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澤華,王學科
(河北地質大學 商學院,石家莊 河北050031)
在中國的文化長河中,先秦就有“儒”與“商”,當時人們把有道德、有智慧的商人譽為 “誠賈”或“廉賈”。然而隨著西漢“重農抑商”的農業政策的推行,逐漸形成了 “儒而難商,商而不儒”的觀念與準則,成為我國封建王朝奉行的金科玉律。明代中葉之后,隨著資本主義萌芽和“西學東漸”的發展,逐漸涌現出了一大批以儒為本的商人。在近代,尤其是清朝末年,在“實業救國”的旗幟號召下,更是涌現了一大批民族工商實業家。他們貫徹儒商精神,為近代企業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大批知識分子“下海”,隨著高科技企業的迅猛發展,涌現出了一批“知本家”,也成為新一代的儒商。“新儒商”這一概念也就應運而生,成為現代社會的熱門話題。
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改革開放以來,培育新儒商是建設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還是全世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尤其在當今,培育新儒商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繼承創新,才能日新又新。“新儒商”新時代的產物,必將推動我國市場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新儒商精神包含著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新儒商精神的仁愛核心理念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理論基礎。在儒家經典著作中,有很多理念與智慧。如今新儒商精神,是以儒家仁義禮智信為基礎,融合現代市場經濟的競爭、民主與法制,所形成的適應全球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核心價值、理念。新儒商精神塑造包括:誠信精神、進取精神、群體精神、敬業精神和自律精神等方面的培育與塑造。
儒商精神應該包括恪守信用、誠信為本,誠實不欺。儒商把“誠”與“信”這一核心價值觀貫徹到經商的始終。現代商人的誠信精神體現在誠實守信、先義后利、公平競爭等方面,由此形成新儒商的進取精神。新儒商的進取精神體現在審時度勢,開拓進取,不畏艱險,自強不息,體現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 “浙商”“晉商”“徽商”等,無一例外在經商中提倡抱團,主要體現在熱愛集體、同心同德、團結一致、共存共榮等群體精神方面。另外,新儒商還倡導敬業精神。新儒商精神的應用是“精神”與“物質”交互作用的過程。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與獲取,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與收獲。
以新儒商精神指導進行決策。在企業經營中,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解決問題前,合適的價值觀備選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小時候熟讀《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儒家著作的經營者,在解決問題時,就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儒家價值觀的支配。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儒商精神及其文化是否有效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新儒商精神要落實在企業中,需要實驗,并進行跟蹤調查。要形成這樣的風氣,當商人在決策時,會考慮是否在交易中堅持誠信原則,會回憶他所知道的那些曾經不誠信導致的結果。
2003年1月河北地質大學(原石家莊經濟學院)商學院成立后,經過商學院領導班子和全體教職工的反復研究與討論,確定了新時代儒商培養的戰略目標。“誠信”是“誠實守信”的簡稱。商學院在人才培養中,非常重視“誠信”教育,要求教師首先要做到誠信,并引導學生“誠實守信”。誠實是做人做事的根本,誠實要求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守信是誠實人格的體現。“信”是承諾,是責任,“誠”是“信”的基礎,“信”是“誠”的結果。要在商海中馳騁,需要淵博的知識和深邃的智慧。在人才培養中要“博采眾長、融合創新、自我發展”。“敬業”是對所從事的事業的執著追求、熱愛以及為之奮斗。在現代企業文化中,敬業精神是非常重要的理念,也是企業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敬業還體現組織與個人的精神風貌、工作態度與工作作風,是組織與個人參與市場競爭的“法寶”。“創新”是對現狀的否定,是人生自我成長、企業自我發展和社會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在人才培養中,要引導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形成創新思維,并用創新思維發現、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正所謂“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在新儒商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中,引導學生參加“新儒商杯”知識競賽。參加競賽的學生范圍由校商學院擴展到經貿學院、會計學院、法政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等十余個學院。廣大學生的積極參與,促進了新儒商教育活動的實施、推廣與深化。2016年6月19日,商學院在本科生中遴選33人,舉行了首屆中華新儒商卓越人才試點班開班儀式。2017年,舉辦了第二期,遴選學生32人。2018年,舉辦了第三期,遴選學生37人。2019年6月,通過面試等環節初步遴選第四期新儒商試點班學生36人。在新儒商卓越人才試點班中,全面開展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采用學分置換的方式,在課程設計中植入了《易經》《論語》《大學》《道德經》《史記》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2018年,新儒商人才培養模式寫入了學校本科審核評估自評報告,受到了教育部本科審核評估專家的充分肯定與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