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輝
(河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 洛陽471023)
隨著人類社會邁入新的世紀,世界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科技創新越來越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世界各國的競爭主要體現在綜合國力上,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在于科技創新。新時期新形勢下,中國應順應時代大勢,謀未來發展大局,始終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中國要想趕上和超過世界科技發達國家,做世界科技創新競賽規則的制定者和創新賽場中的重要參與者與主導者,就必須以全球視野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緊跟世界科技創新的時代步伐和發展新趨勢,充分利用世界科技創新資源,全面提升自身科技創新實力,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發展的全球競爭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比蛞曇跋聦嵤┛萍奸_放創新,對外學習和借鑒科技發達國家,才能促進我國科技創新不斷發展;相反,孤立于世界,科技創新必然受阻,綜合國力必然下降。
封閉僵化、思想保守,必將孤立于世界,科技創新無法得以發展,科技強國無法建成。遵循科技交流與發展規律、順應世界科技發展大勢,科技創新就能夠得到發展,國力就會隨之強大;反之,阻礙世界科技交流、違背科技發展規律,逆行于世界科技發展大勢,必將阻礙科技創新發展和國力的提升。
眾所周知,近代以前,中國科技發展遙遙領先于世界,一直保持西方國家望塵莫及的水平。但是,近代以后,由于當權的封建統治者視野狹窄,固守“天下無雙”、封閉僵化,相繼錯過了十八、十九世紀中期世界性科技與產業革命帶給全球發展的大好時機,對西方國家取得的跨時代科技成就不但不去了解、學習和借鑒,甚至還愚昧地認為是“奇技淫巧”,喪失了解世界科技發展、學習世界先進技術和與世界科技先進國家同步發展的大好機遇。此時,處于停滯不前的中國傳統農業社會與西方工業文明社會進行了交鋒、碰撞與對抗。最后可想而知,沿用了幾千年的手工作坊被以蒸汽機為代表的大機器生產徹底摧毀,牛車和木帆被呼嘯而過的火車和汽輪碾壓,長矛和弓箭在堅船利炮面前毫無還手之力,使我國步入落后挨打之塵,甚至淪為亡國滅族之殤。究其根本在于“原有的傳統科學技術得不到飛快的發展,對西方新興的科學又予以抗拒?!睔v史證明從十八世紀中期到十九世紀中期,世界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大發展大爆發,而當時的清政府封閉僵化,故步自封,缺乏與世界科技強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缺乏對世界科技發展大勢的洞察,自以為是,結果導致科技落后,產業停滯,國力嚴重下降,最終淪為被西方列強侵略瓜分的對象。
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閉,立足本國,放眼世界,在全球視野下實施科技開放創新發展,既是歷史經驗,又是未來發展趨勢。新世紀以來,我們國家不斷實施科技開放創新,特別注重將我國的科技創新事業與世界的科技創新事業融于一體。任何關起門來孤立于世界的獨自創新都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取的。世界發展經驗表明,一個國家只有實行開放創新,加強對外學習,才能不斷進步,因此,我國把對外開放作為一項重要基本國策。
四十多年來的開放創新實踐證明,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科技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以及科技創新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我國實施“開放合作、共贏發展”的方針、理念密切相關和相契,新時代“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胸襟,更加寬廣的視角,大力開展中外文化交流?!碑斀?,我國堅持開放基本國策,秉承世界交流與合作新理念,積極參與國際間的科技交流,注重國際科技前沿項目和重大國際科技計劃的參與合作研究,不斷深化國際科技人才相互借鑒與交流,從而使我國科技創新發展得到快速提升,同時,也帶來了經濟社會的繁榮穩定。因此,“我們要以世界眼光,研究和找準世界科技發展的背景”,在與世界各國交流與合作、競爭與碰撞和對比與鑒別中,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的新方向,制定科技創新發展具體目標,確立科技創新發展的新戰略。“全球視野”開放創新戰略是科技創新發展的活力之源和動力之源,我國必須順應世界科技發展的大趨勢,堅決摒棄自高自大的驕橫心態,以全球視野瞄準世界科技前沿,不斷探尋我國科技創新發展新路徑,從而促進我國科技創新的快速發展。
隨著世界科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加強,世界各國應攜起手來,積極構筑世界科技命運共同體,共同應對世界問題和嚴峻挑戰,最終實現世界各國合作共贏共享。
