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中
(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第一中學,甘肅民勤 733399)
在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下,學校、教師以及學生的不重視,使得地理教學在開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地理成績難以提升。高中地理教師應明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典型問題,根據其成因尋找解決對策,制訂有效的教學方案,結合學科自身特點開展教學活動。
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教學完全根據高考大綱開展,忽略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就此情況來看,教師對教材內容研究過少,難以深入把握教學重點和教學內涵,僅憑自身教學經驗開展教學,課程內容單一,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導致高中地理教學質量難以提升的重要原因[1]。由于教師理論方面的缺失,在課程內容設置上,難以把握正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枯燥的教學方式,難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而難以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受傳統灌輸式教學的影響,學生在高中學習期間知識拓展空間狹小[2]。在面對較高學習壓力的背景下,學生的實踐機會以及思考能力受到限制,一味地按照教師傳授的知識以及方法開展學習。在學習成績的牽引下,家長只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忽視學生生活實踐經驗的積累,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學實踐活動不感興趣,嚴重缺乏自信,在決策過程中猶豫不決,過于依賴教師,學習的自主探究能力差。
就目前高中地理教學來看,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注重學生成績的提升,是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教育改革中明確指出培養學生以學科為中心的實踐能力的重要性。許多年長教師受根深蒂固的教學觀念的影響,難以根據教育部的實際要求轉變教學方式,忽視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基于此種方式開展的教學,不利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使學生的學習難度大,進而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高中階段學生學習任務繁重,身心壓力大,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教師迫于教學任務和升學壓力,一味地將學科重點知識灌輸給學生,僅為實現教學任務展開教學。在此種背景下,學生思想固化,已經習慣了傳統教學方式,逐漸失去思考的積極性。高中課堂氛圍沉悶,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于依賴教師。任何實踐活動和思考都要遵循教師的指令去完成,教師在學生主體地位不明確的情況下開展教學,圍繞考試內容進行課堂講授,學生專項能力的強化只能依靠大量試題的反復訓練,進而導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課程內容單一等問題的產生。
教學管理觀念滯后,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主要表現是教學方式單一、管理方式陳舊等。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要在教學上具備前瞻性,立足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設置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實現教學目標。然而,在傳統教學觀念的掣肘下,教師為實現教學的便捷性,不愿投入過多的精力,更不愿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方式單一是阻礙高中地理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原因。教學管理方式陳舊,對教師教學改革的實施沒有起到有效的監督作用,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在地理教學開展過程中,所需使用的教學工具(如地球儀、地形剖面示意圖等)僅為應付上級教育部門的檢查,實際教學過程中的使用頻率極低。
地理學科作為高考的必考科目,在高中教學中的受重視程度逐漸增強。但在現行高考背景下,迫于分數的影響,高中地理難免會受到忽視,課程設置相對較少,教師要在有限時間內將知識全面傳授給學生,并提升學生做題的正確率和速度。因此,高中地理教師不得不采取反復練習以及知識灌輸等機械化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導致學生認為學習地理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使學生成績難以得到提高,更難以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應以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主體,其對地理學科感興趣的點不盡相同。因此,教師開展地理教學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將生活問題引入課堂,使教學實例貼近學生生活,從而有利于強化學生思考,轉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基于此種方式開展的實踐教學,有利于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強化以及對地理知識的掌握,更有利于學生應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在開展“溫室效應”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經驗,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發現溫室效應形成的條件,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師應對教學內容展開深入研究,結合教學實際,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并將其應用于教學中。地理學科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地理專業知識的學習。教師可結合實際,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如以學校周邊街道、河流、天氣作為教學資源,將其引入地理課堂。也可從風俗文化入手,強化學生對南北方差異的理解,如將農村文學作品《平凡的世界》一書中描寫的地域特色、生活習俗等內容引入地理課堂,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文學作品中學到該地域的地貌特征和生活習慣。
在現代化教學背景下,可利用的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不斷更新,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與時俱進地改進課堂教學,拓寬課堂教學渠道。利用互聯網的便捷功能,優化教學資源,將教學內容以視頻、圖表等形式呈現,尊重學生的個性需求,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基于此種方式展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才能夠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強化學生對地理知識生活化的體驗,在互相聯系的基礎上,實現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高中地理知識作為豐富學生知識儲備、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在義務教育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結合學生實際的情況,針對教學中的常見問題,積極尋求解決對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結合生活實際,強化對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