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應鑫 文
2020年初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了全國乃至全球,食品供應及食品安全成為涉及民生的大問題,同時我國依然受到“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生豬供給關系依舊失衡,豬肉價格依舊高企,許多居民依然感到“吃不起肉”。為了保障肉類食品供應和食品安全,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要求“從調豬到調肉”、鼓勵“北肉南調”和“最后一公里”,帶來冷鏈物流需求日趨旺盛,冷藏運輸車輛市場持好向好。
我國生豬流通,過去通常使用倉柵式運輸車,分層裝載、跨地調運,這在“疫情”期間很容易成為流行病傳播的“風險源”。所以,國家一方面強化防控措施,全面實施生豬承運車輛備案制度,推動變“調豬”為“調肉”;另一方面,大力推行“集中屠宰、品牌經營、冷鏈流通、冷鮮上市”,切實維護生豬產品正常流通秩序。

圖1 2015—2020年1—10月冷藏車銷量(注:本圖為編者所加)
2018年底開始在我國出現的“非洲豬瘟疫情”,促使我國從“熱鮮肉”向“冷鮮肉”模式轉變,同時我國肉類運輸市場加速向“集中屠宰、冷鏈流通”轉變,這成為2019年以來肉類冷藏運輸車市場的“引爆點”。據統計,2019年我國冷藏車產量5.5萬輛,同比增長28.6%,增速比2018年增加2.3百分點。
熱鮮肉,是指傳統的凌晨宰殺、清早上市、不經冷卻加工的畜肉。冷鮮肉,又稱保鮮肉、冷卻肉,是指將宰后的牲畜胴體迅速冷卻到0~4 ℃,并在流通和分銷過程中始終保持溫度。
2020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加上后期“非洲豬瘟疫情”的雙重影響,我國豬肉供銷渠道、居民消費習慣均發生了許多變化,加速了“冷鮮肉”對“熱鮮肉”的替代,以生鮮禽肉配送為代表的電商配送業務量更是呈獻出“井噴式發展”。通過減少畜禽長距離移動,降低動物疫病傳播風險,維護養殖業生產安全和畜禽產品質量安全。以往運載生豬的倉柵式運輸車被冷藏運輸車(肉掛車)替代。據統計,2020年1—10月我國冷藏車銷量6萬多輛,同比增長9%。
但審視我國冷藏車產業狀況,生產企業數量雖然眾多,但大多數企業的年產量均未超過1 000輛,而具備生產冷藏肉掛車(冷藏車細分車型)條件的企業更是屈指可數。其中,中集車輛作為中國市場份額第一的冷藏車生產企業,超前預見到市場的“引爆點”,早在2019年即通過資源前置、引導消費,率先推出了冷藏肉掛車、冷藏中置軸列車,引領制造行業促動和保障冷鏈運輸業發展。
其中,中集車輛旗下企業——中集車輛(山東)有限公司結合冷鏈物流行業發展趨勢,不斷提升冷藏運輸車輛智能化、輕量化水平,于2019年推出的一款9.6 m冷藏肉掛車,其廂體采用歐洲工藝技術,以高分子復合材料形成全封閉板塊,積木式粘接結構設計,比國內傳統金屬結構產品減重40%,比其他非金屬結構產品減重15%,比競品輕670~700 kg,這樣能夠最大限度讓用戶多拉貨。

圖3 F類冷藏車(基于福田2軸底盤)
經線上和線下的“新營銷”,山東中集這款9.6 m冷藏肉掛車快速打響口碑,占領市場高地。自2020年2月復工復產以來,公司加班加點,火力全開,確保訂單交付。例如,前不久,新疆某大型肉雞養殖及預加工企業來到公司洽談,對冷藏肉鉤車極為贊賞,并一次批量訂購30輛;吉林某大型肉豬養殖企業也通過東北區域經銷商,先后批量訂購120輛。

圖4 3軸冷藏半掛車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統計,目前國內肉類生產規模達到8 600萬t規模,市場呈現出主要生產區與主要消費區分離的局面,因此大量的肉類產品需要進行異地調運,甚至跨省調運;而隨著活畜禽運輸限制增多,大量運輸需求需要通過冷鏈運輸解決。
從運輸結構來看,我國冷藏車保有量占貨車總量比重,遠低于冷鏈運輸業發達國家,冷藏車市場一直有較大增長空間。隨著國家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國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受冷鏈運輸需求的帶動,未來冷藏車市場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從統計來看,2017年以來,我國冷藏車市場銷量持續快速增長,增速平均超過20%。未來隨著國家政策及市場需求的推動,國內未來冷鏈運輸及冷藏運輸車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會長、中集車輛CEO兼總裁李貴平日前表示,中國的生鮮食品物流,隨著服務行業占GDP比例的增加,進入了一個長期增長周期,這個趨勢將從根本上提升中國冷藏半掛車和冷藏廂式車的需求。非洲豬瘟疫情的爆發,加速了這個進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生鮮食品配送到家的需求已點燃了冷藏廂式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