所謂科技命運共同體就是基于世界科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國面臨著共同的機遇,迎接共同的挑戰,通過世界科技發展和科技創新將世界各國的諸多事業捆綁在一起,構成一個有著共同責任、共同權利和義務,相互影響的有機統一體,并通過這個有機統一體協同推進各國科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科技命運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二者緊密聯系、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科技命運共同體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內容和具體延伸,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現需要科技命運共同體作為重要保障和戰略支撐。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彪S后,我們國家多次重申和強調包含以科技創新發展為重要內容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及其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在外出國事訪問和出席各種國際論壇等重大外交場合時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大作用作了進一步闡釋。信息化、現代化社會,科技、經濟、文化等各國利益要素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趨勢日益強烈,世界各國之間已形成一個具有利益相連、權責相關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新時代,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正加速推進,各國相互聯系日益加深;同時,又面臨人類諸多共同挑戰和嚴峻威脅,為此,必須加強世界科技協同創新發展,共筑科技命運共同體,以科技命運共同體來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與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重申和強調要積極構建和實施包括科技命運共同體在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進一步推動了世界各國的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科技命運共同體這一“中國理念”在世界大舞臺上不斷發揮“中國智慧”,引領世界共同創新發展。因此,新時代世界各國之間科技相聯、發展相隨,經濟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各國應攜手共進,共同分擔世界責任,積極構建人類美好科技命運共同體。
當今世界,人類仍然面臨諸多全球共性問題,這是科技命運共同體所要承擔的共同責任和要履行的共同義務。中國“要同國際科技界攜手努力,為應對全球挑戰做出應有貢獻”。當前,氣候惡化、能源緊張、網絡安全、糧食短缺以及資源匱乏等等,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這些帶有全球性的重大問題,具有復雜性和長期性,運用科技創新及其發展解決這些帶有普遍性的全球問題,造福人類、造福世界,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期盼和良好意愿。同時,解決這些問題,單靠一個國家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即使國力再強大,科技再先進,也將會力不從心;任何國家都不能觀望和坐等,都不能獨善其身。因此,需要世界各國,尤其是科技命運共同體各國攜起手來,加強科技合作,面對挑戰、積極應對,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共同探尋解決這些重大問題的新路徑。只有這樣,人類才能積極應對世界共同的威脅與風險,才能實現世界各國科技創新的協同發展。中國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國,中國發展好,世界才會更好,中國作為一個對世界負責任的大國,具有寬廣的世界胸懷、高度的世界責任感和國際使命擔當,蘊含著偉大的“中國精神”和“中國智慧”,中國愿意同世界科技命運共同體各國一起共同合作,提出“中國方案”,發出“中國聲音”,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做出應有的努力和貢獻。
當今,在科技、經濟全球化腳步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共享科技進步成果和提高科技創新的國際化水平,已成為時代大勢,不可逆轉??萍紕撔氯蛞曇跋拢萍紕撔聭玫娜蛐院蛣撔鲁晒娜蚧蚕恚殉蔀楦鲊每萍己彤a業革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普遍共識和重要手段,必須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中國科技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科技命運共同體不僅要應對世界挑戰而承擔共同的責任,而且還享有全球科技發展帶來的機遇和繁榮,那就是世界科技創新合作共贏,共同發展?!耙换í毞挪皇谴?,百花齊放春滿園”“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都蘊含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倡導和恪守的共同主題“合作共贏共享”。