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聶興華
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我國商業銀行在滿足實體經濟的信貸資金需要的同時,如何更好地降低不良資產率,提高風險管理水平,提高信貸資產質量,對于商業銀行的長期穩定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商業銀行中對產品進行信貸在過程中,需要完成一系列的流程才能夠將信貸產品發放出去,首先要先將信貸產品的申請資料交于業務部門進行審核,審核完成后要根據客戶的信用資料以及財務情況是否符合信貸產品發放的要求,根據客戶的基本情況來分析出如果把現代產品發放出去商業銀行所要承受的風險,通過這一系列的要求后才能夠實行信貸產品的發放,對于發放出去的信貸產品在一定的時間內貸款管理部門要對其進行催收、管理等工作。
根據分析我國商業銀行的狀況來看,出現了銀行資源規模大、但是民營經濟規模小,在兩者融合之間出現了不協調不匹配的問題,對于經濟效益及質量都有一定的不利影響。
1.強化長期的戰略風險管理。當前整體的宏觀經濟形勢使得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上升問題短時間無法解決,但商業銀行仍應以積極的態度應對,通過加快自身信貸結構的調整和信貸經營的轉型,從源頭上解決信貸資產風險管理的諸多問題。一方面需要對當前的不良貸款和潛在的信貸風險進行防控,另一方面從長期來看,更要完善長期信貸風險戰略的管理,通過信貸政策的及時調整,使得信貸結構能逐步調整優化,最終讓信貸業務能有一個穩健的長久發展態勢。
2.根據形勢變化,及時調整信貸政策。一是貫徹國家普惠金融戰略。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及監管機構關于普惠金融的發展戰略及政策要求,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緩解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二是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加大對先進制造業、新興產業支持力度,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融資,推進傳統制造業優化升級;三是合理控制房地產融資總量。嚴格落實國家各項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和監管規定,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引導房地產貸款回歸合理占比;四是加大對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支持。積極支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補短板項目、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和必要在建項目。合規開展市政公共服務類業務;五是積極開展精準扶貧工作。貫徹中央金融扶貧精神和監管政策要求,提升金融扶貧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六是持續推動授信結構綠色化轉型。落實綠色金融相關產業政策和監管要求,履行社會責任,積極開展綠色信貸業務,加快綠色信貸業務結構調整。
3.持續優化信貸風險管理流程,加強信貸內部控制機制的建設。商業銀行應當持續地優化風險管理流程和加強內部控制機制的建設完善,通過建立一套量化的全面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評估指標體系,同時根據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發展情況,按照貸前、貸中、貸后三個流程對各類指標進行細化,來達到對信貸風險管理進行全流程的跟進。同時,在完善的信貸內控制度的支持之下,商業銀行才可以強化各個信貸業務環節的風險控制。
4.增強信貸風險管理的主動性。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工作必須和信貸資金需求方實現現實的對接才能避免被動的的風控思路,用主動管理信貸風險的思路來經營風險,創造價值。信貸風險管理部門和貸款經營部門必須要轉變以往的風險防控思路,通過主動管理思路,在信貸客戶的營銷和發掘初期,利用穩妥的綜合授信方案將各類不同信貸產品組合,在機構能承受的風險范圍內以較低的成本實現可控的風險方案,提高風險承受能力。
5.推動大數據在信貸風險管理中的廣泛應用。隨著移動互聯網以及云計算的廣泛應用,大數據帶來的創新應用,正改變著金融業態。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也邁入了大數據時代,信貸風險管理也將更多的依賴于大數據。在大數據時代,商業銀行獲取數據的渠道更為豐富,除了傳統的商業銀行自身積累的海量客戶數據以外,還可以通過外部機構的數據交流和分析,全面對客戶進行風險指標判斷。在進行客戶授信前,可以通過銀行同業間進行更多的數據共享,全方位的收集客戶信息。大數據的信息共享和收集,能夠讓商業銀行積極地利用外部資源來進行信息的交叉驗證,提高客戶數據的真實性,提高信用風險評估評級的準確性,為授信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對客戶的了解和認知越細致,授信方案中對風險的防范措施也才能做得更到位。
商業銀行要想在未來獲得更加有效的發展,就需要建設高素質的隊伍,不斷優化和改革當前的信貸業務,注重信貸風險管理水平,促進信貸業務的發展,還需要優化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注重一些措施的探究,從信貸政策、風險文化、貸款組合等方面提出一些基層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具體措施,以便促進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