.2.1 文獻綜述法
通過知網、萬方等對高職院校啦啦操、健美操、高職院校運動代表隊等相關文獻進行檢索、歸納與總結,為該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1.2.2 訪談法
通過面對面交流、網絡平臺聊天等方式,了解隊員的具體情況;通過電話訪談及手機語音與四川省高職院校啦啦隊教練員進行交流,了解高職院校啦啦隊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1.2.3 問卷調查法
通過電子問卷的方式對紡專啦啦隊對員進行調查,了解隊員現狀。其中發放問卷34份,回收問卷34份,有效問卷34份。
成紡啦啦操隊作為一支新年輕隊伍,參賽較少,且局限于省內的比賽:全民健身操舞大賽(四川分賽)、四川省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啦啦操比賽。
成紡啦啦隊參賽定位以花球啦啦操及有氧健身操為主,在街舞啦啦操、爵士啦啦操及高踢腿啦啦操、技巧啦啦操等方面還未涉獵。
3.1.1 隊員選拔情況
高職院校運動隊在選材上相對本科院校難度較大,隊員主要從已入校的學生中選拔。目前,紡專啦啦隊現有34人,隊員主要通過以下方式選拔:一是在新生入校時,通過張貼海報、推送軟文等方式進行隊伍宣傳,新生通過了解,主動申請加入,并通過最終面試后入隊訓練;二是在體育課上進行觀察,教練選擇或體育教師推薦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三是通過學校各類表演、比賽,選拔基礎較好的學生;四是單招考試,通過與啦啦操、健美操訓練基礎較好的各高中、職中進行對接,為學校輸送特招生,但由于單招名額及比例限制,招收人數極少。
同時,成都紡專部分學院及團委的舞蹈隊在體制建設上都較為成熟,導致啦啦操隊競爭力較小,這也給啦啦操隊的選材帶來一定的困難。
3.1.2 隊員運動經歷情況
紡專現共設9個學院,主要以紡織類、機械類等相關專業為主,并未有體育類或與體育相關、相近專業。通過對隊員運動經歷統計了解到,大部分學生都沒有進行過系統的操類訓練,少部分隊員在初、高中參加過比賽,部分有舞蹈基礎的隊員是在13歲前進行了中國舞普及型課程考級(10級),僅有1名隊員進行半專業型考級(13級),如表1所示。由于隊員身體素質及專業基礎較差,這給隊伍的發展帶來一定的難度。
3.1.3 隊伍性別比例及年齡情況
由于啦啦操的普及與宣傳不足及傳統觀念等問題,啦啦操運動被普遍認為是女生的運動,尤其在未設置體育相關專業的高職院校。紡專啦啦操隊以女生為主,男生僅2名,男女比例嚴重失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隊伍在編排中設置托舉、跳躍等難度動作的發展。
同時,隊員年齡集中在19歲左右,已經錯過了柔韌、爆發及協調等身體素質訓練的最佳年齡。這也是隊伍的發展的一大瓶頸。
由于高職院校生源問題,導致從校內進行選拔的啦啦隊隊員身體素質及專業基礎較差,且隊伍性別比例嚴重失衡,啦啦隊發展難度較大。另外,由于領導重視程度不夠,啦啦隊隊員激勵制度不完善,啦啦隊與各學院及團委舞蹈隊相比競爭力較低,不利于啦啦隊隊員的選材。
教練員的水平及眼界決定了整個隊伍發展的高度。通過訪談了解到高職院校訓練隊教練員多以體育教師兼職擔任,極少數學校會聘請專職教練員。紡專體育工作部僅有1名教師有啦啦操專項學習與訓練經歷,且要在完成基礎教學的同時,對啦啦操隊的管理、訓練、比賽一手抓,導致精力分散,對隊伍發展有所限制。
目前,成都紡專通過提高帶隊教師訓練費、帶隊訓練及比賽成績與職稱評定掛鉤等方式激勵教師帶隊參賽。這是對教練的努力與付出的認可,極大地鼓舞了教師帶隊信心,提高教師訓練積極性。
首先,師資力量不足是限制紡專啦啦隊發展的重要因素。其次,教練的專業水平、培訓經歷、裁判能力及責任心也對隊伍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而教練激勵政策極大提高了教練的帶隊積極性。
3.3.1 訓練時間
日常訓練保持在每周2~3次,每次訓練2~3h;賽前集訓一般設為賽前1個月至1個半月的時間。但學生的訓練周期極短,訓練時間較為分散,訓練的連續性較差,致使整個隊伍一直停留在打基礎的狀態,無法向更高水平發展。

表1 啦啦隊隊員運動經歷情況統計(n=34)
3.3.2 訓練內容
由于學生身體素質及專業基礎較差,在訓練方案的制訂上多以一般訓練為主,難度動作訓練較困難。
3.3.3 訓練場地及器材
紡專訓練室有2個,但房間較小且距離較遠。隊員集中在1個訓練房較為擁擠,分散在2個訓練房教練無法兼顧,導致訓練密度相對減少。其次輔助訓練器材較少,如把桿數量、小重量沙袋不足等。
由于高職院校學制及專業限制問題,導致啦啦操隊訓練主要以基礎訓練為主,訓練周期極短,隊伍穩定性較差,這也是限制高職院校啦啦操水平發展的重要因素。其次,由于經費問題,造成啦啦隊訓練場地有限、器材短缺等,也在極大程度上限制了啦啦隊的發展。
成都紡專啦啦操隊是在學校及體育工作部監督下,實行教練領導、隊長管理、組長負責、隊員監督的管理機制。
為激勵隊員,提高訓練積極性,建立三級階梯隊伍制度:一階為一般隊員;二階為比賽替補隊員;三階為比賽隊員。只有進入二、三階才有機會參加比賽,提高隊伍整體競爭力。但調查發現,在訓練過程中,一階的隊員容易出現消極心理,導致訓練動機不強,有退隊意愿。
設置訓練考勤制度,督促隊員日常訓練,保證訓練效果。但由于學生課業問題,經常導致隊員在訓練時請假,導致隊員間訓練不一致。
由此可以看出,啦啦操隊管理制度的制定相對完善,但也會出現不同的問題,而學業與訓練的沖突是導致訓練效果低、訓練效果差的主要問題。
(1)通過隊伍的成績,提高隊伍在兄弟院校的影響力,提高學校的競爭力,從而贏得校領導重視,從而解決訓練及參賽經費問題。
(2)通過啦啦操隊微信公眾號軟文推送、海報等對啦啦隊進行宣傳,提高啦啦隊整體影響力;通過承接商業表演,解決隊伍經費問題,提高隊員訓練積極性。
(3)積極與領導協商,制定完善的制度,將代表隊訓練納入考核體系,同時與各學院及老師溝通,提高獎勵機制,解決隊員學習與訓練的沖突,提高學生訓練積極性。
(4)完善教師與學生的激勵機制,激發隊員的訓練及比賽的熱情。
(5)逐步完善隊伍日常管理及訓練,提高隊員的綜合實力;定期組織隊內活動,提高內部凝聚力。
(6)積極申請啦啦操單招生名額,并尋找有較好啦啦操訓練隊的高中、中職院校,并與其建立聯系,提高生源質量。
(7)教練員加強業務學習,完善訓練體系,有針對性地解決高職院校周期短、隊伍穩定性差等問題;根據隊員特點制訂訓練方案,實現隊員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