習近平強調:“工程科技的靈魂在于開放,共享工程科技成果是推動共同發展、促進共同繁榮的重要途徑?!笨萍济\共同體,就是要把中國和世界的科技創新機遇融為一體、貫通發展,在合作共贏和互利互惠中,共同推動全球科技創新事業的不斷前進和協同發展。因此,在科技命運共同體前提下,世界各國之間應加強科技合作,不斷推動世界科技創新,實現世界各國共享發展和共同繁榮。今天,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成為獨立的科技創新中心或者獨享科技創新成果,科技創新應惠及全球,普及世界,而不應成為埋在山洞里的寶藏,中國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國人民一起共同開創世界科技創新,不斷推動新發展,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中國人民的科技夢、強國夢是“合作、發展、共贏”之夢,同世界人民的美好之夢既相互契合和相互一致,也互為相通和互為裨益,共同開創和實現人類社會的繁榮發展。
當今,我國在同世界科技發達國家同場競技時,要在全球視野下筑牢科技基礎,抓住科技全球化戰略機遇,堅定“自信定力”,實現科技彎道超車,取得后發超越發展。
當前,世界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不斷興起,“科學技術在廣泛交叉和深度融合中不斷創新”,我國科技整體水平已大幅提升,有些領域和行業已居于世界首要位置,開始引領和主導世界發展。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中國在發展,世界各國也在發展,“科技競爭就像短道速滑,我們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痹诳萍既蚧睦顺敝?,隨著科技全球化不斷推進和發展,我國科技創新發展迎來了重大機遇:科技全球化發展,一方面為我國與世界科技發達國家同場競技、相互借鑒提供了學習、商榷和共勉的機會;另一方面也為我國實現科技跨越發展和科技彎道超車提供了良好戰略機遇。但是,目前我國科技創新基礎依然較偏弱,創新水平還比較低,“從總體上看,我國科技基礎還不牢,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創力還不強?!蔽覈萍甲汾s世界先進國家的形勢依然嚴峻,困難依然存在,任重道遠。國際科技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積極參與到科技全球化浪潮中去,是發展中國家獲得先進科學技術知識供應的一條最為有利的捷徑”,是快速提高本國科技創新發展的有效方式,因此,發展中國家科技比較落后,基礎較薄弱,可以通過加強國際間的科技交流與合作,借鑒學習先進國家的科學技術,從而不斷筑牢自身科技創新基礎,加速科技創新發展。
機會稍縱即逝,面對未來世界發展機遇,抓住了就是良機,抓不住就是挑戰。因此,面對新形勢新情況,要緊緊抓住世界科技創新發展的難得機遇,瞄準世界科技前沿,腳踏實地,砥礪前行,采取“非對稱性”趕超戰略,在科技創新發展中力爭后來居上。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將同人類社會發展形成歷史性交匯,信息、生命、納米、材料等新興科技將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動人類經濟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不斷邁向新的領域。我國“要密切跟蹤、科學研判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切實加大投入,搶占先機?!笨萍紕撔聲r不我待,抓住時機就是掌握主動,爭取主動就要看準和把握世界新的科技發展大勢;抓住機遇,就是要采取“非對稱”性趕超戰略,實現科技上的“彎道超車”、創新上的飛速發展、追趕上的奮起超越。原有傳統的國際科技賽場,其規則、制度早已被別的國家制定好了,我們國家只能參與,既沒有規則的解釋權,也沒有賽場的裁定權,因此,在世界科技創新競爭的大潮中,我們始終要有“憂患意識”“競爭意識”“超前意識”和“使命意識”,在落后中奮起直追,迎頭趕上;在并行中力爭超前,實現跨越;在領跑中擴大優勢,拉開距離,從而不斷積累和壯大我國科技創新發展基礎,最終實現“非對稱性”趕超。
堅定自信,搶占先機是實現我國科技創新快速發展的重要前提。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興大潮中,我國要不甘落后,不僅要做新的科技賽場上的重要參與者,而且還要做新賽場的設計者和建設者,做新規則和新制度的制定者和新賽場的主導者,“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有這個信心和決心”,堅持科技創新的“自信定力”,使我國科技創新實現從“跟跑者”到“并行者”再到“領跑者”即“三級連跳”的飛速發展,因此,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中,互聯網產業創新最為活躍,信息通信技術最具活力,信息化與工業化將不斷融合,信息化對工業化的改造將進一步加速與加強,美國“再工業化”、德國“工業4.0”和日本“工業智能化”等都在相繼實施。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壓力愈來愈大,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廣泛滲透。因此,搶占先機就要切實掌握科技創新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不斷取得世界科技創新領域的重大成就和前沿成果;2015 年12月,我國相繼提出的“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兩大發展戰略,強調要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要求,加快技術、產品和業態創新。因此,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堅定自信,搶占先機,要不斷深化互聯網技術和現有產業發展基礎,對科技創新的技術、標準、產業化等進行戰略性設計、前瞻性布局,促使我國產業技術不斷提升、產業發展不斷加速,積極實現全球科技競爭的“創新2.0”時代戰略主動,唯有如此,才能搶占先機,實現我國在世界科技賽場上的彎道超車,從而引領世界科技創新發展。
