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李滿生
遂川位于江西省西南邊陲,井岡山的南面,是兩省八縣的交界之處,國土總面積3144平方千米,是吉安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板鴨是遂川“三寶”(金桔、板鴨、狗牯腦茶)之一,板鴨產業是遂川的特色傳統產業,也是富民產業。筆者自2016年起涉足遂川板鴨產業,現就遂川板鴨產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談談自己的拙見。
遂川自古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境內河流水面占國土面積的10%,群眾自南唐以來就有規模養鴨和加工板鴨的歷史,養鴨和加工板鴨群眾基礎十分深厚。“遂川板鴨”選用中國三大名鴨之一的“吉安紅毛鴨”作原料,加工制作而成,其外形如月琴,呈扁平桃圓形,體表光潔乳白,腹腔內壁干燥無鹽霜,肌肉切面緊密有光澤呈玫瑰紅色,刀口整齊、皮張完整,有板鴨固有的臘香氣味,其肉干爽肥嫩,咸味適中,骨脆可嚼,肥而不膩,尾油豐滿,醇香可口,風味獨特,可謂色、香、味、型俱優,深得廣大消 費者青睞,被譽為“臘味之王”。曾多次榮獲“江西省外貿優質特產獎”、“江西省食品學會優質獎”、“全國星火計劃博覽會銀獎”。
1999年憑借產量第一、質量上好、出口第一的優勢,遂川縣被農業部授予“中國板鴨之鄉”榮譽稱號;2014年4月20日,國家工商局核準“遂川板鴨”為中國地理標志集體商標。同年江西省人民政府認定遂川縣為“贛中南板鴨加工集聚區縣”。
該縣的泉江鎮、珠田鄉、枚江鄉、雩田鎮、巾石鄉等鄉鎮為主導發展區。該縣擁有獲證板鴨加工企業17家,其中江西省輝宏食品有限公司和遂川縣八仔食品有限公司分別是省、市級龍頭企業。珠田“八仔”板鴨為江西省著名商標、江西老字號、江西省名牌產品。
2019年全縣板鴨加工量達500萬只,系列總產值3.5億元。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大中城市和港澳臺地區,并出口東南亞及歐盟市場。
遂川縣目前共有17家獲證板鴨企業,其中省、市級龍頭企業只有2家,其他企業規模較小。各企業單打獨斗,沒有規模效益,生產成本高。遂川板鴨占領的市場份額不高,對其他品牌的板鴨競爭力弱,銷售價格上不去,利潤較低。據了解,該縣2010年前后板鴨企業達35家,近幾年因為競爭力差,有一半的企業停產倒閉,目前還在生產的17家企業也有不少背負債務,經營情況不良。
目前遂川各板鴨企業的產品主要是傳統板鴨和鴨副產品,口味和品種比較單一,沒有研發新產品,難以適應新形勢和消費市場需求。隨著國民收入的增長和食品保鮮技術的進步,食品消費追求營養與保健的趨勢愈發凸顯,消費的多樣化進一步體現,傳統臘制品消費呈逐步萎縮的趨勢。
遂川雖然在1999年被命名為“中國板鴨之鄉”,2014年核準了“遂川板鴨”中國地理標志集體商標。但是“遂川板鴨”商標并沒有像“狗牯腦茶”那樣在電視、網絡等各種媒體廣泛宣傳,也沒有進行有效管理和有償使用,所以各板鴨企業生產的板鴨商標不一,品質也不一,對“遂川板鴨”這個品牌帶來不良影響,以致遂川板鴨的知名度還不高。
遂川縣委、縣政府歷來十分重視板鴨產業的發展,將板鴨產業列為全縣六大富民產業之一。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板鴨產業,促進全縣板鴨產業轉型升級,于2018年對全縣的板鴨企業進行了規范整治,取締十幾家無證經營和環保不達標的板鴨企業,并投資4000多萬元建設了一個占地210多畝的現代化板鴨加工產業園,目前,入園企業今年3季度可投入生產。入園板鴨企業全部采用全自動板鴨加工生產線,引進先進環保設備,預計園區年板鴨產量將達到200多萬只。這將大大提升遂川板鴨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進程,提高產品的競爭力。下一步,要整合全縣資金和資源重點對產業園內板鴨企業進行扶持,引導入園企業組建板鴨集團公司,促進形成規模效益,降低生產成本,不斷開發新產品,提升產品檔次,開拓銷售市場,提高企業的贏利水平。將遂川板鴨產業園建設成全省板鴨產業的樣版,讓板鴨產業園成為投資的熱土、人人向往的地方。
目前,遂川板鴨產業還沒有在當地形成以板鴨加工企業為紐帶,種鴨飼養—孵鴨—養鴨—加工板鴨—加工羽絨服裝—包裝印刷—特色銷售的完整產業鏈,特別是鴨子還得從外地調運,不能適應生物安全要求,防疫壓力很大且產業帶動本地能力不強。下步,要著重在縣內建立一批種鴨飼養、孵鴨、養鴨基地,解決板鴨加工的鴨源問題,擴大板鴨產業的覆蓋面和帶動力,使板鴨產業真正成為富民強縣的產業之一。
在原料鴨品種、孵鴨、養鴨、加工板鴨全程中,推行標準化管理,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對全縣使用“遂川板鴨”商標的包裝板鴨,實行商標登記備案使用制度并進行嚴格的品牌監管,逐步推行“遂川板鴨”商標有償使用制度,加大假冒偽劣產品的打擊力度,發揮“遂川板鴨”為中國地理標志集體商標的品牌優勢,通過各種新聞媒介宣傳遂川板鴨,不斷提高品牌知名度。積極組團參加各大中城市舉辦的農特產品展示展銷活動,繼續辦好每三年一屆的“中國板鴨之鄉--遂川板鴨美食文化節”,傳承板鴨文化,擴大品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