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何震宇
政府投資項目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領域,拉動地區經濟發展,加快了產業轉型。與此同時,由于資本市場快速變化,各種融資亂象不斷滋生,部分地方政府為了保持經濟增速,公然違規,使政府隱性負債劇增,加大了政府的投資風險。
政府通過投資項目實現對宏觀經濟的調節和把握,整體規劃國債、資金預算內投資和其他形式的資金,快速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使得地區產業不斷轉型。國務院頒發了一系列政府投資的政策標準,對政府融資行為產生了重要影響。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行政權在資源配置和經濟發揮中掌握著重要的主體地位,各地方政府為了拉動經濟增長,大力開展基礎建設。引入民間資本,地方債等債權模式,為資本市場注入活力的同時,也存在著違規投資現象。下面將論述兩種融資模式。(1)PPP模式。PPP模式,是一種項目運作模式,在該模式下政府和社會資本在法律允許范圍內進行廣泛合作。在ppp模式下,私營企業、民營資本均可以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當中,政府負責公共設施建設的整體統籌,社會資本參與到實際建設當中,從而做到雙方合作共贏,社會資本提供公共服務,政府根據實際績效向社會資本進行對價支付。(2)杠桿租賃模式。在杠桿租賃模式中,政府將項目建設權力直接過渡給企業,企業憑借租賃的方式,大大減少了基礎的運行成本,推動項目更快運行,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資金,但杠桿租賃式也存在著風險較大的風險弊端,一旦操作不當,很有可能造成資不抵債。
2015年央行連續三次降息,為資本市場注入新動力,在相對寬松的貨幣環境下,地方政府發債、企業發債,催生許多金融杠桿,無意中加劇了信貸風險。高危項目難以有效,推進項目進展拖沓,執行過程走樣,后期監管不到位,投資管理中貪污腐敗現象屢見不鮮。此外,政府大部分投資集中在市政、醫療、教育、交通等重點領域。多數建設項目均不存在現金回報,獲得貸款來源單一,資金保障缺乏,資金來源貸款,缺少流動的資金鏈。受到國家宏觀財政的影響,政府負債是受到嚴格控制,導致政府在項目融資中畏手畏腳。
政府投資目前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時也是政府配置資源的重要手段,政府投資項目大涉及范圍廣,專業操作性高。管理人員要提高政府的執行力,推動公共建設,全面落實反腐倡廉的新要求。(1)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新規發布后,政府融資模式也發生了一些改變,國家部門出臺了一些政策引導資本投入。促使地方資本投入合理化,抑制盲目投資的行為。同時政府也可以與金融機構共同設立授信產品,加強制度創新與服務創新,明確風險與資產回報之間的關系。擴展外部的資本市場,加快轉型積極響應。考慮指數型、股票型等不同的資金管理方式,確定最佳的融資方式和資本運作方法。結合市場資本管理情況,確定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的相對的比例,實現資本價值最大化。例如新規規定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規范資本來源,財政部50號文、87號文、92號文和國家發改委192號文對此類不合規的投融資行為嚴令禁止。政府也應該在充分學習相關文件精神和文件要義的基礎上進行融資模式選擇。(2)尋找合適的投資項目。政府應該在長期穩定的項目中,尋求具有固定收益的投資項目。綜合考量風險與成本之間的可控關系,完善前期調研,對比同行業的資金成本,使整體的資金成本在合理的范圍內變動,實現資本投資最大化。合理的配置各項資金的來源、去向,在良好的市場環境下引入經濟金融杠桿,提高凈資產回報率。要以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長期負債率作為資本結構的主要衡量目標,參考外部的經金融市場。明確長期性款項與短期性款項之間的區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例如,可以引入高鐵、高速公路、熱供水供電等具有穩定收益的項目,同時完善后續的考核付費記錄。維持政府內部充足的現金流,加強內部數據的安全管理,實現資金管理與財務板塊相融合。保證生產數據與財務數據及時更新,為后續的資金管理的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真實的數據,保障融資決策與資金管理的有效性。完善資金管理機制,立足于資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強化資金分配,推動項目順利進行。(3)建立完善的融資管理機制。政府應該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通過資產再分配的形式,構建創新性的資本循環模式,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拉動內需。實現生產要素的快速流動、裂變、組合,動態調整資本與債務之間的關系。使內部資本結構與外部宏觀經濟政策保持一致。避免交叉作業。例如,要完善項目的實施標準收費標準以及回報率,促進融資體制科學化,體制化加大對于貪污腐敗分子的懲罰力度,強化體制內部的監督管理機制,從根源上解決腐敗問題的發生,提高基層人員的法治觀念,形成依法辦事的概念。明確基層人員的職能以及擔當責任,完善前期的調研管理、項目立項、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
本文綜合分析了政府投資項目融資模式,并指出政府在融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建立有效的融資評估機制,保證政府投資效能,優化整體的資本結構,為政府的投資發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