當前,全面加強和促進科技創新全球化,不斷增強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時代性和世界性,是全球視野科技創新戰略的重要內容,為此,必須從創新目標、創新路徑和創新主體等方面全面加強和促進科技創新全球化。
科技創新目標的全球化,就是指在制定各項創新目標時,要進行頂層設計,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進創新,以搶占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戰略高地和引領世界科技潮流為戰略目標。加強和促進科技創新目標的全球化,就要具有世界性寬廣視野,進行全球性戰略布局,以尖端的前沿科技水準和更加嚴格的標準來要求和規范各項科技創新工作的實施。習近平對我國創新目標的全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他指出:我們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和頂尖水平,規劃出我國科技創新的世界宏偉藍圖,并強調:“我國科技創新,急需以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為導向,瞄準國際科技前沿”;同時,我們國家對上海的科技創新目標及其創新工作還作了具體要求和指示,強調上海要在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加快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是我國對科技創新目標全球化再次深入規劃和進一步推進。廣大科技工作者由此要肩負起更重要的責任和承受更大的壓力,變壓力為動力,化責任為信心,才能實現我國科技創新引領世界潮頭,完成新時代黨中央的重托和全國人民的殷切希望??萍紕撔履繕说娜蚧?,要切合實際,立足國情,既要瞄準科技前沿,又要符合中國科技實際,把要求更高、視野更廣與創新更實有機結合起來,切記盲動冒進,堅決摒棄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當今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在他的著作《果殼中的宇宙》寫到:“即使把我關在果殼里,我仍然認為自己是無限空間之王!”“頂層設計要找準世界科技發展的趨勢,找準我國科技發展的現狀”。因此,加強和促進科技創新目標全球化要立足我國科技發展現狀,以世界科技發展前沿為方向、為動力,既要反映世界科技發展的大趨勢和最新成果,也要反映中國科技的基礎和實情。只有這樣,我國的科技發展及其創新驅動才能穩中前進,不斷攀升,才能登上世界科技發展的最高峰。
科技創新路徑全球化是新時代世界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戰略需要。我國必須致力于擴大開放,更加積極主動地在更大范圍加強與國際科技界的交流互鑒,不斷促進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快速提升。在同世界各國科技界進行廣泛交流合作時,既要不斷深化以政府之間為主體的科技戰略合作;還要不斷加強以半官方之間和民間為輔的科技戰略合作;同時,也要不斷加大在某些重大科技領域和重大科技工程等方面的科技戰略合作。因此,加強和促進科技創新路徑全球化必須把握好以下幾點:首先,積極參與和承辦國際科技組織的各項活動。國際科技組織通過多種形式不斷組織和加強國際間的科技交流與合作,是國際科技合作的橋梁和紐帶。我國一方面要積極參加國際科技組織活動,另一方面要力爭承辦國際科技組織活動,由此實現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科研機構之間、科研組織之間的交流與協作,不斷推進國內外企業之間、高等學校之間和科學家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與相互合作,從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其次,加強與國際科技領軍人才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國際科技領軍人才在國際上有著重大影響和一定權威,通過他們搭建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平臺,不斷促進世界科技傳播、國際人才相互交流,不斷加強國際聯合培養世界頂尖級科技創新型人才。再次,加強國際間的科技信息交流。新時代網絡信息不斷跨國界流動,“信息流引領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今天,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涌現和突破。在這樣一個信息化、網絡化日益全球化的新時代,我國要同世界各國和國際科技組織之間建立科技大型數據庫,不斷加強相互間的科技信息交流,從而實現科技信息、科技資源、科技要素共享共榮。第四,把握好“一帶一路”的科技合作戰略機遇。新時代“‘一帶一路’,就是在為我們這只大鵬插上兩只翅膀?!痹凇耙粠б宦贰苯ㄔO過程中,不斷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全方位科技交流與合作,拓展我國國際科技創新發展的空間維度和區域范圍,促使我國與沿線國家及地區的科技重大項目合作建設不斷向縱深方向發展。
