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賴華源
為了應對世界性金融危機沖擊,我國鼓勵地方政府建立投融資平臺拓寬投融資渠道,以公共資源為資本,籌集城市建設的資源,達到推動城市化的目的。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基礎建設資金主要來自地方投融資平臺,在抵抗金融危機過程中,地方投融資平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來地方投融資平臺數量和規模都呈飛速發展趨勢,隨之而來是日益積累的巨大政府隱性債務,越來越多人質疑地方投融資平臺治理結構不完善、缺乏監督,長久下去會影響社會穩定等。針對地方投融資平臺存在的問題,我們要辯證分析,并且找到解決方案。
1.治理結構不完善。地方投融資平臺由政府組建,而主要管理人員也是由政府直接任命,有些地區是將財政或建設相關人員任命為投融資平臺管理人身份,這也就導致投融資平臺的管理人員直接劃入到了政府管理體系中。在實際工作中也是聽從政府指令辦事,將政府目標和任務放在首位,而不是將經濟效益放在首位。另一點,投融資平臺作為金融機構,平臺工作人員卻由政府人員組成,地方政府與地方投融資平臺政企、政事不分,這就導致公司缺乏金融、投資、法律、項目評估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對平臺公司資金債務,投融資項目風險評估價值評估缺少一定專業性,這樣的人員組成不符合現代金融企業管理模式。
2.資產債務具有風險性。在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平臺雖然有資金積累,但運作時還是會出現許多問題。由于地方投融資平臺與政府聯系密切,所以平臺內很多項目都是按照政府的指令進行,并沒有正規的手續和決策程序,在項目完成后也難以形成有效的資產。
在平臺建設初期為使平臺正常運轉,地方政府會向平臺注入可變現資產或土地特許經營權,政府的一些公益性項目,例如文化設施、體育設施等剛開始需要平臺承擔任務,但到后期卻歸政府負責,資產所有權雖然在平臺公司手中,資金的流轉卻沒有辦法實現。所以地方投融資平臺資產與當地政府相關聯,涉及到的部門和利益也多,在債務和資產方面也就存在一定風險。
3.政策依賴性強。從平臺公司的一些投融資項目來看,他們投資的大多是房地產這種周期長、金額數目大的項目,且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對其影響極大。當房地產勢頭發展較好時,金融機構對地方投融資平臺的放貸也會比較寬松積極,而當房地產市場降溫時,地方融投資平臺受到影響,資金回流慢、自身債償能力下降,從而導致對金融機構的還款速度慢,金融機構則不愿意再貸款給平臺公司,平臺公司經濟陷入惡性循環。
(1)完善治理結構及管理制度。地方投融資平臺應該明確政府與平臺的關系,構建合理的平臺、政府、金融機構三方關系。平臺公司方面,要積極理清與政府之間的購買服務程序,快速提升自身管控水平,將核心業務重點放在資本運作上,組建專業的金融財務團隊,使傳統管理模式向管理、服務與監督綜合性模式轉變,還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完善的資金結算系統處理公司內部的投融資項目。其次還要不斷完善自身內部結構,構建公司治理結構,董事會以及職工代表大會的決策機制等都要完善,分工明確,保證投融資決策統一提出并執行。(2)規范資本運作。平臺轉型發展要規范資本運作。平臺要建立公開透明的資金管理制度,審批、預算等環節公開透明,建立投資決策機制,對投資的方向及金額科學決策,加強投資的合理性。建立多元化的融資渠道,確保資金鏈的完整,建立審查部門,對各類融資進行審查。投融資平臺還要對賬務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根據各地的發展需求,結合公司債務情況做出分析,保障投融資項目的合理性。(3)保證平臺公司治理體系符合市場要求。地方投融資平臺要符合市場要求,增強平臺公司的獨立性以適應轉型發展的需要。在我國房地產發展不穩定時,平臺需要構建出能體現自身市場主體地位的管理體制,建立獨立的現代化管理制度,還要建立起平臺公司的債償準備金機制和風險預警機制,提高平臺公司抗風險能力,為拓寬投融資渠道創造條件。
新常態下地方投融資平臺在劇烈增長后,投融資平臺出現了許多不良現象,投融資缺乏有效監督、政府債務透明度低等等。想要更好地向前發展,投融資平臺在轉型上必須尋求創新,使地方投融資平臺滿足經濟發展建設的市場化、規范化、透明化,制定好治理結構和公司管理方案,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方案,尋找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把握轉型的方向和基本原則,解決自身債務不斷膨脹的現實壓力,基于健康可持續發展原則,與政府、金融機構建立合作共贏關系,實現真正的轉型,促進地方投融資平臺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