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官志芳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是帶動中國經濟繁榮、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關鍵力量,因此,一直以來是國內外學者與企業家研究的對象。國有企業所具有的企業規模龐大、分支機構較多、機構設置復雜等特點,決定了國有企業資產具有種類多樣、涵蓋領域廣闊以及金額巨大的特點。因此,如何科學合理管理國有企業資產,如何始終保持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活力,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本文首先研究國有企業資產在風險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監督體系構建以及資產管理人才培養等4個方面存在的問題,然后針對這4個方面給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1)資產風險管理意識淡薄。風險管理是防止企業出現債務危機、促進企業健康平穩發展的前提,國有企業具有內部機構設置復雜、資產規模龐大、涉及事務種類多樣的特點,因此更加需要加強風險管理,做好風險管理工作。然而,目前大部分國有企業忽略對于資產的風險管理,沒有對企業內部資產進行合理評估,容易發生激進性的投資行為而增加投資風險。(2)固定資產管理成效不佳。機器設備、廠房建設等固定資產作為國有企業資產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應該發揮促進國有企業經濟效益提升的積極作用。但實際上,國有企業對于固定資產管理的工作效率較低,這導致固定資產對于國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貢獻作用較小。這主要是因為固定資產的購買需要花費巨大金額;而且固定資產一般具有固定用途,無法具有普適性;此外,固定資產的變現能力較差,一旦國有企業出現流動資金緊張的問題,如果固定資產無法及時變現的話,很容易導致更加嚴重的財務危機。目前,大部分國有企業在固定資產的購買過程中存在購買過度等浪費現象,而且不注重對于固定資產的日常維護,造成固定資產使用壽命的縮短,最終增加國有企業不必要的開支。(3)資產管理缺乏有效監督。全面的監督體系的建立有助于檢測國有企業資產的流向,避免國有企業內部人員出現貪污受賄現象。然而,大部分國有企業管理層忽視對于資產管理的事前、事中與事后監督,對資產流向不熟悉。(4)缺乏專業的資產管理人員。高素質資產管理人員的缺乏是阻礙國有企業資產管理工作正常開展的關鍵因素之一。高素質資產管理人員是保證國有企業資產發揮最大作用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專業資產管理人員的缺乏是大部分國有企業存在的共同問題,這在短期內會嚴重影響資產管理工作開展,在長期內會阻礙國有企業市場份額的提高。
1.嚴格把控資產管理風險。國有企業資產管理者需要嚴格把控資產管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以防財務危機的發生,主要涉及資產管理的事前評估、事中監督與事后處置等3個方面。具體而言,國有企業資產管理者在進行投資之前,需要事先評估項目的風險,只投資那些風險程度能夠在國有企業可承受區間之內的項目;國有企業資產管理者在投資項目正式實施的過程中,需要監督被投資方是否按照協議內容正確使用投資資金,力求降低投資方出現投資資金虧損的風險;國有企業資產管理者在投資項目結束之后,需要計算項目投資的實際收益,計算出實際收益率,并將其與協議書中的預期收益率進行對比,記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之間的差距。
2.增加固定資產管理投入。固定資產是保證國有企業平穩運行的基礎,因此國有企業資產管理者需要尤其重視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首先,國有企業資產管理者需要根據企業實際需求購進固定資產,避免出現固定資產的過度投資,這樣才能夠保證企業內部具有足夠數量的流動資產。其次,國有企業資產管理者需要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維修,注重對固定資產的保養,只有這樣才能夠延長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減少國有企業資產不必要的流失。最后,國有企業資產管理者在固定資產達到使用壽命之后,需要及時報告財務管理部門計提折舊與沖銷。
3.完善資產管理監督體系。國有企業對于資產管理的監督工作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對于資產管理人員行為的監督,確保資產管理人員按照法律法規管理企業資產,堅決打擊為了自身利益而損害企業資產的行為。二是,對于企業資產流向的監督,確保企業資產的正確使用。
4.培養高素質管理人員。在培養高素質資產管理人員方面,國有企業領導層可以從“引進來”與“走出去”兩個方面共同發力。“引進來”是指國有企業領導層聘請國內外知名的資產管理專家,為企業內部的資產管理人員提供培訓與指導機會;同時通過校園招聘、獵頭舉薦等方式引進專業的資產管理人員。“走出去”是指國有企業領導層將企業內部比較優秀的資產管理人員,輸送到國內外在資產管理方面成效顯著的企業內部參觀學習。
綜合以上分析,本文認為國有企業資產管理存在著資產風險管理意識淡薄、固定資產管理成效不佳、資產管理缺乏有效監督以及高素質資產管理人員缺乏等4個方面的問題。因此,國有企業領導層需要補足國有資產管理在以上4個方面存在的短板,即嚴格把控資產管理風險、增加固定資產管理投入、完善資產管理監督體系、培養高素質管理人員,最終實現國有企業資產的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