科技創新主體的全球化,就是要以全球視野來實施科技產業鏈和創新鏈的全球化戰略,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資源,不斷優化科技產業鏈和創新鏈結構,借鑒和吸收世界前沿先進技術,在世界創新資源豐富地區積極占有和取得資源比較優勢。全球視野下創新主體必須面向世界,堅持以世界發展需求和市場需求為導向,有效引導和培育科技創新主體的全球化,讓各個創新主體走出國門,步入世界,跨越全球。加強和促進科技創新主體的全球化,要求我國企業及其它創新主體積極走出國門,融入世界:在全球科技創新人才密集的國家和地區進行科學研究與創新發展;在全球創新資金富有的國家和地區實施科技創新融資積累;在全球生產成本較低的國家和地區實施科技創新產業不斷升級發展;在全球市場需求量較大的國家和地區進行創新產品輸出,從而廣泛占有和獲取全球科技創新要素,為實現創新主體的全球化添力加油。同時,我們國家還進一步強調:“支持企業面向全球布局創新網絡,鼓勵建立海外研發中心”,要求企業創新主體不斷推進全球化發展。“海外廣闊市場是中國企業未來發展的舞臺”,我國一些技術較為先進、資金較為雄厚的世界著名企業要不斷向海外擴展,對海外相近或同類企業進行滲透和兼并,通過對那些世界著名品牌、技術先進的國外企業的收購,可以直接獲取世界前沿技術、先進設備和知名品牌,有效提高我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形成具有比較優勢的海外跨國企業和跨國公司,從而不斷拓展和推進創新主體全球化。為進一步豐富和深化創新主體全球化,要積極鼓勵外商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薪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支持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F階段我國創新主體全球化應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良好契機,同“一帶一路”和亞太沿線國家和地區一起,攜起手來,實施協同創新,不斷凝聚市場驅動和科技驅動兩股創新驅動發展的強大力量,統籌國際、國內和地方三方面的創新資源優勢和良好政策傾斜,把“一帶一路”的宏偉戰略構想落到實處,不斷加速推進亞太互聯互通宏偉藍圖的實施,積極開創“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基地合作建設和協同創新的新模式。另外,要不斷培育和全面提升企業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和品牌創新的能力,并為其提供實施全球化產業鏈及全球化的系統服務,進一步擴大開放和促進創新主體全球化,把我國科技創新全球化發展戰略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世界新興科技不斷發展,科技創新日新月異,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發展,是中國科技創新在今天面臨的重大主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產生諸多不確定因素,也將重塑世界經濟結構,帶來重大新變革,引起系列新變化,同時,目前世界科技與產業變革也正在創造歷史性發展新機遇,不斷催生新科技、新經濟、新業態;機會千載難逢,稍縱即逝,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中國要以全球視野牢牢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方向,既不能坐等,也不能觀望,更不能懈怠,要時刻密切跟蹤、科學研判世界科技創新發展的新前沿和大趨勢,找準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現狀和應走的路徑。習近平指出:“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呼之欲出,世界各國爭先調整、適應世界科技創新的新發展。”中國科技創新必須超前規劃,率先布局。中國全球視野科技創新戰略思想針對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現實需要,站在時代科技發展的前沿,著眼于我國科技創新的未來發展趨勢,對我國科技創新發展作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和新論斷,內涵豐富,意義深刻,既是對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大潮的審思回應,又是指導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時代理論,具有重要的前瞻性和時代性,蘊含著聯系、發展及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體現了我國科技創新全球視野的“戰略定律”和“自信定力”。中國全球視野科技創新戰略思想不僅對我國科技創新發展和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同時為世界科技創新發展提出了“中國方案”,貢獻出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