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劉宇敬
2020年國家社保補貼政策規定:第一,靈活就業群體可享受到不超過繳納社會保險費三分之二的補貼;第二,女40歲以上、男50歲以上,競爭就業的弱勢群體,以靈活就業模式可少繳60-80%的社會保險費用。基于此,探究優化社保補貼政策,為就業人員提供保障有著重要意義。
國內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推動了各地區就業體系的不斷健全與優化,也使得傳統就業模式逐步被替代甚至被棄用;但新舊就業模式的更迭在一定程度上使居民在就業時感到不安全,打擊了部分居民的就業信心。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我國各地區積極推動社保補貼政策的有效落實,為社會民眾謀求生活保障。隨著社保補貼政策的持續落實與發展,將大大增強國內各地區居民的再就業與創業信心,持續提升國內各地區的就業率。
我國有相當一部分缺乏專業技能與專業理論知識,受教育程度較低且負擔較大的民眾,這部分民眾在就業時會遇到多種困難。為充分實現上述群體的再就業、就業、自主創業,應鼓勵該群體積極主動地參與技能培訓與理論知識學習,持續完善自身專業技能,進而謀求更好的職位與更光明的職業發展前景。現階段,國內各地區為民眾提供大量就業培訓機會,部分就業培訓不向公眾收費;但僅僅依靠培訓所能獲得的專業技能與就業創業理論知識極少,這使得各地區的居民需要花費重金學習相關產業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國家社保補貼就可以在此時發揮重要的幫扶作用。通過對上述居民群體進行物質補貼,有助于推動居民積極參與更適合自身實際需要的技能與專業理論知識培訓,及時獲取專業技能與系統性理論知識,提升自身的就業綜合素養,謀求更好的發展平臺。
目前,我國有部分居民參與靈活就業,但該部分群體的收入并不固定,也不穩定;相比于其他群體,實際所得較低。社保補貼政策的有效貫徹落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繳納負擔,增強相關人群的就業與再就業積極性。與此同時,從國家層面,社保補貼政策在推動各居民群體積極主動繳納社會保險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國家社保基金在資金層面的缺口。
為獲得國家的社保補貼,國內各地區的用人機構會比以往更為積極主動地招聘失業人員,實現該部分群體的再就業,進而保障一部分失業群體的就業穩定性。現階段,我國東部地區部分較發達城市已經頒布針對民營企業的國家社保補貼計劃。相關文件指出,如果民營企業在招聘時積極考慮進城務工人員,與該部分群體簽訂勞務合同后,相關機關將向該民營企業提供每月、每個崗位400元的國家社保補貼;如果民營企業是小微企業,能夠從相關職能單位獲取高于500元的社保補貼。
國內各地區的宣傳部門應向區域內民眾大力宣傳國家社保補貼的相關政策優惠,增強地區民眾及用人單位的社保補貼意識,提升各大、中、小、微企業的社保補貼管理水準,促進用人單位能夠積極主動地吸納民眾再就業。同時,隨著區域內民眾社保補貼意識的持續增強,將帶動大量民眾參與再就業與自主創業,增加地區的就業率。
現階段,國家社保補貼政策還需要持續擴大自身的覆蓋面,國內各地區還存在較不完善的就業機制,無法充分落實對各群體的社保補貼。國內各地區的職能機關應持續完善相關法律保障體系,例如,在費用繳納層面,國內的通用標準為企業在繳納社保費用時,通常以當地的平均社會工資作為費用的繳納基數,剩余部分由員工自己繳納。這大大減少了員工的實際收入,降低了員工的生活保障收入。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應持續加大社保補貼力度,盡可能地減少員工的繳納比例,提升民眾的生活質量與幸福感。
在2020年,靈活就業人員社保最低繳納標準為10309.2元,其中養老保險7231元,最低月繳費601元;醫療保險年3077元,月繳費255.5元。社保補貼落實后,每人每月有350元養老保險補貼、100元醫療保險補貼,合計社保補貼每年共計5400元。在現有條件下,國內各地區的職能部門應進一步利用資源,提升社保補貼所占比重。在確保社保流程規范的前提下,簡化申請程序,減少辦理時間,提升社保補貼效率,進而增強企業服務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提升地區就業率與就業穩定性。
綜上所述,優化社保補貼政策對于就業人員的保障作用主要體現在增強民眾再就業與創業信心,提升就業人員的綜合素養,推動居民積極主動繳納社保,穩定地方就業。通過持續貫徹落實社保補貼政策,完善就業服務的法律制度,提升社保補貼比例能夠進一步優化社保補貼政策,更好地為各地區的就業人員提供保障。